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安第二碗》製作人任雪迎 戲劇照亮未來 使你看到更多美好

曲江新區 發佈 2020-01-22T04:34:33+00:00

西安演藝集團旗下西安話劇院原創話劇《長安第二碗》,被認為是濃縮在方寸舞台上的古都西安。1月17日至20日,作為開年大戲亮相後,深受好評。在這部作品背後,是近年來陝西重要的原創話劇《麻醉師》、《柳青》和《長安第二碗》的製作人,西安演藝集團總經理助理,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

西安演藝集團旗下西安話劇院原創話劇《長安第二碗》,被認為是濃縮在方寸舞台上的古都西安。1月17日至20日,作為開年大戲亮相後,深受好評。在這部作品背後,是近年來陝西重要的原創話劇《麻醉師》、《柳青》和《長安第二碗》的製作人,西安演藝集團總經理助理,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她帶領團隊連續獲得「第十五屆文華大獎」和「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華商報記者對她進行專訪時,感觸最深的是這位製作人擁有一份熾熱的話劇情懷和西安情結。

戲名可分兩部分解讀

《長安第二碗》從2016年開始籌備,歷時三年,在任雪迎看來,這部原創話劇承載著太多的故事。

華商報:這部戲很多觀眾表示看到了一份西安情結,您如何解讀這份情懷?

任雪迎:從《郭雙印連他鄉黨》《麻醉師》《柳青》到如今的《長安第二碗》,西安話劇院多年來排演的現實題材作品,都是在講有特色的中國故事。

主人公秦存根的願望是讓家人吃飽飯壘個窩,這是我們每個老百姓樸素的夢想。他取名叫秦存根,我們導演解讀的很好:秦表現西安人。存字,就是保存、留存、善存、存貯、存在。根是扎在地下,汲取營養,得以生存下去的莖和須。對於人而言,就是指安身立命之本。存根,就是保存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的東西,保存「人之所以是人」的東西。他的性情代表我們陝西人的精神。

這部戲劇的意義是啟發我們去發現身邊可貴的品質,同時告誡我們要警惕什麼,警醒和反省自己,因此,有跨時代的力量。

華商報:如何理解「第二碗」?

任雪迎:《長安第二碗》這個戲的名字可以分兩個部分來講,「長安」和「第二碗」。

先說「長安」。西安的大街小巷都是文化,我們希望有一個獨特視角展現秦人的耿直、生冷蹭倔……而劇中這個家庭映射的也是我們西安人和整個時代的變遷,短短的40年實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為什麼叫第二碗呢?這或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在戲裡,秦存根最初拿出牌匾時寫的是第一碗,後來他拿刀劃了一下,變成長安第二碗,這裡邊有他的謙虛,也有我們中國式的智慧,做人當如謙謙君子,當如竹子不張揚。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按照我的理解,一是創造二是傳承三是創新,這其中傳承很關鍵。

做戲劇不易 做原創更難

如今,都說原創話劇不易,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創作者對生活的關注度被忽視了,沒有生活體驗,創作的東西不接地氣,觀眾不買帳,或者藝術水準不高。做了多年製作人的任雪迎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華商報:籌備的三年,讓您覺得難的地方是什麼?作為原創話劇製作人,您怎麼看待原創話劇的發展?

任雪迎:做戲劇不易,做原創更難。改編的作品站在巨人肩膀上,已經經過一部分觀眾的檢驗,需要做的是取捨和把原作精髓、作者想表達的意圖表達準確,可能就有好的呈現。而原創作品,首先要確定方向,選擇團隊,找到想寫的故事,明白想傳遞什麼?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傳遞?故事有沒有原型?是否需要不斷地去走訪?從劇本開始就很慢。

從我這個製作人的角度,我們當時面臨眾多選擇,但最終堅持一定要反映這個時代的精神,不應該是創作者的自嗨,而是大家都願意看的一個好故事。

最早確定寫西安後,我們是寫大雁塔嗎?碑林嗎?終南山嗎?最終確定《長安第二碗》這個題材後,我們就開始走訪西安市的各種葫蘆頭泡饃館,哪家好吃?大家對葫蘆頭泡饃的感情如何?這都需要採訪老街坊們,講述當年的故事,騎什麼車,放什麼音樂?大家聊天的口頭禪是什麼……舞台上細節決定成敗,都需要對生活的深入了解。舞台上只有兩三個小時,所以要高度精鍊,既揮灑自如還能收放自如。而且編劇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文字駕馭能力,同時他要有思想,要能把幾十年來對社會的思考體現在這些人物上。

所以原創劇目難,難在從零開始。

越是陝西的越是中國的

《長安第二碗》從去年8月試演到這次的首演,期間一直在磨合和精鍊。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這部作品如今已名聲在外,甚至有外地觀眾拎著行李箱來看。或許好作品大家都願意分享,每年優秀的戲劇也總是會被大家口口相傳。而任雪迎對本土原創話劇如何發展有自己的見解。

華商報:您對本土原創話劇如何走出去有何見解?

