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排多久是正常的?醫生說出現這些症狀,就要去醫院

兒科醫生雨滴 發佈 2019-12-30T14:35:09+00:00

生完孩子後,新手寶媽小周「來大姨媽」了。她原本以為這種出血一周就能結束,沒想到竟然斷斷續續流了一個多月。後來她才知道,這叫做「產後惡露」,不是月經或者「姨媽」。上面產奶、下面流血的小周心態倒是不錯,笑稱:「行吧,這下把懷胎十個月的姨媽都全補上了,我更得好好補充營養了。

生完孩子後,新手寶媽小周「來大姨媽」了。她原本以為這種出血一周就能結束,沒想到竟然斷斷續續流了一個多月。後來她才知道,這叫做「產後惡露」,不是月經或者「姨媽」。

上面產奶、下面流血的小周心態倒是不錯,笑稱:「行吧,這下把懷胎十個月的姨媽都全補上了,我更得好好補充營養了。」

一、什麼是產後惡露?

在懷孕期間,胎盤及蛻膜等組織附著在准媽媽的子宮內壁上。寶寶出生後,胎盤隨著娩出,但胎盤從子宮剝離後造成的創面,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收縮閉合。

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一些血液從創面排出,除血液外還混有壞死脫落的蛻膜組織、孕期的子宮內膜、粘液和細菌等,這種陰道排出物就是惡露。

正常情況下,惡露會隨著子宮的縮小,顏色慢慢變淡、量慢慢減少。正常的惡露有血腥味,但是不臭。惡露變化可分為三種,即血性惡露、漿液惡露和白色惡露。

血性惡露,色鮮紅,約持續3~4天逐漸轉為漿液惡露,若血性惡露的時間過長,表示子宮復舊不良。漿液惡露,色淡紅,可持續7~10天,以後逐漸變為白色惡露。白色惡露,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二、惡露不絕的原因是什麼?

惡露的排出量因人而異,一般總量可達500毫升。每個人持續排惡露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4~6周是正常的,但還有少數的寶媽會持續6~8周左右的時間。

如果出現惡露增多、持續時間延長、伴有臭味的症狀,即為診斷為「惡露不絕」,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惡露不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種:

1. 子宮內殘留物無法及時排出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惡露中除血液外還混有壞死脫落的蛻膜組織、孕期的子宮內膜、粘液和細菌等。如果這些組織殘留物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時全部排出,殘留在宮腔內,就會導致惡露的時間延長。

2. 不注意衛生,導致宮腔感染

如果產婦在生完孩子後不注意私處衛生,沒有勤換衛生巾或內褲,又或是過早進行盆浴或夫妻同房,就容易出現病菌上行而引起宮腔感染,這就很可能引起惡露無法及時排凈並出現臭味。

不過,除了不注意衛生外,手術過程中消毒沒做好或產婦本身的體質較弱等原因,也可能引起宮腔感染。

3. 身體狀態欠佳,宮縮乏力

有些新手媽媽在產後因為照顧寶寶而無法獲得充足的休養時間,再加上產婦本身就體弱多病,或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生產時間過長,就容易引起子宮疲勞,宮縮無力,無法及時排出惡露。

三、這4種方法,有助於惡露輕鬆排出

1. 堅持母乳餵養

堅持母乳餵養不僅能促進子宮收縮,也有利於惡露的排出,能夠有效幫助產後寶媽儘快恢復身體。

2. 注意私處衛生

產後寶媽需要每天用乾淨的溫水清洗私處,水溫比體溫稍微高一點即可,並且不需要加任何其他的洗液。同時由於私處的特殊性,清洗時需要從前向後清洗。

寶媽還要儘量選用柔軟消毒的廁紙並經常更換月經墊和內褲,同時也要避免過早開始盆浴或夫妻同房,以防細菌感染。

3. 側切的寶媽需注意躺姿

產程中有側切的寶媽應儘量避免傷口感染引起惡露不絕,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平時的躺臥姿勢,儘可能保證躺臥的姿勢與側切傷口的方向相反。

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壓迫到傷口,讓傷口儘早癒合,還有利於改善傷口血液循環,對惡露的排出也有促進作用。

4. 坐月子期間適度走動

有些老傳統認為,「坐月子」就應該坐著和躺著,儘可能避免下床活動。其實,這反而不利於產後惡露排出。

在正常情況下,新手媽媽在生產24小時後就可下床在室內活動,適度走動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的癒合,還能促進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從而減少傷口被感染的幾率。

總而言之,新手寶媽在月子期間除了要照顧寶寶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恢復情況,仔細觀察惡露的顏色、氣味等變化。一旦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異常的情況,一定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好物推薦】安貝兒嬰兒洗衣液 寶寶專用 小孩嬰幼兒童洗衣液!原價59,現價36.9!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0-6歲育兒經 @雨滴醫生說育兒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