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擔心孩子小無法溝通,巧用「媽媽腔」,教會孩子說話很簡單

朗姐育兒說 發佈 2020-04-06T21:00:26+00:00

文| 朗姐育兒說對著寶寶用疊詞,這是我們都會做的事情。這是因為寶寶在我們心裡天生就是可愛、乖巧的象徵,疊詞是愛意的表達,更加符合孩子的身份,也可以給孩子良好的語言學習引導,幫助孩子聽懂我們所說的話。實際上,疊詞等「媽媽式語言」不僅能夠讓孩子聽的更明白,還能幫助交流。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著寶寶用疊詞,這是我們都會做的事情。這是因為寶寶在我們心裡天生就是可愛、乖巧的象徵,疊詞是愛意的表達,更加符合孩子的身份,也可以給孩子良好的語言學習引導,幫助孩子聽懂我們所說的話。實際上,疊詞等「媽媽式語言」不僅能夠讓孩子聽的更明白,還能幫助交流。

寶媽阿蓮有個2歲半的寶寶,按照農村的說法,其實孩子已經被叫做4歲了,可是阿蓮一直都苦惱為什麼孩子除了「媽媽」、「爸爸」、「哥哥」等簡單的表達,基本上不會說其他的話了,平常帶著孩子去外面玩兒,想教孩子說一下「吃飯」、「喝水」都有些困難。


一次,寶寶哭鬧不止,阿蓮便問孩子,是渴了要喝水嗎?孩子點點頭,這時候阿蓮一邊拿出準備好的水,一邊告訴孩子:「下次要喝水就告訴媽媽,你要喝水就好了」。孩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顯然,寶媽的話孩子並沒有很明白,這是因為我們用成人的口吻在與孩子交流,如果把「渴了要喝水」換成「嘴巴有點兒乾的時候,你就告訴媽媽要水,媽媽就知道啦」,那麼孩子的回應肯定會不同。這就是媽媽式語言帶來的魅力,它也被叫做「媽媽腔」。


一、什麼是「媽媽腔」?

什麼是媽媽腔?簡單來說,它就是運用比較柔化的方式來告訴孩子。例如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動物園的時候,孩子若有所思的看著吃竹子的熊貓,想必他的內心一定會很渴望去了解,假如父母們告訴孩子「喏,這是熊貓」,孩子可能會點點頭,哦,這是熊貓而已。

但是用「寶寶你看看,熊貓身上有兩種顏色,我們一起來看看熊貓餓了的時候是怎麼樣填飽肚子的吧!」孩子一定會跟告訴的跟著爸爸媽媽去看熊貓,而不是在旁邊發獃了。

當我們和孩子交流時,能夠把語言豐富,把生硬的事物具體化描述,這就是媽媽腔。媽媽腔的使用可以使得孩子更加輕鬆的理解、掌握家長所要表達的內容,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增強彼此之間溝通的效率。


二、家長如何運用「媽媽腔」?

1、 向孩子作出解釋,給語言添加「標誌」

例如,我們要教孩子認識荷花,家長只是指著荷花告訴孩子,這是一種花,就想讓孩子下次看到的時候有印象,反應過來原來這是自己見過的荷花,這是不太可能的。這是因為在「這是荷花」四個字里,完全沒有孩子能夠記住的特殊信息,不被標記的語言很難被人記住,更何況是孩子。

所以,當我們向孩子介紹某個事物,某件東西時,一定要向孩子作出解釋,從其特徵、外形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做「語言標記」的方式,把這個物體同其他的物體區分開。

一方面我們通過解釋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進而提高該事物在幼兒腦海里占據的比例。另一方面,解釋的行為是從疑問產生,到解決疑問,再產生疑問的循環過程,孩子不僅在接受著父母的引導,還可以隨著家長的思路一塊兒思考,如此一來,寶寶想不記得都難。


2、 語言簡單化

給孩子解釋,同孩子交流,家長們一定不要使用太過複雜的詞彙,儘管孩子的文學修養需要積累和環境的薰陶,可是對於幾歲的寶寶而言,在理解成語、古詩、歇後語等方面的能力,仍然是不夠的。

因而,在引導孩子表達,和孩子一塊兒了解某個東西時,家長們需要把複雜的語言簡單化。比如說,我們要告訴孩子猴子會上樹,可千萬不要去討論它的肢體發育多麼的健全,同人類相比有哪些優勢,才比我們爬的更利索。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猴子爬樹這是最簡單的事情,就好像人會走路,可以奔跑一樣。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想要理解、記憶也就會更加輕鬆些。


3、 表達具象化

表達具象化,可以幫助家長們和寶寶們對話。換句話說,運用媽媽腔提高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效率,就是在「打比方」,往往比喻的手法更能讓孩子產生共鳴,腦海里會有畫面感,利用想像力來幫助孩子理解。

就拿孩子好奇為什麼動物會有那麼多皮毛覆蓋在身上的疑問來說,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動物的皮毛其實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既可以保護自己,又能夠禦寒,孩子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的共性了。


三、家長使用「媽媽腔」要避免哪些誤區?

1、 媽媽腔只適合媽媽用

實際上,就連「媽媽腔」這個形容詞也是一種比喻,是用具象化的方式來告訴家長們,到底怎樣的說話方式是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理解。

因為媽媽在我們心中都會是比較溫柔,耐心,細緻的形象,和孩子交流正是需要這份耐心、細緻和溫柔,用更加柔和的語言來引導孩子,而不是像講述物理學原理一樣,生硬而直白。

所以,媽媽腔的誤區之一就是,很多人會把它作為媽媽的專屬,不是的,它也是在幫助家長們理解,如何運用這種方法,而不是限定人群。有效利用媽媽腔,寶爸們同樣可以做一個和孩子快樂交流的夥伴。


2、 媽媽腔不是萬能的,它有「保質期」

0-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利用孩子學習能力的迅速提升期,用媽媽腔來幫助孩子理解,是很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一旦超過這個期限,媽媽腔不僅無法幫助孩子,還會阻礙幼兒的語言學習與表達。

和孩子說話太麻煩?了解媽媽腔,家長們的擔憂從此消失。好的語言溝通來自於好的語言表達方式,父母們不用擔心孩子小無法溝通了,巧用「媽媽腔」,教會孩子說話其實很簡單。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