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燒錢不賺錢,社區團購還能撐多久

支點財經 發佈 2019-12-24T05:07:59+00:00

擁有3個孩子的「寶媽」向桂珍,如今已是社區的「名人」,只因為她是一家社區團購平台的團長。除了團購平台周日休息外,每周前六天,向桂珍都忙得團團轉。早上8點左右,她要接收團購平台發出的幾百件貨品,並通過微信告知社友們貨到了。每隔幾小時,還要給社友們推送當天的新品。


擁有3個孩子的「寶媽」向桂珍,如今已是社區的「名人」,只因為她是一家社區團購平台的團長。


除了團購平台周日休息外,每周前六天,向桂珍都忙得團團轉。早上8點左右,她要接收團購平台發出的幾百件貨品,並通過微信告知社友們貨到了。每隔幾小時,還要給社友們推送當天的新品。其間,時不時會有人來取貨。


忙並快樂著,忙碌也給向桂珍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為向桂珍帶來收益的平台叫食享會,於2017年12月底在武漢成立,定位為社區團購。目前,向桂珍每月的銷售額約六七萬元,食享會給她的平均佣金約10%。這就是說,向桂珍每月獲得的收益有六七千元。


「我的收益不算高,做得好的團長,每月佣金收益都在萬元以上。」向桂珍對支點財經記者說,「2020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社友們已開啟打年貨的節奏,佣金也會水漲船高。」


團長有錢賺,團購平台才有業績。截至目前,食享會已覆蓋武漢、北京、杭州、揚州、南昌等50多個城市,單月GMV(成交總額)突破了2億元。成立至今,食享會累計獲得融資數億元,投資方中不乏心元資本、險峰旗雲、TPG軟銀、騰訊雙百等大佬的身影。


向桂珍也好,食享會也好,只是社區團購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開始紅火的社區團購,已吸引超45億元資本「殺入」。


資本助力下的社區團購,真的是新一輪風口嗎?


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兒


所謂社區團購,顧名思義是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任團長,在線上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在「寶媽」家或門店自提點完成交付。社區團購平台,則為團長們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售後服務等支持。


事實上,社區團購併非近兩年才有,只是此前沒有這個名詞而已。


向桂珍在加入食享會之前,也曾是「帶貨紅人」。她擁有一項特殊技能,總能在菜市場裡選到既新鮮又便宜的瓜果蔬菜,每次鄰居都會托她幫忙選購。又因她是湖北恩施人,每次回老家時,鄰居也會讓她捎一些恩施的臘肉、土豆等土特產。為此,她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幫人帶貨,賺點零花錢。


向桂珍的這種「私人帶貨」,商業模式上基本與社區團購一致,只是規模小一些,售賣的品類有限,也沒有平台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


有需求就有市場。關注到這種現象後,市場上便誕生了一批社區團購平台。


「其實,社區團購這個名詞是由我們正式提出來,之後江湖就傳開了。」食享會合伙人黃志華頗為驕傲地說,「當時我們也討論了很久,才確定這個名字,初心是希望通過社區用戶的共同購買和集中配送,讓用戶買到更優質更低價的商品。」


既然定位為社區生意,以食享會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台,售賣的產品自然以家庭剛需、消費頻次較高的生鮮商品為主。因此,某種程度上,社區團購是生鮮電商的變種。


食享會的誕生也有這重因素。食享會創始人戴山輝,原是以本來生活網副總裁。本來生活網因售賣「褚橙」一炮而紅。最初,食享會是本來生活網的內部孵化項目,後來才獨立出來。


眾所周知,生鮮電商一直受倉儲物流費用高、獲客流量成本高等兩大因素困擾。社區團購的集中配送,以及團長低成本、高效率的熟人獲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兩大問題。


也正因如此,一時間市場上湧現出無數個社區團購平台。除食享會這類以招募「寶媽」團長為主的社區團購平台外,一些便利店也開始涉足,依靠門店和店長發展社區團購。其中,與芙蓉興盛同屬同一實際控制人的興盛優選,最具代表性。


總部位於長沙的興盛優選成立於2018年1月,目前在湖南、湖北、廣東等13個省市都有業務布局。依託芙蓉興盛在全國的1.3萬家門店,興盛優選成為社區團購的老大,目前月度GMV在10億元以上。與食享會一樣,它也獲得了騰訊的投資。截至目前,它的融資總額已超16億元。


