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到中國的7大物種,圖二來多少能吃多少,圖六看樣子還很不錯

中國男孩愛美食 發佈 2019-12-24T03:22:09+00:00

入侵到中國的7大物種,圖二來多少就能吃多少,圖六看樣子還很不錯,第一種:羅非魚,羅非魚起源於非洲的坦噶尼喀湖,比小龍蝦和牛蛙入侵到我們國內的時間會來得比較晚一些,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的時候進入到了中國。

入侵到中國的7大物種,圖二來多少就能吃多少,圖六看樣子還很不錯,第一種:羅非魚,羅非魚起源於非洲的坦噶尼喀湖,比小龍蝦和牛蛙入侵到我們國內的時間會來得比較晚一些,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的時候進入到了中國。別看人家羅非魚長得很醜,可是人家味道也是很不錯的,關鍵是人家骨頭魚刺還少,對於那些吃魚不會挑魚刺的人來說簡直不要太友好了,據說,如今的羅非魚已經占據了中國菜市場的半壁江山,一定是因為燒烤、清蒸、紅燒都好吃的緣故。

第二種:但其實還有一種,在清道夫之前,這種「小鯊魚」就入侵中國了,下場也是比小龍蝦還慘,之所以被稱為小鯊魚是因為他們長得就和鯊魚差不多,只不過個頭非常小,真實名字叫做巴沙魚,最常見的地方就是火鍋店裡了,本來也是一個入侵物種,結果直接就被吃到人工養殖。雖然這種魚樣子看上去特別的兇惡,但卻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一種魚類,最好吃的做法就是把魚肉給切成片,現在的巴沙魚被吃的下場比小龍蝦還要慘,按照中國吃貨的這個速度,來多少就能吃多少,完全就不用擔心會泛濫,你們喜歡吃魚嗎?


第三種:鲶魚長期在這樣的環境生活,體內堆積的大量的毒素和重金屬,無法通過高溫消除。對於這種生物,就算印度倒貼錢,我們都不敢下嘴呢!印度的塘鯴這種鲶魚的肉卻是非常粗糙,和中國本土所生長的鲶魚根本不一樣,而中國土生土長的鲶魚,則是滋補佳品,肉質鮮美,對於水質也是要求非常高的。


第四種:其實這種一種叫做龜殼攀鱸的生物,世界上僅有兩種,均分布在亞洲,而它則屬於我國原生魚類,只不過它的數量較少再加上現在的污染,更加被人們遺忘。龜殼攀鱸基本上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以前龜殼攀鱸經常出沒在稻田、河流附近,它們依靠強大呼吸器官以及爬行技能生活在水陸之間。對於魚能上樹?肯定有點難以置信,畢竟我們印象中的魚類基本上離不開水。實際上其實龜殼攀鱸喜歡離開水是因為它們想去捕食昆蟲,雖然它們的生命力頑強,哪怕離開水數天都能活,但是當它們離開水之後,經常被鳥類攻擊。也就是這樣,龜殼攀鱸容易受傷,一些龜殼攀鱸被鳥類抓到樹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因此常常被人們誤認為它們會爬樹。


第五種:跟小龍蝦差不多,牛蛙的原產地夜市在北美洲,北到加拿大,南到佛羅里達州,每年或多或少都可以聽聞當地又有牛蛙泛濫的消息。牛蛙在上世紀60年代入侵我國,雖然曾經一度因為長相「醜陋」遭到人們質疑:這東西真的能吃嗎?但是沒事,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是牛蛙就這麼被國人發現了不僅可以吃而且很好吃,就這麼一直到了現在,牛蛙還是很好吃!


第六種:喜歡養魚的應該都會熟悉清道夫這種魚,在魚缸中,清道夫會貼著石頭或者魚缸的玻璃遊動,同時,長在身體下部的嘴就能將附著的髒東西吃掉,由於它能幫忙清理魚缸中的髒東西,保持魚缸和水質的乾淨,所以,大都會在魚缸中放上一條清道夫魚。除了家中魚缸里的小清道夫魚,有人還在一些自然的水域中捕了這種魚,不過不同的是,自然水域中的清道夫魚更大一些,由於對它所吃食物的噁心,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種魚是不能食用的,太髒了,不過,最近就有人在河中捕了一些清道夫魚,並且回家將它做成了美味,看樣子還很不錯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由於清道夫魚屬於外骨骼動物,所以,不能像普通魚那樣進行處理,剝掉外層的「鎧甲」後,只有尾腹部兩側的肉最多,全部處理好後,先用各種調料進行醃漬,可以去腥入味。


第七種:小龍蝦,作為曾經的「夜市霸主」,想必大家都對小龍蝦十分熟悉了。可以說前兩年的小龍蝦在中國餐飲行業上是相當的火爆,朋友同事見面一句話,開口都是「去吃小龍蝦嗎」。不過,大概是由於今年人工養殖的小龍蝦變多了,似乎現在很少聽到有人說要一起約小龍蝦了。小龍蝦學名叫做克氏原螯蝦,原產地在北美洲,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時候入侵到我國,60年代被人們發現了它可以食用的價值,隨後30年過後國內越來越多人開始吃小龍蝦並且因每年要消耗掉的小龍蝦數量實在非常多,原本的野生小龍蝦數量已經不夠中國人吃了,開始了人工養殖小龍蝦。可以說,在所有的入侵物種中,小龍蝦是最最「丟人」的,畢竟當年人家在美國是泛濫得多麼囂張,而在我們國內也只是悠哉地過了短短30年。30年前,你還是湖裡囂張的一方「霸主」,30年後,麻辣、十三香、蒜香……真好吃!入侵到中國的7大物種,圖二來多少就能吃多少,圖六看樣子還很不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