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看這部動畫片,比聽父母講100遍大道理都有用

父母世界 發佈 2019-12-29T11:17:08+00:00

不知朋友們帶娃時有沒有這種體驗,孩子總會問到很多連我們成年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我為什麼要上學?」「媽媽,什麼是思考?」「怎麼樣才叫長大?」「什麼是愛?」這些問題很抽象,很多時候一時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即使回答了,孩子也未必能理解或者明白。

不知朋友們帶娃時有沒有這種體驗,孩子總會問到很多連我們成年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

「我為什麼要上學?」

「媽媽,什麼是思考?」

「怎麼樣才叫長大?」

「什麼是愛?」

這些問題很抽象,很多時候一時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即使回答了,孩子也未必能理解或者明白。

世界很大,要怎麼展現給孩子看,才能面面俱到?

道理很多,要怎麼講給孩子聽,才能跟他們的理解水平無縫隙連結?

想想還真是挺難的。

最近在整理資料時,找到了倆孩子小時候常看的動畫片《雨果帶你看世界》。

我覺得用來回答孩子們的這些成長中的問題,還是挺合適的,很值得分享給大家。

它本來是BBC兒童頻道推出的一部兒童哲學節目。

聽起來「哲學」很大,孩子可能不理解。但其實,哲學完全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深,它是人們理解世界,以及和世界相處的智慧。

孩子們關心的一切大問題和小感受,或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動畫片每集都不長,只有5分鐘,一共有52集,每天陪孩子看兩集,幫孩子理解關於世界、關於自己的那些難懂的知識,對孩子的人生和成長,都有著很大意義。

1 、情緒認知的課,要早點上給孩子

細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和孩子「難以名狀」的情緒做鬥爭。

不過也不光是孩子,就是我們自己,可能也常常受壞情緒支使。

有時候是「莫名煩躁」,也弄不清它來自哪裡。

生活中,很多孩子有時候都會表現出:

看到別人有漂亮的玩具他們心生嫉妒,執拗地非要父母去買;

看到自己的朋友交了新朋友,莫名生氣;

做手工總也弄不好,心生惱火;

……

每天,可能都會有奇奇怪怪的感覺找上門。

《雨果帶你看世界》這部動畫片里,把什麼是生氣、什麼是妒忌、什麼是難過、什麼是恐懼等孩子經常會產生的情緒,用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孩子看,讓孩子認識情緒。

當孩子不認識情緒前,難免會順著「壞感覺」的裹挾,東沖西撞,生氣、難過甚至憤怒。

心理學家也說,在孩子被負面情緒控制時,通常會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不分對象隨意發泄,導致人際關係出現障礙,二是孩子用生命力來壓抑情緒,導致學習和成長受到干擾。

壞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加控制自己,上了壞情緒的車,任由它奴役著我們,做出一些難以控制、並傷害自己和周圍人的事。

不做壞情緒的奴隸,就要像心理分析師常用的「覺知」的辦法,先去認識身體的感覺,分辨這股情緒的來源。

前幾天,合肥一名女子,把車停在路邊,自己坐在車上崩潰大哭。

交警詢問時,司機哭著說,是因為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導航也不會用,所以才停在路邊哭。

乍一看,一個大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大哭,這樣的理由,實在是牽強又可笑。

可女司機後面的話,卻暴露了她崩潰大哭的真正原因:「我已經連續加班2周了,好不容易正常下班,想早點回家,偏偏遇到堵車……」

原來讓女司機真正的委屈的,不是不認路,也不是不會用導航,而是工作生活的重壓,讓她太疲憊了。

你看,很多時候,連成人都難以捕捉自己內心真正的情緒,更何況孩子呢?

