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六歲前,最需要培養什麼?別漏掉哦

幼兒說 發佈 2020-05-12T06:25:47+00:00

經常有父母問,「應該怎麼養孩子」,「父母應該教孩子什麼」,「小孩子最應該懂得什麼」…快檢查一下,你家孩子都學會了嗎?

經常有父母問,「應該怎麼養孩子」,「父母應該教孩子什麼」,「小孩子最應該懂得什麼」……之類的問題,幼兒說歸納了被國內外父母提及得最多的一些養育要點,供大家參考。



看看下面,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1、培養孩子愛惜物品的習慣

小朋友洗手洗澡時經常浪費水?孩子打開了電視機,人卻不見了?孩子把玩具亂丟、亂摔?孩子的拼圖總是不完整?孩子的玩具、水杯等物品總是丟失?

孩子們的這些行為,浪費錢是小事,日積月累後,孩子可能會養成了浪費、不懂珍惜的習慣,長大了自然也不懂珍惜自己擁有的。這種習慣非常糟糕。


有媽媽可能說,「我要富養孩子,不能讓孩子顯得過於寒酸。」幼兒說的回答是:「富養」不等同於「要浪費東西」。父母們可以不計金錢地給孩子買各種東西,但這種做法似乎與「珍惜東西,保管好擁有的一切」毫不衝突。另外,「富養孩子」也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

無論怎麼樣,培養孩子愛惜物品是一個正確的養育原則,也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種方式,一舉兩得。


2、教會孩子生活自理

我們常見無數7,8歲的孩子還是一副「小嬰兒的模樣」,事事依賴父母,讓大人幫忙穿衣、穿鞋、洗澡,甚至上廁所後還要讓媽媽擦。父母們愛孩子,這沒錯,但把孩子養成「廢物」卻是不理性的。下面小朋友對應年齡需要的「達標能力」,你家娃兒做到了嗎?


1歲,鼓勵寶寶自己端杯子喝水,開始練習把用完的尿不濕丟垃圾桶,獨立脫鞋等簡單的事情;

2歲,孩子可以嘗試自己穿鞋子、吃飯、洗手,而不是父母們下意識地幫忙;

3歲,孩子可以學習扣紐扣和除紐扣,口渴時主動倒水喝。當然,大人要保證把溫度合適的水放在孩子可以接觸到的地方,還要保證水杯水壺的材質不容易摔壞;

4歲,孩子可以自己學刷牙,大人必要時幫忙補刷;要學習上完廁所後自己清潔;

5歲,孩子嘗試學習自己解決更多的問題,遇到困難時才找大人幫忙。例如把水杯弄倒了要自己擦乾等。


3、讓孩子學會等待

在很多家庭中,小朋友要什麼東西就「一定要」,「馬上要」,迅速獲得後他們就很高興,否則就哭鬧或發脾氣。孩子的這種習慣,養成後,未來他們不僅對事物缺乏耐心,也沒有「等待」的意識,還不懂得延遲消費。長大後可能會脾氣急躁、沒有耐性,還容易亂花錢、自我放縱,對生活缺乏規劃。


相反,一個懂得「等待」的孩子,從小已經學會了耐心。小小的耐心不僅有助於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懂得等待的孩子,還趨向於尊重別人;更重要的,耐心還有助於學習。為什麼?因為學習常常需要孩子持之以恆,很少有學習能馬上出效果的。可以說,學會等待是一種能力。

另外有研究發現,雖然四歲前的孩子年紀小,可4-6歲是訓練孩子學會「等待」的一個關鍵年齡段,有助於培養孩子耐心的性格。如何做呢?

例如,父母們平時在給孩子買玩具前,可以與孩子約定多久後才買,幫助孩子學會延期消費;有時孩子需要幫忙時,如果事情不是很緊急,爸媽可以讓孩子「稍等一下」;父母們還可以陪孩子種一棵小樹,與孩子共同經歷小樹長成大樹的過程。


4、定下控制「生氣蟲」的約定

很多情緒管理專家說,「控制情緒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學習中來的。」凡是小孩子都有生氣的經歷,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助小孩學會正確「疏導」怒氣,而不是隨便發泄,導致負面情緒傷害自己,也傷及人際關係。具體要怎麼做呢?

例如,我們常見1,2歲的寶寶喜歡一生氣就打人或搞破壞,「生氣時,你可以告訴媽媽,也可以抱著媽媽,但不可以抓媽媽的臉,也不可以摔玩具……」給孩子定好了生氣時的「可以」與「不可以」行為,有助於寶寶慢慢學會合適的行為;

對於3,4歲的孩子,我們要傾聽,避免過度責備,「媽媽理解你的『生氣蟲』跑出來了,可是你不鬧不打,媽媽才有辦法幫助你」;

5,6歲的孩子,父母要重點引導孩子說出內心感受,「爸爸媽媽也有生氣的經歷,把你的感受告訴爸爸媽媽,你會感覺好一些」;

如果你家孩子總是愛生氣,可以先從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開始做。如果你想獲取系統的方法,可以閱讀我的書籍。處理好生氣,是孩子情緒管理的基礎,有助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5、要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一般來說,6歲前的孩子經常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打擾到別人,例如他們在圖書館裡追逐,卻不知道嬉鬧聲會影響到別人閱讀;例如他們在餐廳吃飯,也不知道太興奮會打擾到身邊的人……那是因為他們在這年齡段,同理心發展尚不成熟。


可是作為父母,我們要在孩子打擾到他人時,教孩子嘗試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尊重別人。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一看與同理心相關的繪本或故事影片,多聽一聽他人的心聲,鼓勵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辦呀」,「如果你在看故事書,旁邊有人唱歌,你會不會覺得被打擾」等。

為什麼我們要孩子尊重他人?孩子學會尊重才會自律,這是他們未來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基本素質。

快檢查一下,你家孩子都學會了嗎?


關鍵字:習慣培養、育兒知識、親子互動、養育環境、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抄襲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