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寶媽的職場年終總結:摒棄2種思維、用2種方法跳出職場迷茫期

羊仔的職場之路 發佈 2019-12-28T16:15:15+00:00

就在今天早上,我回到辦公室後,微信里就彈出了堂妹的求助信息。堂妹今年才26歲,作為寶媽的她前三年時間都在家照顧寶寶,如今寶寶將要讀幼兒園了,她打算重新出來找工作,但感到很迷茫。她迷茫的原因無非就是:一、年輕時期的文職工作毫無技術含量;二、不想再做文職工作,但毫無方向,更無技能。


就在今天早上,我回到辦公室後,微信里就彈出了堂妹的求助信息。堂妹今年才26歲,作為寶媽的她前三年時間都在家照顧寶寶,如今寶寶將要讀幼兒園了,她打算重新出來找工作,但感到很迷茫。

她迷茫的原因無非就是:一、年輕時期的文職工作毫無技術含量;二、不想再做文職工作,但毫無方向,更無技能。

看到堂妹的無助,我也想到了以前的自己。

在我畢業出來社會工作時,隨即就要面臨兩難的選擇:既要找份好工作,也不能耽誤結婚這個人生大事。因此,在那段時期,我也是找了一份普通的文職工作作為過渡,等結婚生子後再作打算。結果,當家庭事務處理妥當後,重回社會時卻發現自己很難融入了

因此,對於堂妹目前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共鳴。幸好,這麼多年來,我憑藉不斷摸索和試錯,如今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今天,藉助這次機會,我將結合自身的經歷和看法寫出這篇文章,也當作是送給自己的2019年年終總結吧。

現在來逐一分析。



大部分職場女性迷茫的原因源於哪些因素?

很多職場人都會面臨職場迷茫的階段,尤其職場女性會居多。當職場女性步入婚姻組建家庭後,註定要面臨如何衡量工作和家庭兩平衡的問題。因此,作為女性的我們承受的壓力並不比男人少,時常會感到身心疲憊。

如果你有以下的表現,證明你正處於迷茫的狀態:

1、很想改變現狀,但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2、覺得自己無法滿足他人對你的期望,害怕別人失望的表情;

3、認為自己一旦陷入壞情緒漩渦中,就無法自拔;
……

當職場女性產生以上現象時,我建議從家庭工作兩個方面入手尋找答案:

1、家庭因素

看到上述女性迷茫的表現,別以為女性本身就有多愁善感的天性,會顯得特別矯情。其實不然,在網上曾有對未婚男女和已婚男女在投入家庭和工作時間比例的調查。

在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以婚姻作為分水嶺,已婚男女在每周投入工作的時長較未婚前都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間的差距比較穩定,男性略高於女性9%。

從每天投入家庭的時間看,兩者投入家庭的時間均在增加,但整體上看,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長高於男性,且這一差距在已婚的情況下進一步被拉大。

對女性而言,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並沒有變化,卻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顧及家庭,這意味著在一天有限的時間內,女性要做和所能做的事情更多,分秒必爭,與時間展開較量。

由此可見,職場女性的迷茫來源之一是:如何衡量家庭和事業兩平衡,做到兩者都不衝突。



2、事業因素

關於影響職場女性迷茫的原因,在職場上也能略窺一二。主要表現在出現認知誤區,我總結出3點:

A、過於低調,不願提及自己的功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女性一般在職場上都是實幹型的,不擅長吹捧自己的功勞。這跟中國傳統文化「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有關。

以我為例,同事讓我幫忙製作PPT,我一般做好並檢查多次後直接發給他,確保萬無一失。結果,在分享大會上,同事受到了廣大領導的讚揚,而忽視了我這個背後功臣。但我的想法是:沒所謂,我的工作做好了就行,其他的隨他吧。

這一認知誤區就直接導致了我做事過於低調,做了實事而不吭聲,間接讓我成為職場透明人。得不到正向反饋,自然就無法做到自我認可,稍有一點差錯,就會自我懷疑。


B、過於看重眼前的工作,忽視了整個職業生涯的布局

在《能力陷阱》一書中提到:你的能力也可能是你的陷阱。

也就是說,我們女性會過分專注於眼前的工作,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力圖在每個細節中精益求精,這跟我們女性的敏感細緻天性有關。但是,職場的角色隨時會變動,而我們陷入一個領域太久,面對變化卻無所適從,從而,我們開始自我懷疑,是否能力不足,拼不過別人?