處理壞情緒,最好的辦法,不是隨意發泄,更不能壓抑它,而應該順著這種感覺,找到真正的情緒發源地。

看見它,安慰它或轉移它,直到它慢慢消失。

世界著名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斯曾說: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


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可能產生情緒,如果不能分辨和處理他們,情緒堆積起來,對身體和社交,都會有傷害。

分辨身體感覺、認識情緒的課,越早上給孩子,對孩子益處就越大。

2 、辨證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孩子通透的關鍵

清華大學畢業,後又留美的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吳軍在對比了中美教育差異後說:

中國教育在思維方式上太絕對,大家都帶著一個尋求「標準答案」的思路在學習。

這種思維的壞處在於:

當孩子習慣了用「標準答案」去看世界,他們的世界觀,就是「非黑即白」。

一件事情,他們只能看到一個道理或觀點,很難全面認識事物,做起判斷來,就不會那麼客觀。

朋友開了一家培訓班,有次,她給孩子們講《狐假虎威》的故事。

大多數孩子,看到的都是狐狸的狡黠;

一小部分孩子,還看到了老虎的愚蠢和輕信;

還有幾個孩子,甚至看到了小動物們集體的緘默,導致老虎和小動物都「願者上鉤」;

……

生活中,孩子們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夠辨證,導致他們在一件事中,只能看出一種道理,認知死板,學不會靈活和變通,也很難做出正確客觀的判斷。

《雨果帶你看世界》這部動畫片,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它從多維、辨證的角度提出問題,能引導孩子從多方面去思考。

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對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孩子的思辨精神、同理心、同情心,都非常有幫助。

對於心智沒那麼成熟的孩子而言,我們無法「拔苗助長」,短時間提高孩子的心智。

但我們卻可以教孩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拓寬他們的視野,改變他們看世界的角度。

一個有著辨證思考方式的孩子,面對挫折,他們能客觀看待;面對競爭,他們懂得持續發力;面對單一標準的橫向對比,孩子不會那麼在乎。

這樣的孩子,才通透。

3 、長大,先要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周圍還有很多孩子,過於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人云亦云,或被周圍孩子的想法或行為裹挾。

其實,這都是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羽翼一樣,能讓孩子在紛雜的世界中,堅定自己的想法,不被他人所干擾,直達目標。

去年,一名外國小男孩回懟同學的視頻被推上了熱搜。

原來,是有同學嘲笑他沒有穿名牌鞋子。

男孩不急不惱地說:

「我沒穿名牌鞋,是因為我不是一個盲從物質的人;

我穿普通品牌的鞋子,是因為我喜歡它的顏色,儘管,它的品牌已經不那麼潮了。

重點不在於我穿什麼牌子的衣服和鞋,而在於我知道我自己想要什麼;

你遲早會穿不下那些鞋,重要的是你腦中的想法、你的智慧、學識能否啟發別人……」

不得不說,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太贊了。

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懂得什麼適合自己,他們不會盲從,更不會人云亦云。

《雨果帶你看世界》這部動畫片,就傳達給孩子們這樣一種認知:

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有想法後,就在安全的範圍內,親自去嘗試一下,看看這種做法是否適合自己。

哲學家叔本華說:

「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們身上的假肢、假牙、蠟制鼻子,它頂多就是通過手術植皮安裝的假鼻。

但經過自己思考而獲得的真理,卻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這些東西才是真正屬於我們。」

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孩子才算真的成長了。

就像《小馬過河》里的小馬一樣,河水深不深,還要自己去試啊。

別人能建議你的,永遠是他們的角度看到的。親自嘗試,去做,才能在「做」中,建立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4 、

記得《習慣的力量》中說:「某些或某個習慣,一旦將其改變,就會引發連鎖反應,進而重塑生活、學習方式。核心習慣將啟動一個進程,久而久之將改變一切。」

教育孩子也一樣,想要孩子的精神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幫他們塑造好的思考習慣。

因為,孩子所有的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他們看世界的角度。

當孩子們能清晰認識自己、分辨並控制情緒、養成辨證看待問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時,那些曾經讓大人頭疼的「成長問題」,早已不再是問題了。

父母們空閒時,可以陪孩子看一下這部動畫片,另外大家有什麼覺得好的動畫片、紀錄片,也可以在留言中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