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全國!央視「點讚」!18歲陝西學生徒步100多公里到孝昌抗"疫"

孝昌縣廣播電視台 發佈 2020-05-12T16:24:21+00:00

1月25日,大年初一,高二學生朱如歸瞞著母親獨自來到孝昌做志願者, 時隔74天,母子重逢。央視記者:王新宇 王小龍 譚海梅 甘誌慶 馬榮達 王睿哲。

1月25日,大年初一,高二學生朱如歸瞞著母親獨自來到孝昌做志願者, 時隔74天,母子重逢。

18歲的朱如歸,在志願援助孝昌59天後、解除隔離,平安回到母親身邊。小伙子是陝西眉縣職業教育中心高二年級的學生,今年大年初一,他獨自來到,抵達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進入隔離病區做起了志願者。大年初一出發時,一切都是瞞著媽媽的。

今年春節,如果沒有疫情發生,朱偉紅打算暫停服裝店生意,和女兒、兒子一起外出旅遊,行李箱都買好了。隨著疫情吃緊,街頭巷尾過年的氣氛全無。1月21日,一張照片讓朱如歸坐不住了。

「當時是看到鍾南山先生的一個報導,他在高鐵餐車上休息的一張照片,下面是跟著報導的一些文字,告誡大家近期不要去武漢。當時已經知道有這個疫情了,所以我當時就思考了一個問題,一個老年人,都能衝到一線去,80多歲了,所以當時就有這麼一個決定,就動了這個心思,去湖北從事志願工作。」朱如歸說。

志願者,是朱如歸出發前就給自己的定位。他認為去了能幫上忙。正當朱如歸躊躇滿志的時候,1月23日,武漢宣布關閉離漢通道。

「接收到這個消息,我心裡咯噔一下,封城了怎麼辦?進不去了,當時我又想,我去不了武漢。我找到其他武漢周邊城市的火車站,我想辦法從那下車,再轉車想辦法進入武漢。那麼大個城市,你封了,你城市裡面還要運轉,人還得生活。打個比方,我人去不了醫院,我可以去社區,我可以去送菜,我可以去搬東西。錢出不了,技術出不了,我可以出力。」朱如歸說。

不打遊戲、不沉迷網絡,喜歡看新聞、關注時局,18歲的朱如歸在周圍人的眼裡,要比同齡人成熟穩重許多。也許是父親在朱如歸12歲時車禍離世,讓他更早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好多人都是這樣說的,娃比較懂事,說的話跟他的思想,好像跟成人比較相似,從小獨立性比較強的。真的沒想到這點,因為他也沒透露半點,能看得出他要去武漢做志願者。」朱如歸媽媽朱偉紅告訴記者。

朱如歸說他沒有動搖,很清楚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可能會經歷什麼。

出發前,朱如歸做了三件事:向朋友籌集路費、收拾好一路要用的消殺、口罩、衣物,用紅筆寫下志願書,以示決心。一切準備妥當,他告訴母親,自己去同學家轉轉,然後拎著原本一家人去旅行的行李箱,悄悄出發了。

途中,他把自己的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的密碼,編成信息發給好朋友,還叮囑了一句:「如果我回不來了,請轉發給我的媽媽。」

勇敢如歸 寒冬里兩天一夜步行110公里

這個小伙子有著超出18歲的成熟。如歸這個名字,是朱如歸的爺爺給起的。爺爺是軍人出身,希望孫子像真正的戰士一樣,報效祖國視死如歸。如今,18歲的朱如歸人如其名,義無反顧地向著武漢出發。先坐火車、再打計程車,然後步行,由於交通不暢,兩天一夜,寒冬里,他步行走了110公里。

朱如歸在大年初一晚上到了西安,按照他此前制定的行程,從西安坐火車到河南信陽,那是離湖北最近的地方。初二的中午,他走出信陽火車站打了一輛計程車。

「因為當時河南已經啟動了相應措施,交通管制已經開始了,司機師傅就把我放了下來,我再把你往前送,我就回不去了。」朱如歸說。

朱如歸告訴記者,進入湖北後,他一路步行。沒有車,越往裡面走,越戒嚴,越沒有人。當時縣與縣,鎮與鎮之間都有關卡。

大年初二中午,朱如歸從河南信陽沿著107國道開始步行,想著走一步看一步,總有辦法能抵達目的地武漢。正月的夜晚,又在野外,寒風刺骨。

「快凌晨四點多的時候,實在走不動了,我記得很清楚107國道上那片有棵樹,我就從國道上下來,到樹跟前,把行李箱攤開,人就坐在行李箱裡,就靠著樹這樣歇。我當時想,明天再趕路吧,天亮再走,但是你睡不著,那個風一吹你根本就睡不著。」朱如歸說。

一夜未睡的還有媽媽朱偉紅。

「我就覺得肯定去不了,老師跟我打電話說他真的去了。我還跟老師說,你別聽他的,他跟你胡說的,我也是不敢相信的。」朱如歸媽媽朱偉紅告訴記者。

朱如歸託付班主任轉告母親一切都好,等到了他想去的地方,再給母親報平安。一路上他遇到的交通關卡,幾乎所有工作人員看到這個戴著口罩、拖著行李箱的年輕人都很驚訝。有勸返的,有提出要送一程的,朱如歸都一一婉拒。

「最後把我勸不回去,我說我必須得進去。最後人家也尊重我的選擇就讓我進去了。晚上在過大悟縣的時候,那邊有一個公安的關卡,關卡民警說,我把你往前送一下吧,送出我們大悟縣境內,我們是辦得到的。我說不要送我了,你們晚上還要執勤。」朱如歸說。

