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相撲運動?

愉和養生 發佈 2019-12-30T22:09:47+00:00

相撲運動是中國人發明的,相撲運動在唐朝的時候傳入日本,被日本人傳承了下來,國人卻不玩相撲了。跑步運動不需要任何設施,卻沒有一個養生大師推薦,說明跑步是不養生。

相撲運動是中國人發明的,相撲運動在唐朝的時候傳入日本,被日本人傳承了下來,國人卻不玩相撲了。

相撲運動員需要吃的很胖,「催肥」在相撲運動員訓練中非常重要,通常採用飲食和睡眠為主的催肥法,吃飽了之後還要吃大量的奶油蛋糕等甜點,吃完後馬上睡覺,然後做一些非常激烈的運動。

職業相撲手必須體型高大魁梧,二十歲之後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體重一百二十公斤以上。

一流的相撲手需要有巨大而呈梨狀的軀體,他們具有如此身型和力量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相撲運動員的食量大約是正常人的十倍。

相撲運動員老了以後大多生活都不能自理,壽命也低於人均壽命,了解這些就可以知道相撲運動在中國消失的原因了。



從中國人的養生思維來看,運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養生。不養生的運動逐漸會被人們拋棄。

拳擊運動在中國一直處在邊緣地帶,參與的人不多,其他搏擊類競賽類運動項目也是很少有人問津,這和武術大國的名稱看似不太協調。

傳統武術追求的是強身健體,追求養生,西方人的搏擊是以競技為目的,追求力量和速度。

世界拳王阿里年紀輕輕就疾病纏身,身體沒有普通人的好,大多數拳擊運動員退役後都疾病纏身。

中國的傳統武術大師在八九十歲仍然身手敏捷,這個很正常,如果武術大師沒有同齡人的身體健康,人們才會感到不正常。

拳擊手普遍動作遲緩、語言障礙、肢體顫抖。拳擊運動中拳手的大腦經常像果凍一樣被擠壓,頭骨經常受震盪,出現神經失調的可能性高,極可能發展為慢性腦創傷。

拳擊手是腦痴呆和帕金森的高危人群,拳擊手出現慢性腦損傷的幾率在20%到50%之間,拳擊是對大腦損害很大的運動。

田徑運動一直是中國體育運動的弱項,田徑項目的前幾名被西方人長期壟斷,劉翔獲得跨欄世界冠軍就舉世注目。

大多田徑比賽項目沒有群眾基礎,馬拉松長跑和鐵人三項,只是個別運動員在搞,沒有群眾基礎。舉重運動在奧運會上為國家奪取多枚金牌,可是在民間開展不起來,只有少數運動員在搞。


健美運動很好看,是力量與美的結合,健美運動要求運動員長期服用大量蛋白質,會對肝臟和腎臟產生很大負擔,容易導致腎衰竭。健美運動開展這麼多年,一直是少數人的愛好。

桌球、羽毛球是從西方引進的運動項目,在短時間迅速普及,並且技術水平超越西方人,國際體育比賽的桌球、羽毛球項目獎牌大多被國人摘走。

桌球、羽毛球運動的普及程度也非常高,偏遠的山村學校也會開展這兩項運動,桌球台成了學校的標配,桌球和羽毛球是全民喜歡的運動項目。

桌球運動有很多好處:1.提高眼睛的靈活性。2.可健腦益智,開發智力。3.打桌球可以讓全身的肌肉和關節組織都得到適度的活動,提高反應速度,提高手腳的協調性,使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得到鍛鍊。4.放鬆身體,有助於減輕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5預防老年痴呆。有人預言:「桌球將成為21世紀的第一運動。

橄欖球運動是英國人發明的,在美國最火爆的運動是橄欖球運動,美國人民對橄欖球運動的喜歡超過足球運動。

橄欖球比賽在中國很少有人看,電視台也很少轉播這項讓美國人瘋狂喜歡的運動項目,大多數國人對這項運動一無所知。

退役橄欖球運動員大多有慢性腦創傷,調查發現:參加50場以上比賽的橄欖球隊員往往有明顯腦損傷。橄欖球運動員上場需要戴有頭盔和護膝等防護措施,說明橄欖球運動是一項很危險的運動。


跑步運動在美國最流行,美國各地都有跑步協會。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人開始喜歡上了跑步,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大型跑步活動。美國總統在競選的時候為了拉選票,也會和群眾一起跑步健身。

跑步作為美國文化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很多國人也喜歡跑步健身。跑步是一種時尚的運動方式,一些時髦的家庭也有跑步機,大家對跑步健身深信不疑。

經常跑步導致身體關節磨損過度,對健康的損害超過了運動所帶來的益處,長期超負荷跑步壽命反而縮短。

美國的一個心血管的研究機構跟蹤記錄了3800名跑步愛好者十幾年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跑步有損心臟健康,跑步容易造成心臟受損,有心臟病的人跑步容易造成猝死。

有人在跑步中猝死,特別是長距離的劇烈跑步。跑步運動不需要任何設施,卻沒有一個養生大師推薦,說明跑步是不養生。

為什麼選擇這樣的運動?為什麼拋棄這樣的運動?這些只有用養生思維來解釋才合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