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藥可醫的快遞業:上門送不了,漲價漲不了

環球速讀 發佈 2019-12-29T15:22:27+00:00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快遞已經不送上門了。要麼是發個簡訊告訴你包裹在保安室及時領取,要麼是給你一個取件碼去快遞櫃拿。明明很多時候自己在家,收件地址上白紙黑字寫著家庭住址,可快遞員就是不送到家。為什麼?當個別快遞員不送貨上門時,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懶,不負責,沒有職業操守。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快遞已經不送上門了。要麼是發個簡訊告訴你包裹在保安室及時領取,要麼是給你一個取件碼去快遞櫃拿。

明明很多時候自己在家,收件地址上白紙黑字寫著家庭住址,可快遞員就是不送到家。

為什麼?

當個別快遞員不送貨上門時,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懶,不負責,沒有職業操守。但是當這個現象越來越普遍時,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更殘酷的趨勢是,快遞不送上門很可能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和我一樣,對快遞不上門的行為深有體會,在這裡我們不再囉嗦贅述。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看看快遞員為什麼要這麼做。

01

每件快遞送到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般來說,快遞員每天的派件量在200件左右。

按不吃不喝連續派14個小時計算,他們要在840分鐘裡平均不到5分鐘送出一件快遞。

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從早上7點派到晚上9點,飯都沒時間吃。大部分快遞員10點多到家倒頭就睡,因為第二天又得6點鐘起床幹活了。

有人會說,200個件這麼多,少派一點不就行了?

不,這200個件是每天基本任務,公司會按簽收率進行處罰,派不完造成延誤就直接扣工資。

這種高強度勞動做幾天沒問題,但要想常年堅持下來肯定做不到。

有人說,快遞員收入高,憑什麼拿了錢不做事?那我們就來看看快遞員的普遍工資到底高不高。

02

收入不高,不值得全部送到家

首先說說快遞員的收入,很多新聞動不動說快遞員月薪1萬以上,這是事實,但只是極少數,不然也不會成新聞了。

有的快遞有底薪,像京東這樣的快遞已經取消底薪了,加上提成和補貼,小城市快遞員可以拿到3000-4000塊/月,大城市集中在6000塊左右,並且是整月無休。

一般來說,快遞員派一個件提成1塊錢上下,還要包含電話費、油費、保管費等等,實際到手就更少了。為了這1塊錢,他們要花幾分鐘時間給你送上樓,在他們看來不值得。

這話很難聽,但卻是事實。1個快遞多幾分鐘不是事兒,但100個快遞加起來就是幾百分鐘——7、8個小時了。

等派完前100個快遞,後面100個不要派了?除非你想要客戶會投訴你不及時派件。

留到第二天,又會有新的快遞進來,量越滾越多,越多越派不掉,這才是最根本的。

所以,在快遞員那裡有個白名單,極少數經常投訴的客戶會給你送到家,其餘的就辛苦一趟去快遞櫃取吧。

03

連電話通知都越來越不想打了

事實上,很多快遞員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仍然有部分快遞員一聲不吭給你放到保安室。

因為:

1、有的電話打了沒人接,經常沒人接索性就不打了;

2、當時沒人接,放快遞櫃,快遞員一走就打回來說買菜去了,可快遞員都是按路線走的;

3、有人接的電話大都在上班說放物業,久而久之快遞員就習慣了;

……

最重要的是,打完200個電話,200分鐘——3個多小時又不見了。

所以又回到上面的結論:全部打一輪電話耽誤時間,不值得,不如多送幾十個快遞。

以上種種就是越來越多快遞不上門的原因,在我們消費者看來有一百個理由懟回去:

快遞員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那就要接受這個職業的要求!

快遞員辛苦和我們這些消費者有毛關係?覺得辛苦不要干啊!

又想掙錢,又不想辛苦,憑什麼收件人要聽你們使喚?

只有倒逼快遞企業加派人手、提高待遇,才能真正送貨上門。

……

但是,問題遠沒有那麼簡單。

要想讓快遞員把每一件快遞送到家門口,職業道德層面的說辭已經土崩瓦解,因為在他們那裡這一套行不通。

最切實際的辦法是提高他們的待遇,讓他們少派一點件,把每一個件送到家。

那麼,這個辦法可行嗎?

全國目前有300萬快遞員,如果每人每月加1000塊工資,一年就是360億支出——全國所有快遞加起來都沒有360億年利潤。

顯然,從上游加工資,直接會讓快遞公司破產。

那麼,只能從下游消費者那裡提高快遞費。

大家可能不知道,以前快遞員派件是沒有報酬的,只有收件才有提成,後來派件的人不幹了,才開始有派件費。

也就是說,派件不產生收入,快遞企業的所有營收全部來自收件。

這就更複雜了。

中國快遞企業那麼多,一線的有「四通一達」加順豐德邦,二線的也有一大堆,競爭十分激烈。

請看一組數據:

2019年6月,申通快遞單票收入2.85元,同比下滑8.36%;圓通快遞單票收入3.02元,同比下滑10.89%;順豐單票收入為23.21元,同比下滑1.28%。

這意味著,大家為了攬件提高市場份額拚命壓低快遞費,誰漲價誰死。

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哪家快遞敢為了快遞員收入提高快遞費?

有人可能會說,一家不行,那就整體提價唄!

這又是一個坑。一旦提高快遞費,那麼利潤薄的商家必然會遭受滅頂之災,要麼死,要麼漲價。

你一漲價,消費者購物成本又上來了。

這樣一圈下來,電商業務減少,造成快遞單量減少,行業運營成本又上來了——快遞費加了等於沒加。

我們自己也可以感受得到,2018年,全國快遞單量超過500億件,這麼大的量極大攤薄了單個成本,所以才能做到一張手機膜都可以給你包郵,我們才會毫無顧忌地買買買。

最後,如果行業低迷,這又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你看,牽一髮動全身。快遞員不送貨上門並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有著深刻的行業根源。

甚至有人說,把快遞放到驛站、快遞櫃、門衛室等等,是目前整個社會能夠接受的最優解。

所以,我們還是想想無人快遞車到底什麼時候普及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