還有更多創業者和資本進軍社區團購。據不完全統計,最鼎盛時,社區團購大有當年團購網「千團大戰」之勢。目前,已有超過45億元資本闖入社區團購領域。



裸奔後重新洗牌


資本的助力,一度讓社區團購成為風口上的「豬」。


黃志華清楚地記得,2019年春節前後,大家不顧一切快速擴張做業績,如果平台流水不過億元,都不好意思發聲。


很快,行業陷入惡性競爭,大打價格戰:賠本賺吆喝的1元甚至1分秒殺活動,層出不窮;為「搶」團長,給出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佣金……


也有其他平台找過向桂珍,但都被她婉拒,因為她已在食享會形成了影響力,銷售額也在穩步提升。不過,向桂珍很快發現,在自己所在的小區,各種平台的「團長們」越來越多。有些團長竟然還潛伏在向桂珍的微信群里,偷偷地比價。


「瘋狂的燒錢和補貼拉新模式,確實給一些平台帶來了短期繁榮,但也存在很多問題。」黃志華說,有不少用戶就是衝著秒殺打折特價商品而來,但用戶黏性差。想要留住他們,只能不斷補貼,虧損也越來越嚴重。


「另外,有些平台把社區團購業務流程看得過於簡單,忽視了商品供應鏈、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建設,沒能讓用戶產生有效黏性。」黃志華補充說,「一輪洗牌下來,很多倒下的公司發現自己是拿著資本的錢在裸奔。」


進入2019年下半年,社區團購壞消息不斷,多個平台陷入運營不善的困境中。


8月,曾獲數千萬元融資的你我您資金鍊斷裂後,被總部在北京的十薈團收購,合併成了新十薈團。


9月,松鼠拼拼在全國多個城市停運。7個月前,它才完成一輪3100萬美元的融資。2018年11月,還曾拿到過3000萬美元的融資。


11月,呆蘿蔔在全國門店接連關閉,且APP也一度停運。就在5個月前,它也獲得了超6億元的融資。目前APP已經恢復運營,但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還未可知。


「還有很多平台運營不善,只是沒有被曝光,目前都在通過收縮戰線等方式自救。」多位社區團購負責人對支點財經記者如此說道。


毫無疑問,在經歷瘋狂的跑馬圈地後,社區團購正在加速洗牌。在這樣的背景下,食享會也趁機兼并了十幾家大大小小的社區團購平台。前文提及的新十薈團,除了兼并你我您外,也兼并了幾家小平台。



盈利是首要目標


對活下來的平台來說,壓力也不容小覷,因為頭部整合後的新一輪比拼已經開始,誰都想長長久久地做下去。


「從本質上來說,社區團購屬於零售行業,因此一切還是要回歸到商業本質,也就是對『人、貨、場 』的高效重構,這需要長期積累並不斷改進優化。」黃志華頗為嚴肅地說,「這也是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企業,領會到的做社區團購的精髓。」


在黃志華看來,「人」的關鍵,在於團長的招募培訓,以及他們對消費者拉新留存的能力,這需要「貨」和「場」提供支撐。團長有錢賺才有動力「帶貨」,而要讓團長賺到錢,平台就需要在商品和服務為團長提供支持。


為此,食享會選擇與全國優質生鮮基地及知名品牌渠道代理深度合作,儘量減少中間環節,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選品則圍繞家庭剛需、高性價比的標準展開。目前,食享會在全國的合作夥伴已有數千家。


同時,為了給消費者較好的物流配送體驗,食享會在全國建了多個大城市中心倉以及小城市前置分倉,在保證物流成本和降低損耗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新十薈團品牌總監董旭也持同樣的觀點,「我們現在有10萬多名團長,只要產品好、服務好,大家都會願意跟著你一起玩。」


經過一輪洗牌後,儘管活下來的平台發展勢頭都還不錯,但他們大都處於虧損狀態,即便是老大興盛優選也是如此。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算過一筆帳,社區團購的客單價約在30-40元之間,毛利率一般為20%,扣除10%的團長佣金,以及6%的倉儲物流等費用後,凈利率不到5%。


在凈利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社區團購做的是走量買賣。如何繼續深挖已經搶占的市場,進一步做大交易體量,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2019年1月,總部在湖南的搜農坊獲得中通快遞旗下中通商業數千萬元投資。搜農坊副總裁徐雯認為,社區團購在做好主營業務的同時,還須探索更多商業可能。


「比如,我們已經扶持了部分團長開展『社區團購+包裹收發+其他賦能』業務。」徐雯以搜農坊舉例說,「旅遊、家電清洗、寬頻辦理等服務,我們都接入了外部合作夥伴,目的是在社區團購的基礎上,打造吃穿住行的一條龍便民服務。」


2020年即將到來,社區團購又會有哪些不一樣?


END


記者丨林楠 實習生丨單曉潔

編輯丨何輝 吳玲

出品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支點雜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