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MIC | 立志做出「讓用戶用得爽」的產品,看看這股造車新勢力怎麼做

快公司雜誌中文版 發佈 2019-12-28T04:47:19+00:00

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之威馬汽車從源頭抓起,在研發、製造、銷售與服務、數據等緯度打造新能源造車的體系化能力,即使在波動時期也能穩紮馬步,拿下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的位置。經歷了幾年的雷聲大雨點小,中國新能源造車企業的階梯分化愈發明顯。

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

威馬汽車

從源頭抓起,在研發、製造、銷售與服務、數據等緯度打造新能源造車的體系化能力,即使在波動時期也能穩紮馬步,拿下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的位置。

經歷了幾年的雷聲大雨點小,中國新能源造車企業的階梯分化愈發明顯。進入2019年,交付能力更是成為檢驗玩家們實力的核心標準。

2019年,也是中國汽車行業波動的一年,整個汽車銷量持續放緩,而電動車這邊補貼政策同步收緊,再加上整體融資環境不明朗等因素,對於還沒靠岸的新造車企業來說無疑蒙上一層陰影。

但自行造血,對現階段的新造車來說既不現實也不公平。不確定性的存在,並不會否定押注新能源的意義,畢竟,無論從技術、經濟還是環保層面來看,中國乃至全球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能在不確定性環境中穩下來,是新造車們往前走的主旋律,而且往往需要更多新的和創新的應對方案。

威馬汽車在探索和踐行其應對方案的路上,有不少引人思考和值得借鑑的創新點。

從2015年成立開始,威馬就克制加入浩浩蕩蕩的新造車造勢大戰,其更多的宣傳落腳點放在「先做出讓用戶用得爽的產品再說」。對創始人、有著深厚汽車行業技術與運營經驗的沈暉來說,穩是先決條件。「像傳統車企一樣敬畏製造,尊重造車規律,加強整合供應鏈,才能夠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質量穩定、體驗出色且成本合理的產品和服務。」沈暉說,穩,並不與創新對立。穩是企業發展的根基,而創新則是讓企業持續穩的保障。

於穩,威馬從源頭抓起,讓造電動車成為體系化的業務,從搭建自主研發體系——今年4月,威馬發布了Living Motion三電動能系統、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和Living Engine全車智能交互系統,分別從電動車的三電內核、自動駕駛以及智能座艙三個方面打造技術矩陣,到自建C2M(customed to manufactured)生產基地以提供穩定靠譜的供應鏈和生產製造的智能製造體系,還有輻射了全國111座城市的186家網點的銷售和服務體系,以及一個為產品改進、品牌服務、渠道建設等提供有力支持的數據體系。「汽車市場的競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也會更加明顯,只有擁有完善的體系能力,才能快速響應市場與消費者的需求,推動用戶價值實現。」沈暉說。

有了體系化帶來的穩定基礎,於創新,威馬在產品和用戶體驗上也有更多的空間。首先在產品上,它就選了一條與特斯拉們不一樣的切入路徑:以EX5為代表的威馬智能電動汽車主打走量,售價在13.98-16.98萬元的區間,可實現400-520km的綜合續航。2019年1-11月,EX5的累計交付量達到15,355輛,成為造車新勢力2019年累計交付量第一的車型。同時,威馬在網點鋪設上,除了一二線城市以外,還不斷探索渠道下沉,門店最北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最南到海南省三亞市,已經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看到威馬的身影。

針對用戶體驗,除了今年4月份三大核心技術的發布,威馬還在7月份實施了動力電池終身免費質保的政策,也是首個在這方面做出承諾的新能源整車企業,並在充電服務上攜手多家充電服務商接入近20萬根充電樁。此外,它也攜手美團、百度、小米等公司,圍繞用戶體驗搭建智慧出行生態圈,以及通過「即客行」這一平台提供旅遊租車和網約車等更多種類的出行業態。

沈暉認為,在現階段,新造車如果再拿情懷、情感做故事已經索然無味,現在是要「死摳」用戶體驗的時候。「還是那句,要讓用戶用得起、用得爽,要真正解決續航、安全等痛點,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這些是目前需要發揮創新的聚焦點。」

據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的前三個季度,威馬連續銷量位居造車新勢力的第一,累計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1.16%。第二款量產車EX6 Plus也已開放訂購。過去的一年,算不上碩果纍纍,但在整體行業環境壓力大的情況下,威馬依然取得不少成績,每一步都走得很穩。穩,是先決條件。

文 | 快公司編輯部

編輯 | Irene

圖片 | 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