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開口時間,代表了他的智商?你信嗎?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

琦想媽媽 發佈 2020-03-11T11:00:05+00:00

因為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僅跟智商有關,而且還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父母語言行為的影響,個體差異性十分明顯,如果單憑孩子說話早晚就跟孩子貼上智商高低的標籤,是不科學的。

昨晚,和一位新媽媽聊天,她顯得很焦慮和我說:「我家寶寶13個月了,爸爸媽媽都不會說,怎麼教都不肯開口,只會呀呀呀,別人家的孩子早就會說完整的句子呢,最近還聽人家說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高低有關係。我家孩子會不會是智力低下啊?心裡好大壓力。」

關於寶寶學說話的事真的不能和其他孩子做比較,因為每個孩子的個體的發育發育時間是不同的。

關於寶寶的說話問題是很多家長都很關心的話題,寶寶多大開口說話正常?孩子說話早晚真的跟智商高低有關係嗎?


01.說話早晚和智商是否有關?

其實寶寶學說路的早晚和智商高低不存在任何直接關係。

因為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僅跟智商有關,而且還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父母語言行為的影響,個體差異性十分明顯,如果單憑孩子說話早晚就跟孩子貼上智商高低的標籤,是不科學的。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啞巴,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這樣一個孩子卻創造了科學的奇蹟。這個例子似乎也在印證老人家常說的「貴人語遲」 的觀點。

02.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正常?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觀察和學習大人的說話方式,他的語言發展也有一定規律性。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嚴格按照上面的規律發展 ,每個寶寶個體的發育不同,這只是根據大量的數據,做的一個平均值,供廣大家長參考。

03.什麼原因會影響孩子晚說話?

A .大人常和寶寶說「寶寶語」

有些媽媽在跟寶寶說話時不自覺地就會使用一些「寶寶語」,如「飯飯」「水水」,覺得這樣說很可愛,或者認為寶寶容易理解,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對於寶寶來說,一個字(詞)就代表一個意思,所以「飯飯」並不會比「飯」好懂。

相反,如果經常這樣跟寶寶說話,寶寶就會以為這種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就應該這麼說。

這樣只會延長寶寶學習語言的過渡期,使寶寶遲遲不能發展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B.填鴨式教寶寶學說話

一些爸爸媽媽急於讓寶寶能夠早日說話,往往採取輪番轟炸式的教育方法。比如說一個勁地對著寶寶嘮叨個不停,並以為這是在給寶寶營造語言環境。

事實上,讓寶寶生活在一個語言氛圍深厚的環境中確實有利於他們語言能力的發育,但是一天到晚只是讓寶寶聽到爸爸媽媽在說話,而沒有留給寶寶自我表達的空間,對寶寶的語言發育也是很有阻礙的。

因此,媽媽在教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更多的傾聽寶寶的表達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C .大人常和寶寶一起說疊音字

一般1歲左右的寶寶都會用兒語說重的字音,或者用像聲詞代替事物的名稱,這是寶寶語言發育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而並不是寶寶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

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寶寶這樣說話很可愛,也天天和寶寶用兒語、疊詞對話,這樣會無形中延長寶寶從單字到句子的過渡期,會干擾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

所以爸爸媽媽在和寶寶說話時,最好不要模仿寶寶說話,要用適合的語言來教導寶寶,儘量少用或不用兒語,更不能用兒語來教寶寶認識事物,要逐步引導寶寶擺脫兒語。

04.如何引導孩子能早一點說話呢?

(1)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條件

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條件,如果寶寶仍用表情、手勢或動作提出要求,爸爸媽媽可以有意不要睬他,拒絕他,令他不得不使用語言。

在給寶寶生活護理和玩樂、餵食前家人都可以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如給寶寶餵食時說,媽媽可以說:「媽媽餵飯」;奶奶給寶寶把尿時說:「寶寶乖, 奶奶把尿尿了」;爸爸給寶寶玩具時要先說:「爸爸給」。

家人可以經常用這種方式讓寶寶把經常聽到的聲音與看到的人結合起來。



(2)鼓勵寶寶多說

在寶寶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大人要及時地回應他,可以用寶寶發出的聲音回答他,也可以用驚喜的表情來回應,這樣跟寶寶對話,他們會覺得很開心,從而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

當寶寶能說一個字,如「球」時,媽媽這時及進給寶寶再加字組詞,如「大球」「 皮球」「紅球」等,鼓勵寶寶去說。每次等寶寶伸手說「要」時再給他。

媽媽也可以採取上述的方法,家裡各種物品讓他選擇,並鼓勵他說「要」。

如寶寶開始喊「媽媽」。其實「媽媽」這個詞你可以聯想各種含義,你可以鼓勵寶寶說「我想要讓媽媽抱讓媽媽給拿餅乾或者想和媽媽玩……。

如果寶寶發音不準,媽媽要及時糾正,幫他講清楚,不要笑話他,否則他會不願或不敢再說話。

(3)不要重複孩子的錯誤發音

牙牙學語的寶寶經常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比如把「吃」發成「七」把「姑姑」發成「嘟嘟」,這是大多數寶寶在學說話初期都會出現的情況。

媽媽不要跟著寶寶重複他的錯誤發音,否則寶寶會認為錯誤的發音是正確的,這對他學會正確的發音顯然是不利的。

父母要堅持用標準正確的發音跟寶寶說話,寶寶聽得久了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糾正過來。

(4)通過遊戲方式訓練寶寶

遊戲方式:爸爸或媽媽拿起寶寶喜歡的食物,讓寶寶說出這些食物的名字。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啟發寶寶,例如「寶寶,這個叫什麼?」「對,這是香蕉。寶寶想一想什麼動物愛吃香蕉呢?」用這種方式不斷地引導寶寶思考並學會準確地表達。

遊戲目的:給寶寶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寶寶試著表達周圍事物,從而訓練寶寶的思維能力,讓寶寶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結語:有些孩子在智力、聽力、行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可以聽懂大人的話,也會用點頭或搖頭等身體語言做出反應,但就是不會說話。對於這樣的寶寶,父母不能太著急,平時多跟孩子講話、講故事,多訓練孩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