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起名大法:這位印度媽媽的龍鳳胎,上了全世界的新聞

九鴉人物 發佈 2020-04-16T05:42:30+00:00

我們中國人的起名,一般都要好看、好聽,使勁往吉祥如意,寓意深刻上靠。但是人類情感相通,再怎麼也會有一些共同的禁忌,所以今年就有位很普通的印度媽媽,上了全世界的新聞。

我們中國人的起名,一般都要好看、好聽,使勁往吉祥如意,寓意深刻上靠。

其實老外們也有類似傾向。

比如今年初法國最流行的孩子名是雨果。

這名字不僅僅是因為那個了不起的雨果,4月1日是雨果節,還因為它的德語派生詞是「擁抱」。

只不過他們的忌諱可能會少些罷了,重名是毫不在乎的。

但是人類情感相通,再怎麼也會有一些共同的禁忌,所以今年就有位很普通的印度媽媽,上了全世界的新聞。

27歲的印度媽媽Preeti Verma,今年3月27日在醫院剖腹產,生下了一對雙胞胎。

這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長得非常漂亮可愛。(照片有版權,就不上了)

但是這正如Biba團隊4月8日所說,龍鳳胎和漂亮可愛都不是世界報導此事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這位媽媽給孩子起的名字極其特別,他們一個叫Covid,一個叫Corona。

COVID-19,大家都知道,這是現在這場病毒的名字,它由「CO」(Corona冠狀)、「VI」(Virus病毒)、D(Disease疾病),及出現的年代組成。

而世衛組織與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之所以要如此命名,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為了與之前的冠狀病毒區別開來,比如SARS。

二,為了避免以個人、團隊、地理位置等命名,為了避免任何污名化。

所以這位印度媽媽的起名大法就算相當大膽。



只是她本人並不認為這是負面的。

因為她說,她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了紀念現在的大流行和由此引發的封閉隔離等情形。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提醒人們和她的孩子,將注意力放到個人衛生和其他良好習慣上。

Preeti女士可謂用心良苦,只不知道她那男孩長大後會不會有些意見。

至少按照我們的思維,意見是一定會有的。

因為Corona既有很中性的冠狀物的意思,也代表光暈、日冕、日華、月華,它據說來自拉丁語,還有一個釋意為「美玉」。

這科羅娜、科倫娜,看上去都很不錯,如果不是受病毒的影響,用在女孩身上應該完全沒有問題。

而Covid,則為冠狀病毒無疑,這樣的名字我們肯定想都不敢想。

我們的孩子如果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將來到學校到社會,都會成為沉重的負擔,他恐怕就是自己,在心理上也難以承受其重。

新冠病毒肆虐之際,我們談「新冠」而色變,前陣子不還曾出過這樣的事嗎?

我們青島的一條「新冠高架路」(沿冠縣路、新疆路、渤海路向北高架),都曾惹起一場風波。

有不少人曾往市政網信箱投信:這名字不好,看了不舒服,得改。

它居然還「傷害了全國人民的感情」。

不過這些改名建議,都被一一駁回了:

「新冠路」2011年命名,合法合規,為保持地名的穩定性,可改可不改的,一般不予更改。

本來嘛,新冠路就是條路,它跟新冠病毒有毛關係。

你要真這麼林黛玉體質,那花落也是看不得的。

我們中有些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一切當然與我們的禁忌文化有關,我們的種種忌諱往往會對我們形成強烈的心理暗示。

好在我們現在不用「避聖者諱」了,連爹媽起的名字,有時候都不敢再叫。

這無疑說明,「相由心生」,我們不知道,不認可,已消失的那些忌諱,就不會發生作用。

所以,這也就並不妨礙人家德國、莫斯科人用新冠病毒的形象去做糕點,而且還賣得挺好。

人家說,害怕它,那就吃掉它,消滅它。

這也就同樣不妨礙那個挺有名的科羅娜(Corona)啤酒,人家墨西哥人仍還是喝。

清空家裡的Corona,產生抗體,百毒不侵!

這應該屬另一種大眾文化,也是一種幽默。

只不過這家酒廠的生產怕也因為疫情,難以為繼了。

「人們是被一種看不見的線索聯繫著、束縛著的,偶然牽動其中一根線頭,就會有人痙攣起來……」

我們很多時候不是由外部決定,而是由內部決定。

很多時候不是被別人捶,而是被自己捶。

你內心的那些東西,你的認知,就是那根線索。

高爾基的這段話我是這麼理解。

誰說的無知無畏?我們都快被自己嚇死了。


圖/網絡

文/九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