任雪迎:作為戲劇工作者,我們對這部戲很有自信,因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陝西的也就越是中國的。這部作品裡面全是我們陝西的味道,很好看。

華商報:我知道話劇院在大製作的原創話劇之外,還在做市場化的小劇場話劇,您如何規劃它的發展?

任雪迎:為什麼做小劇場話劇?因為每年大製作的戲劇作品不多,大戲受到布景、演出場次的限制,讓演員鍛鍊的機會少一些。其他演員怎麼鍛鍊演技、提高技能?依靠小劇場。小劇場靈活,年輕受眾活躍,既可以鍛鍊隊伍,也可以培養話劇觀眾。

2017年左右開始做小劇場,一開始的劇目引進居多,各地小劇場發展可能都經過這個階段。把北京話變成陝西話,故事稍微改編就挺有味道,觀眾也挺喜歡。

後來我們就對小劇場話劇提出新要求:必須原創。社會關注什麼?圍繞這個關注話題怎麼去組織事件、組織矛盾,需要很高的功力,對我們編劇、導演力量的培養也至關重要。經過幾年磨合,2019年我們推出三部原創話劇《震驚》、《廚子、罐子、誠管兒子》,《哈姆雷特》。演員們通過小劇場演繹善於思考,演技提高,對大戲產生更好的影響。

希望戲劇讓人看到更多美的東西

文創產品是《長安第二碗》話劇的一個亮點,談到文創的規劃,話劇明星化等話題,來聽聽這位話劇製作人的心聲。

華商報:明星是話劇的助力環節之一,在未來話劇院規劃中,有沒有明星加盟計劃?

任雪迎:在小劇場話劇方面可以嘗試,但像原創嚴肅話劇大型,可能會謹慎一些。會擔心跳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合適,和這個人物能夠相互幫襯也是一種選擇。

華商報:茯茶、絲巾、手機殼……對於文創產品的布局您如何考慮?

任雪迎:做文創的初心是想留個念想。我們也希望日後看到這個文創物件,能夠令觀眾回想起當時看這部戲的情景。因為只有特別喜歡作品,才會去留這件文創作品。

這幾年西安話劇院的戲展現的都是陝西文化,但怎樣將這種文化傳遞出去,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所以從《柳青》開始,做了四十幾個門類的文創產品,希望把這個故事變成可以物化的東西,因為戲劇是摸不著的,但這個文創物件讓你摸得到。

文創產品現在做得很多,我認為產品一定要把故事講好,要對戲劇的精神有所表達,比如《長安第二碗》的手機殼很古樸,但它代表著生活的煙火氣,代表著我們西安的黃金氣派。目前西安話劇院已經申請了中國戲劇文創產品平台。在我心目中,文創產品需要更高的審美。

華商報:您怎麼看待大型嚴肅話劇演出對於大眾的意義?

任雪迎:戲劇照亮人類的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戲劇反映時代精神,希望觀看後讓大家感覺生活很美好,希望戲劇給你的精神附加值、生活動力,讓你看到更多美的東西。

專家把脈

話劇《長安第二碗》:以美味傳奇展示改革歷史畫卷

由西安演藝集團旗下西安話劇院原創排演,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編劇、國家一級導演查明哲執導的話劇《長安第二碗》在西安易俗大劇院與全國觀眾見面。該劇也舉行了專家研討會,眾多業內知名專家為該劇把脈。

培根鑄魂

仲呈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話劇《長安第二碗》是西安話劇院繼話劇《柳青》之後又一力作。這部劇是陳彥的話劇處女作,是報答西安這座城市養育之恩的作品,凝練了他此前所有作品的創作經驗、思想積累、情感積累、生活積累,發酵後成為一壇醪糟、酒釀,讓我們看見了一個作家在創作中不斷提高、發展、凝練的過程。話劇《長安第二碗》,寫的又豈止是一碗葫蘆頭泡饃,這一碗能使每個活在今天的中國人都把自己裝進去。毫無疑問,這部作品是在培根鑄魂,鑄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魂。

有高度 有溫度 有深度

藺永鈞(中國話劇協會主席):

話劇《長安第二碗》是一部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大劇、好劇,對舞台藝術的發展繁榮有巨大的貢獻。具體體現在:第一,編劇把一人一事和群像敘事這兩種敘事手法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部大劇的厚重;第二,導演把喜劇色彩和悲劇意味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這在戲劇美學上又是一大貢獻;第三,人文關懷達到了極致。