沿著107國道,朱如歸一直走,累了就坐在旅行箱上打個盹。大年初四凌晨三點,他到了孝昌縣,設卡交警再次接待了他。

「當時民警給我泡了一碗泡麵,我就坐在那跟他們聊天之中得知,就他們所在的這個地區,他們的定點醫院現在也是很緊張。無論是從物資人員方面都是很緊張的。所以我當時想了一下,就做了一個臨時的決定,這邊情況這麼危急,我當時就決定留下來。」朱如歸說。

成長如歸 守在一線親歷悲喜時刻

步行兩天一夜,走了110公里,朱如歸終於找到了自己做志願者的地方。1月28日,大年初四,離家三天的朱如歸抵達湖北孝感市孝昌縣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真正的戰「疫」才剛剛打響。作為非專業人士,朱如歸沒有護理經驗和防護經驗,到了隔離病區,他如何扛下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

當時孝感市新冠患者的人數正在持續增加,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點,面臨人手、物資、床位樣樣緊缺的局面。

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湯曉燕告訴記者,她見到朱如歸時,朱如歸整個人很疲憊的樣子,得知他沒吃飯,大家就趕緊給他點了份盒飯。他的請戰書說明他是很真誠地想來參加一線抗疫的。

當天中午醫院安排朱如歸做了體檢,確認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安排他在後勤崗位為醫護人員配送餐食。一天後,朱如歸申請進入隔離病區。迫於當時疫情壓力非常大,醫院破例對他進行防護消殺突擊培訓。

「當時我們那個病區有40多個病人,全都是無陪護的。那個時候人力是特別緊張,特別是病情危重一點的病人,他的飲食、洗漱需要人幫忙,這個時候朱如歸就幫我們做了好多事。」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鄭麗輝說。

為病人送餐、清理餐余,幫他們翻身、如廁,觀察危重症病人的生命體徵,朱如歸穿著隔離服,每天工作6個小時,他更多的不是累。

「我所考慮的問題,我不單單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我只是給你們擦擦臉,倒倒水,就光倒水就完事了嗎?我最重要的是去調節你們的心態。」朱如歸說。

疫情發生之初,滿是未知。病房中,幾乎看不到笑容。朱如歸開始學方言、講笑話,想盡辦法讓病房有了生氣。

朱如歸告訴記者,有的年齡很輕的患者,因為大家都是年輕人聊得開,一起聊體育,最後慢慢地關係也拉近了,很多心態都放開了。

「好多病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恐懼感特彆強的時候,我就給他講朱如歸,不遠千里進入我們隔離區,不光是我們醫護人員在幫助他們(病患),而且社會也在幫助他們,他們也更有信心來戰勝這個疾病。」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鄭麗輝說。

隨著氣氛的好轉,病人信心也在增強,慢慢地一到配餐時間,患者開始站在病房門口等著小朱的到來。

孝昌縣市民 王先生(曾患新冠肺炎已痊癒)告訴記者,朱如歸非常勤快,送飯、扶著別人上廁所……什麼活他都干。經常下午一點多鐘還不能吃飯,他說要把活幹完,也不能喝水,要不然這一套衣服就要換掉,當時大家都很感動,很佩服這個小伙子。

從1月29日進入隔離病區,朱如歸一直連續工作,有時一個班下來,手被勒的發白滿是褶子,他不願停歇,他怕有些年老的患者堅持不住。70多歲的吳奶奶是危重症患者,意識時而模糊時而清醒。一周後,吳奶奶還是走了,朱如歸偷偷地哭了,這是他做出援鄂決定一路走來第一次落淚。

但不久就迎來了好消息,各地醫療隊陸續來援,物資、人員不再緊缺,出院的病人也越來越多。奮戰在隔離病區30多天後,朱如歸在3月初被醫院強行命令隔離休息。此時,他所在的呼吸內科隔離病區的新冠患者也實現了清零。

淡定如歸 「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

經歷了湖北的日日夜夜,如歸收穫了成長。回到家鄉,如歸在湖北做志願者的事被大家知道後,很多人說他是英雄。面對外界的評價,朱如歸依然用他超出年齡的成熟淡定回應:受不起英雄的稱呼,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

「很想打他一頓。但還是會支持他的,我想著醫院裡面會收留他,我覺得醫院裡面也需要這樣的人,需要這樣一批志願者來幫助他們,他去了有他能做的事情,對兒子也是一個好處。」媽媽朱偉紅告訴記者。

湖北一行,朱如歸瘦了15斤,不再跟母親玩突然失蹤,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

「他現在不管去哪了,都首先給我打個電話。還有好多人說他是英雄,你兒子現在是英雄。我只要他平安,我不要他什麼。」媽媽朱偉紅說。

回到校園,每當同學問起在湖北的經歷,朱如歸都淡淡一笑,更多的是提醒身邊的人做好防護,疫情離我們很近。

經歷了生死考驗,這個18歲的小伙子,比往常多了一份沉穩。朱如歸挂念著湖北,如今他在湖北也有了不少朋友甚至親人。

孝昌縣市民王先生加了朱如歸的微信,他們經常聊天,王先生對朱如歸說,你就當我乾兒子吧,有空來孝昌,我給你接風。

勇敢 成長 淡定 如歸好樣的!

勇敢如你、成長如你、淡定如你,如歸,好樣的!18歲的如歸這一趟湖北之行,是送給自己最好的成人禮。面對回來後,很多人對他「英雄」的稱呼,如歸如此淡然,對他來說,自己還是出發時的那個少年,一切都回歸平靜。他說,想把這段經歷埋在心底,慢慢去體會。

的確,湖北的日子不僅會刻在如歸心裡,也註定影響他的未來。如今,學旅遊管理的如歸,想參軍入伍。18歲的如歸,前路漫漫,勇往直前。

央視記者:王新宇 王小龍 譚海梅 甘誌慶 馬榮達 王睿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