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明:​一枚天地會早期憑信錢初探

樂藝會 發佈 2020-03-23T16:51:48+00:00

一枚天地會早期憑信錢初探李書明天地會又名洪門、三合會等,以異姓結拜為組織特徵,是清代以來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作為傳統會黨勢力的代表而遍布南方各省。


一枚天地會早期憑信錢初探

李書明


天地會又名洪門、三合會等, 以異姓結拜為組織特徵,是清代以來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作為傳統會黨勢力的代表而遍布南方各省。

天地會在清代曾多次發動武裝鬥爭,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灣林爽文起義、1853年(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1854年(咸豐元年)發起的廣西大成國起義等。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鬥爭。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可以說,天地會(洪門)對於中國近代革命史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天地會在各地散在分布,其規模大小也十分懸殊,一個天地會組織,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由於它不是一個凝聚統一的會黨組織,所鑄造錢幣非常稀少,且在清廷官方相關檔案中尚未發現明確的有關天地會鑄造錢幣的記載。通過一個多世紀泉界學者、藏家的探索和考證,目前多數認為屬於天地會鑄造的錢幣主要有:1854年(咸豐四年)天地會支派小刀會在上海鑄造的太平通寶背上月下明錢、1857年(咸豐七年)廣西大成國所鑄平靖勝寶和平靖通寶錢、清末(咸同年間)浙江地區天地會所鑄背文武永聖系列錢、1858年(咸豐八年)浙江天地會分支金錢會所鑄義記金錢等。

筆者於2019年10月在華夏古泉網有幸拍得一枚「本洪汨淇背江汰」小平錢,該錢僅見,為黃銅質,徑27.6 mm,厚1.4mm,重6.9g(如圖1)。



圖1 「本洪汨淇背江汰」小平錢

經多方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初步認為該錢為天地會鑄幣,性質為憑信作用。主要參考依據如下:

一、在朱琳著《洪門志》第五章第三節木斗章節所述:洪門於開香堂所用的「木斗」,稱為「木楊城」,自天佑洪起始。「木立斗世」四字,取意「木」字為「十八」,即順治在位年數,「立」字為「六一」,即康熙在位年數,「斗」字為「十二」,即雍正在位年數,「世」為「二卅」,即乾隆在位年數——以言清代至乾隆末年必然滅亡。又「木斗」兩邊各插五面旗幟,分別代表洪門的前五祖和後五祖。五種顏色旗幟依次為:第一部「江彪」字號,旗「黑」色;第二部「洪壽」字號,旗「紅」色;第三部「汨合」字號,旗「深紅」色;第四部「淇和」字號,旗「白」色;第五部「溙同」字號,旗「綠」色(參見圖2)。此外,在洪門詩句的前四十八句中,有詩句「字號江洪汨淇溙,印信彪壽合和同」,也正是木斗五旗的體現。該「本洪汨淇背江汰」錢」的五個字正好和這五面旗幟的字號完全吻合,其中「汰」同「溙」。

圖2 藏於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洪門故事圖

二、為了逃避鎮壓和保證組織安全,天地會組織的幫規會律和隱語暗號越來越多,但共有的一個暗號都是:「開口不離本,出手不離三」。具體操作是:如有人問姓名,答以「本姓某,改姓洪」;接遞物件,俱用三指。該錢打頭「本洪」兩字,也正是這一暗號的體現。

三、在1989年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中,莊吉發所著《清代閩粵地區的人口流動與秘密會黨的發展》有如下描述:「古致升原籍廣東,向在廣西平南縣賣藥營生。嘉慶十三年(1808)二月,古致升遇廣東人蘇顯名,……蘇顯名即勸令糾人結拜天地會……。古致升詢問如何充當師傅及令人信從?蘇顯名即傳授「開口不離本,出手不離三」暗號(參見圖3),用紅布書寫「江洪汨淇溙」字樣作為腰憑,會員相遇,便知互相照應。……同年四月,古致升糾邀三十三人,在平南縣境古廟內按照蘇顧名傳授儀式結拜天地會,因周勝海力大強橫,不序年齒,公推為大哥,古致升自為師傅」。該記述文字出自清廷《宮中檔》第2724箱74包12134號,嘉慶十三年十月初四日,廣西巡撫恩長的奏摺。由這段史料記載,可知書寫「江洪汨淇溙」字樣的紅布是作為腰憑的。


圖3 天地會(洪門)出手暗號示意圖


四、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廣西會黨資料彙編》里,有廣西各地天地會犯案及上報時間列表,其中涉及周勝海、古致升的有如下記載:「嘉慶十三年四月周勝海(大哥)、古致升(師傅)等33人在梧州府藤縣結拜,官員上報時間為十五年十二月、十六年六月和十八年五月。……四月十七日33人各出516文,備辦香燭雞酒。……鑽刀、飲血酒傳暗語,發腰憑。後多次行劫,並逃逸多人。至十八年仍有十餘名未獲。」這段史料說明周勝海、古致升為首領的天地會組織,雖然規模不大,但至少續存了6年以上的時間。當時其他大大小小的天地會組織,多數冒頭即被鎮壓,很少能維繫如此長的時間。這一方面說明周勝海、古致升這個天地會組織具備一定的鑄造錢幣的時間與空間條件;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這個組織的隱秘性較強,其幫規會律和隱語暗號可能也有其獨特性。

通過以上資料,不難看出,該錢確為天地會鑄幣,性質為憑信作用。在天地會各組織中,腰憑的使用較為普遍,有作為拜會憑據的、有作為師傅憑據的,多數是紅布(個別也有白布、紙扇),上書拜會口號或暗語、暗記。周進的碩士論文《廣西的起事:從天地會到拜上帝會》詳細總結了可以查到的從嘉慶九年(1804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廣西天地會82次起事的情況,其中以「江洪汨淇溙」字樣紅布作為腰憑的僅周勝海、古致升一例。

圖4 19世紀末廈門洪門三房腰牌

農民起義軍和會黨鑄幣的數量與質量是受其規模和實力所決定的。該「本洪汨淇背江汰」錢鑄工較糙,非比官鑄一類。該錢雖然文字風格與平靖勝寶錢不同,但鑄造風格類似,如在邊郭上有斑狀的流銅,這一點在其他錢幣上並不是太多見(如下圖5)。


圖5 平靖勝寶圖例(圖源於華夏古泉網)


平靖勝寶為清咸豐七年(1857年)天地會的廣東三合會首領李文茂在攻占廣西柳州後鑄造。李文茂廣州起義後,於1855年5月進入廣西,9月攻占潯州府城(今廣西桂平),定此為都,建立大成國。1856年8月攻克平南,1857年3月攻占柳州,9月克梧州城。至此,大成國先後攻占30餘府縣,控制了大半個廣西。後李文茂敗退,於1857年11月病逝於懷遠山中。平南縣和藤縣曾是周勝海、古致升的天地會組織主要活動區域,緊鄰大成國都桂平的東部,如果該「本洪汨淇背江汰」錢為周勝海、古致升組織所鑄,就不能排除平靖勝寶的鑄造受該錢鑄造背景影響的可能。


對於起義軍、會黨錢幣的研探一直是一個難題,由於能收集到的資料有限,只能做大概的推測。無論如何,這枚「本洪汨淇背江汰」小平錢算是可補史缺的一個發現,對於早期天地會鑄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文已由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