得了高血壓怎麼辦?巧用中藥穴位貼敷降血壓

固生堂中醫 發佈 2020-03-23T10:20:12+00:00

擅長婦科疾病,包括不孕不育,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內科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胃炎,便秘,咳嗽;及兒科疾病,包括小兒營養不良的防治。出診時間每周四晚上19:00~21:00 固生堂中山西區分院

高血壓是?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

症狀:患者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

治療原則:控制血壓,維持治療,改善症狀,防治併發症。

病因:

  • 遺傳因素:目前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所致,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
  • 精神和環境因素: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
  • 年齡因素: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這發病率高。
  • 生活習慣因素: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吸菸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飲食宜低鹽低脂飲食、戒菸、限制飲酒。
  • 藥物的影響: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
  • 其他疾病的影響: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占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此外,流行病學認為,中老年人、肥胖的人、常飲酒的人易患。

得了高血壓怎麼辦?中藥穴位貼敷幫您輕輕鬆鬆降血壓!

穴位貼敷療法是傳統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其實質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複合性治療方法。

《醫學源流論》記載貼敷法:較服藥大為有力。

中藥貼敷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具有簡單易行、療效確切、經濟實惠、安全、不良反應小等優點,常用的穴位有湧泉、神闕、太沖等。

適應症:

  • 血壓輕度升高,患者不願服降壓藥者;
  • 降壓藥控制不好的高血壓患者;
  • 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

注意: 已服用降壓藥者請勿自行停用,需減量者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血壓突然升高造成不良後果。

治療方法:

  • 肝陽上亢者貼敷穴位:湧泉穴、太沖穴、神闕穴
  • 陰陽不足者貼敷穴位:湧泉穴、足三里、神闕穴

備註:

  • 湧泉、足三里、太沖每次貼一側穴位,輪流使用。
  • 湧泉、足三里和太沖貼好後用艾條懸灸15-20分鐘。

穴位介紹

1、湧泉穴

【定位歸經】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你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功能主治與配伍】

湧泉穴主治疾病有: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下肢癱瘓、頭頂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兒驚風、癲癇、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氣等。

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 喉痹:配然谷穴治喉痹配。
  • 熱病:陰陵泉穴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
  • 癲癇:配水溝穴、照海穴治癲癇。
  • 頭項痛: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常用於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療,尤其適合以下幾種人群:口腔潰瘍、頭痛、休克、中暑、高血壓。

2、足三里

【定位歸經】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
  •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 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 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功能主治與配伍】

  •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 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
  • 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
  • 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適用人群】常用於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療,尤其適合以下幾種人群: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失眠。

3、太沖穴

【定位歸經】

屬足厥陰肝經。位於足背,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波動處。

【功能主治及配伍】

  • 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口歪、咽痛等肝經風熱病證。
  •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滯產等婦產科病證。
  • 黃疸、脅痛、口苦、腹脹、嘔逆等肝胃病證。
  • 癃閉、遺尿。
  • 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適用人群】

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疝氣、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經不調、四肢關節酸痛、肋間神經痛、腰痛、下肢痙攣,各種昏迷等人群。

5、神闕

【定位歸經】

在臍區,位於臍中央。取穴:肚臍中央即是本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要治療泄痢,繞臍腹痛,脫肛,五淋,婦人血冷不受胎,中風脫證,屍厥,角弓反張,風癇,水腫鼓脹,腸炎,痢疾,產後尿瀦留。

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 虛損勞熱:配肺俞穴治虛損、盜汗、勞熱。
  • 脾虛發瘧:配間使穴、乳根穴治脾虛發瘧。
  • 咳嗽: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雙膈俞穴、雙膽俞穴) 。
  • 哮喘:配神闕穴、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 瀉熱:配曲池穴、合谷穴瀉熱。
  • 癲癇:配腰奇穴、間使穴治癲癇。

【適用人群】常用於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療,尤其適合以下人群:脾虛、腹部疾病、水液代謝障礙。

醫生

冉旭

主任中醫師

簡介

廣東省中醫藥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山市唯一的一位西醫學習中醫並取得中醫博士學位的主任醫師。

大學本科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醫學系。自學中醫,熟讀中醫經典,並考取中醫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從醫二十餘年。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進修學習,師從多位國內著名老中醫。

現為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預防醫學會委員。

擅長

婦科疾病,包括不孕不育,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內科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胃炎,便秘,咳嗽;及兒科疾病,包括小兒營養不良的防治。

出診時間

每周四晚上 19:00~21:00 固生堂中山西區分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