這一認知誤區會使得我們眼界變窄,坐地畫牢,死死地限制了我們女性發展的渠道,容易出現「見一步走一步」的困境,無法跳出來縱觀全局,因時而變,計劃好職業生涯。


C、極力追求完美,不容有失

我們女性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做事謹慎,細膩,但這個特點的反面就是過於苛刻。我嘗試過為了做好一個表格,花費半天去研究它。同事跟我說話,QQ上不停閃爍的頭像,電話響不停,都不足以影響我的專注力。

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一認知誤區使得我正因為投入太多,當工作成績一旦被否定後,我就會立刻陷入崩潰邊緣,消極的情緒立刻湧現出來。

綜上所述,職場女性會產生迷茫,無非就是受到家庭和職場兩個方面帶來的影響,讓女性飽受身心困惑,甚至無法自拔。



為什麼職場女性會遇上這些瓶頸後難以突破?

工作壓力和生活繁瑣事誰都有,為什麼偏偏就我們女性會容易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呢?我自身也曾經歷過這個階段,為了找到原因,我翻閱了不少書籍、聽了不少讀書會,針對這個問題,我總結出兩點原因:

1、受到「專注點幻覺」的影響

「專注點幻覺」一詞是出現在《清醒思考的策略》中,它的意思是:

我們越是專注於生活的某個特定方面,這個方面對於整個生活的影響在我們眼中就會越發嚴重。

打個比方,在周末,當我們準備帶著孩子出遊時,天氣是我們唯一關注的因素,只要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就好,其他有關景區客流擁不擁擠、門票貴不貴、交通堵不堵,這些因素都被我們拋之腦後。

再比如,我們職場女性在選擇工作時,會更傾向於「以家庭為中心」,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工資高不高、發展前景好不好,這些一概不重要。我們只需要衡量這份工作是否離家近、能照顧好孩子和老人就行

因此,受到「專注點幻覺」的影響,我們職場女性就難免會出現「坐地畫牢」、「自我設限」的現象:過分關注某個點,而忽視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目標。

這種思維方式限制了職場女性更多的選擇,當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時,能供選擇的渠道不多,無法應變社會變化趨勢,因此會覺得很迷茫



2、受到「穩定思維」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分工里,一般來說是男主外,女主內。因此,這就給職場女性帶來一個信號:你不必要優秀,只需要處理好家庭和事業兩平衡即可。

而關於「穩定」的問題,在《反脆弱》一書中有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

由於世界不可預測的事越來越多,導致它的脆弱性越來越強。

按我的理解是:世界本來就多變,它越是不可預測,脆弱性越大,而你越無法掌控它,內心自然會慌張。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職場女性為了避免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我們情願努力去維持它的原貌和穩定性,墨守成規,希望減少它的動盪因素帶來的變化,久而久之,穩定的思維就根深蒂固了


但是,哪有一成不變的事?一勞永逸的生活?當職場女性面臨生活方式改變時,就會陷入「兩難」的思想漩渦里:

既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幫輕家庭,又不想離家太遠;
既想花多點時間陪孩子,又想多努力打工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既想逃離滿地雞毛的生活,又怨恨自己無一技之長。


講真,這個思想漩渦也曾一直困擾著我,如今也成為了堂妹面臨的境況。依我看來,我們無非就是因為飽受「專注力幻覺」和「穩定思維」的影響。要想突破這種被動的局面,我們在找出問題的根源後,嘗試有針對性的去做出改變,扭轉迷茫無助的局面吧。



職場女性如何解決職場迷茫的問題

多年過去了,我從迷茫期到能明確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總結出一些經驗,現在,我分別從觀念上行動上給廣大職場女性朋友給出建議。


一、從觀念上改變

1、克服猶豫不決的心理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症狀叫「猶豫症」:

