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和不挨打的孩子,長大之後的差距,或許比家長想的還明顯

萱媽育兒堂 發佈 2019-12-29T08:02:24+00:00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自從為人父母之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這樣的感受,疼愛孩子比疼愛老人還要多,可以說孩子就是心中最重要的。父母希望把自己最好的給孩子,其中包括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有些過於溺愛。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自從為人父母之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這樣的感受,疼愛孩子比疼愛老人還要多,可以說孩子就是心中最重要的。父母希望把自己最好的給孩子,其中包括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有些過於溺愛。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是十分讓家長頭疼的,稍微大一點之後孩子就會被慣壞,嬌生慣養長大的孩子惹家長生氣難免會讓家長打罵。

每個父母的脾氣性格不一樣,有的溫柔體貼,還有的簡單粗暴,很多人認為孩子是需要嚴厲管教的,必要的時候需要體罰。不管是體罰教育還是說服教育都存在利弊,家長們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適度,不要給孩子造成唯我獨尊的心裡,那個時候在管教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難題。

案例:

大學同學小的時候因為淘氣經常被父親打,因為父親脾氣暴躁所以被打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自己從小都非常淘氣不聽話。他覺得父親對自己要求太高了,不聽話也要打,考試考不好也要打,總之就是打罵是家常便飯,自己從高中開始就非常叛逆,經常逃課和同學打架,在他看來很多事情都是通過打架才能解決。

從小被家長打罵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的行為影響,造成孩子的脾氣暴躁性格不好。原本可以心平氣和和解決問題,大人們卻沒有這麼做,這些孩子的童年是不完美的。

所以同學長大後性格隨了父親一樣暴躁,如今參加工作之後與同事的關係也不太好,因為他不太會用隨和的方式去與周圍人相處,更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另一位同學家長的做法則完全不一樣,從小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家庭,父母對自己的管教雖然嚴厲,但是家庭是很民主的,如果有問題或者意見是可以提出來的,包括對父母哪裡不滿意也可以說,父母也絕對會改正自己的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家庭會非常和諧。

這位同學在長大之後找了一家國企工作,由於性格隨和,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相處,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很和諧。因為他認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是替別人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也就是說你向生活微笑,生活也會同樣的方式待你。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有慣孩子的,就有打孩子的,父母的意見不同也會讓孩子得寸進尺,認為有人替自己撐腰,所以很多時候家裡一定有一個慣孩子的媽媽。

孩子之所以這麼淘氣,同學也講出了實情,妻子經常護著孩子,只要看我打孩子,連忙出來阻止,時間一長就造成了這種局勢,一個打一個護。

那麼這樣經常挨打和幾乎不挨打的孩子進行比較的話,他們在性格方面會有著怎樣的差異呢?

1:承受能力不同:

孩子如果從小成長環境非常順利,凡事都是家長們準備好了一切,他們的心裡自然習慣這樣的對待。但是上學之後周圍的同學和老師則不會像家長一樣對待他們,此時出現一些波折或者困難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不適,認為這樣的環境自己不習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明白適應。

如果是從小打罵慣的孩子在遇到這樣的新環境他們適應能力會很強,認為這和家裡父母經常對待自己的方式一樣,所以也不會產生大的排斥。

這就是不同環境造成孩子的不同的承受能力,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內心強大,適當讓他們感受一些挫折也不是什麼壞事,說不定對孩子的成長還是有幫助的。

2:性格區別:

家庭和諧當中的孩子從小會非常開朗,因為父母對待他們都是說服教育,自己也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但是對於家暴中長大的孩子來說,他們心裡壓力會很大,認為要想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暴力,對孩子成長來說有負面的教育。

那麼這種棍棒教育到底可不可取呢?

棍棒教育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但是一定要掌握度,過度的打罵會讓孩子形成扭曲的心裡,其中帶來很多負面的事情發生,經常做一些叛逆的事情,讓家長無法接受。適當的說服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是有人權的,他們也會平等對待他人。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