城市史和生命史

崔偉(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

三個小時的演出時長並沒有對觀眾造成審美疲憊。話劇《長安第二碗》的文本是沉甸甸的,藝術地演繹了城市史和生命史,寫出了一座城市、一個家的改革歲月和生命歲月。我們能在劇目中感受到生活的宏闊,也能體會到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厚,人們在滿足中的失落,在追求中的倒退。這是戲劇文本對社會複雜的思考,有作者的匠心和深厚的人文關懷。

詩般的意境

歐陽逸冰(著名劇作家、戲劇評論家):

我認為話劇《長安第二碗》是中國話劇史上又一個能與《茶館》比肩的文學劇本。它的首要的、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顯示了當今話劇文學現實主義創作的一次勝利。這部作品向全國宣告,在21世紀的今天,在中國話劇第二個一百年剛開始的10年之後,中國話劇文學現實主義創作又取得了勝利,證明了中國話劇在現實主義文學道路上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第二,話劇《長安第二碗》用結構的繁複性展現了高尚的文學品位。像陰陽八卦圖一樣,一陰一陽,成為一個核心,那就是秦存根的正經與花朝陽的不正經,形成一個不可分離的戲劇核心。這兩根一黑一白、一陰一陽的主線,編成了花面兒,貫穿了整個五幕戲,而它勾連、連綴著的,是豐富多彩的8個子女的故事,豐富而不混亂,複雜卻清新。

第三,話劇《長安第二碗》全劇充滿了詩般的意境。文學品格的另一種表現,就是編劇、導演苦心孤詣地把戲劇情境推升為詩的意境。如果我們創作一部劇,僅僅是把情節搞得很傳奇,讓你很愛看,頂多算一個寫將,我們不缺這樣的寫將。大家和寫將的區別,就在於文學大家是把戲當作詩來寫,是把戲的情景變成戲劇的情境,然後把戲劇的情境升發為詩的意境,使其具備著無盡的、品味不夠的象徵含義。王國維說:「上焉者,意與境渾」,境與意渾然一體,也就是說,它具有詩的象徵美,具有詩的象徵意境。總之,我覺得這部戲是2019年中國話劇舞台上難得的一部佳作。

歌頌時代

吳戈(戲劇評論家):

《長安第二碗》擷取的,是與西安古都給人的慣常印象不同的風物,是追蹤古都市井草民喜怒哀樂的生命瑣事,是尋常百姓家油鹽柴米醬醋茶的流水紀事。劇目創作的「人民性」獲得了豐滿的血肉感,「鄉愁」在味蕾記憶之外平添了人文情懷的豐富性。劇目內容選擇平民百姓津津樂道的那一碗家鄉味道,去品味西安市井一戶秦姓人家在中國當代改革開放40年中,脫離溫飽線的生存發展掙扎,極其巧妙地從普通人家的變化出發,歌頌了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惠及民生實實在在的奇蹟。以小見大,以點寫面,小視點關聯著大時代。歌頌讚美時代之餘,劇目思辨、探究時代。

折射時代

張明(國家一級編劇):

看完話劇《長安第二碗》之後,我心裡暖暖的,鼻子酸酸的。這部劇遠遠超越了普通的市井題材話劇,折射的是整個時代、人生百態。在二度創作上,查明哲導演有獨特的戲劇審美,就像在文本中鑿開了一個洞,看見了文本里不滅的燈火,並把它展現給觀眾,整個觀劇過程十分舒服。

持重有道

宋寶珍(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

話劇《長安第二碗》以一碗葫蘆頭泡饃的美味傳奇,以一家老店的起伏興替,以一個家庭的、眾多人物的命運軌跡,展示了改革開放的宏大主題和歷史畫卷,以一個家庭的命運軌跡,反映了歷史的嬗變,以一碗泡饃苦辣酸甜鹹的五味雜陳來反映生活的本來味道,以人自身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俱在表現生命的豐富多彩。話劇《長安第二碗》的味道來自於導演查明哲賦予戲劇的總體呈現,也來自於編劇陳彥、陳夢梵所追求的「持重有道」的韻味。這部劇表現了親情的回歸、道義的遵循,文化之根的堅守,還有未來之路的探尋。我們的編劇舉重若輕,通過個體的生命,通過這樣一個大家庭,有條不紊地展現了時代在他們身上、在心靈當中的投影。

洞察時代

劉彥君(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原所長):

現代戲的創作是一個高難度的創作,話劇《長安第二碗》完美地完成了這一點。首先,選題精準、筋道,編劇有家國情懷,有家國同構的思維模式,用一個家庭在四十年的變遷來折射國家四十年的變遷。第二,劇目絕不流於表面,而是有著對生活、社會、時代的洞察和一些深刻的認知。第三,劇中人物在跟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和改變,人物眾多,但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源:華商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