它是指一種不知道如何選擇,所持有的一種遲疑的心理狀態。

「真的嗎?會不會有危險?」

「假如方法錯了,怎麼辦?」

「我可以嗎?真的能行?」

相信很多職場女性都會對以上的心理活動深有感受,無論從生活中還是職場上,我們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問題。我們需考慮的後果會增多,凡事都想盡善盡美,但它直接對我們的影響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改變猶豫不決的心理,有助我們做事果斷,不會瞻前顧後,提升個人判斷力和自信心。

因此,我建議的做法:

1、加強思維訓練,鍛鍊自己做事果斷、當機立斷的性格;

2、克服依賴的心理,學會自主分析問題,擺脫凡事要過問別人的習慣;

3、學會養成「長期思維」和「長遠目光」,看待事物要秉持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以此為標準去做事


2、養成「對事不對人」的思維習慣

我們女性在處理事情上,容易會出現感性大於理性的現象。因此,我們容易陷入「以貌取人」的思維誤區,混淆了我們做出正確判斷的機會。我們職場女性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以事論事」,才能讓我們保持獨立的判斷思維。

因此我建議的做法

學會使用辯證法。無論生活中、工作中都需要養成辯證的思維,面對一件事時,先不要先入為主做出判斷,而是通過思考正反兩面,衡量兩者的利弊後才得出結論,這樣會讓我們考慮全面,公平公正。



二、從行為上改變

2019年初,我從某個學習社群交流中得知了2個工作法,雖然這2個工作法很簡單,但是經過我親身實踐後,感覺很實用。

1、PDCA循環法

PDCA循環是由美國統計學家戴明博士提出來的,用於針對工作效果按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來進行梳理,以確保目標能夠可靠達成,並促使品質持續改善。它的具體含義是:

P(Plan)表示計劃;
D(Do)表示執行;
C(Check)表示檢查;
A(Action)表示處理。

這套方法多數用於管理,但是,我曾嘗試用於我的工作上,也有不錯的效果。PDCA 循環法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後列出計劃(P),之後執行(D)。

執行中通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之後在檢查環節(C)時分析具體是哪部分或哪些細節導致了問題,最後通過控制修正流程來調整校正。


以我為例,我主要是負責文職類的工作,需要處理工作匯報、項目申請書等文件。如果當我的項目申請書不通過審核時,我需要排查哪方面出了問題。當我發現,原來是在舉證材料中可能存在漏洞或者材料不匹配的情況。於是,我在這方面重點整改,更換材料或根據論據去尋找支撐材料。當有新的材料支撐時,你原來的論證可能還不夠力度,可以根據材料來加強你的論證。

就這樣,PDCA循環法其實就是一個周而復始,遞進往上的更迭過程,要通過控制、修改流程來控制結果方向。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我們做文職類的女性,不僅能讓我們的工作縝密細緻,還會促使我們散發思維,探索多種可能性。


2、便利貼筆記法

我介紹這個筆記法,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是廣大職場女性的好幫手。以職場為例,我每日接觸的會議比較多,因此,做筆記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飯,為了能記錄好領導、客戶的談話內容,傳達正確的意思,我通常會使用「便利貼筆記法」。

具體做法是:只需要一本筆記本+小便利貼。

首先,在會議上,我們無法整理出完整的記錄,此時,只需要把重點的語句記錄在冊;
然後,會議結束後就開始統一整理,理論上是一件事情為一頁紙;
最後,在每件事上,分別貼上日期便利貼(標註截止完成日期)、關鍵點便利貼(標註關鍵詞,如貨品數量、名稱等)、索引便利貼(用於把內容歸類,方便查找)。

這種便利貼筆記法適合我們職場女士使用,讓我們的工作變得井井有條,拒絕丟三落四。同時,我們還能舉一反三,利用這個方法來管理我們的生活,也是非常好的!



總結

講真,看到這個問題,我的感觸非常大,我也是歷經曾經迷茫無助的階段,到現在目標清晰,方向明朗的階段,一路走來,感觸良多。身為職場女性,的確不容易,但並不代表我們要得過且過,自我否定。相反,我認為,職場女性更要發揮積極主動,尋求出路的精神,活出自我。

整理出這篇文章,目的是給所有處於迷茫期的職場女性一個參考,同時也會收錄在我的2019年年終總結上,記錄自己的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