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爸媽要知道:幼齡期,小朋友的友誼到底多重要?

幼兒說 發佈 2020-03-15T10:52:25+00:00

最近有媽媽說,她家小朋友的奶奶,總是嫌棄其他小朋友,讓孫子不與其他人玩。曾經有心理學家H.C. Foot經過研究發現,幼齡時期有小玩伴的孩子,他們每天臉上的笑容會更多。

孩子幼時,不與小朋友玩,要不要緊?


(注意:本文從日常的養育角度作分享,不特別針對非常時期,例如為了避免病毒而不與他人接觸的情形。)


最近有媽媽說,她家小朋友的奶奶,總是嫌棄其他小朋友,讓孫子不與其他人玩。這奶奶反對孫子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原因,據說也頗為奇葩。例如,她有時嫌棄別的小朋友長得丑,有時擔心孫子的玩具被搶,有時不喜歡某些孩子的家長……總之,奶奶總是企圖讓孫子自己玩,即使帶孩子外出時也不例外。


幼齡期小朋友的友誼,其實很重要,為什麼?


1、小朋友間的友誼,讓孩子不孤單


在過去獨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們常常擔心孩子會孤單,這不是無道理的。曾經有心理學家H. C. Foot經過研究發現,幼齡時期有小玩伴的孩子,他們每天臉上的笑容會更多。


除此之外,這些孩子還擁有更多的語言與目光的交流。而這些小細節,都是孩子未來人際交往的基礎。孩子們在這樣的相互交往中,還能培養越來越成熟的情緒調控能力與共情力。

2、小朋友間的友誼,讓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好


在一個實驗室里,有一棟二層樓模型。一層里有一隻孤單的幼鼠,而在另一層中,裡面有十多隻幼鼠。一段時間後,研究者發現,那隻沒有玩伴的老鼠,它大腦中的神經連接比有玩伴的老鼠少很多。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這個問題,幼兒說不得不說說劉易斯的研究。他研究了那些生活在克里特島和賽普勒斯家庭中的孩子,結果發現那些有更多玩伴的孩子,他們通過心智能力測試的成績更好;劉易斯還發現,這些孩子相互間談論的話題和話題的形式更廣泛,從而促進大腦較為高效地成長。


3、小朋友間的友誼,有利於手足和諧


幼兒人際研究者laurie kramer經過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的弟弟或妹妹出生前,孩子已經與別的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誼,那麼等這個小朋友的手足出生後,孩子與他或她的弟弟或妹妹的關係會很融洽。


我們大概不難理解,孩子在與小玩伴玩耍,並且如果關係融洽,他們很可能已經掌握了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技巧和能力。例如不輕易出現打架或搶東西,而是懂得分享與謙讓,從而建立融洽的人際友誼。這種能力會讓孩子在手足關係中受益匪淺。


4、小朋友間的友誼,減少孩子未來的反社會行為


這個結論也是來自研究者laurie kramer的研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相處友好,甚至建立良好的友誼,孩子長大後反社會行為的機率會比較小。那是因為,孩子們在幼齡時期的同齡相處中,他們獲得尊重、友誼和愛,也學會了如何積極地處理人際衝突。未來,即使遇到人際問題,長大成人的這些孩子也能採用正面的方式處理,而不是報復他人。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主動交朋友?


1、父母給孩子建立良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原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倘若父母的朋友很多,有人際技巧,也經常與朋友在一起,孩子們會深受影響。他們或許不僅愛與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慢慢地從父母身上學會了如何交朋友,也懂得了如何避免與他人起衝突。


2、幫助孩子成為熱情好客的孩子


在人際交往中,邀請他人常常是一種重要的方式。例如,在疫情過後,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一起玩玩具、做遊戲,甚至一起寫作業,都是一種不錯的交友方式。孩子們在相互接觸中,會變得彼此熟悉,友誼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3、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當幼兒園有小朋友過生日會、學校組織郊遊活動或體育活動,父母都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很多時候,友誼都是通過一起經歷一些事情而慢慢培養的。在孩子們的接觸中,他們還能發現他人的興趣愛好,有助於一起經歷更多的事情。


4、建議孩子參加課外的興趣班或比賽


一些常見的場景,例如孩子與原本陌生的其他小朋友一起上美術課、舞蹈課、圍棋課……或參與歌詠大賽、足球賽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從陌生變得熟悉,繼而相互間的話題也多了。那些住得近的孩子,甚至輕而易舉地成為好朋友。


所以,如果有機會,在那些無病毒侵擾的日子裡,我們便要讓孩子們在一起玩,那是他們成長的養分……



關鍵字:幼兒人際、手足情感、育兒方法、親子養育、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抄襲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