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家長想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感,兩件事不能忽略

孕育幫幫團 發佈 2020-03-16T04:51:41+00:00

孩子在真正成年之前,可以把這18年的時間平分為三個6年。在這一階段當中,家長們需要做的兩件事情特別重要,分別是教會孩子情感和培養性格兩個方面。

孩子在真正成年之前,可以把這18年的時間平分為三個6年。分別為:嬰幼兒,青少年,青年中期。

孩子6歲之前就是這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當中,家長們需要做的兩件事情特別重要,分別是教會孩子情感和培養性格兩個方面。

教會孩子們理解情感,要從陪伴開始說起。

現在很多寶媽在生完孩子之後,有可能會選擇讓雙方父母抽空帶帶孩子,自己則將一定的生活重心偏移到工作當中,所以很多寶媽也許是正處於下班之後再帶娃的情況。

但是時間一長,這類寶媽很有可能會發現自己孩子和自己不親了,反而和帶孩子的長輩們更加親密,甚至有時候自己和帶娃的長輩發生衝突時,寶寶明顯更偏向於帶娃的人。

突然想到《親愛的》這部電影:在主角的孩子被拐賣之前,父子倆人的關係也很友好,但是孩子被拐賣之後,過了很長時間才被找到,這時候爸爸就站在親生兒子的身後叫喚他的名字,但是兒子轉過身來卻用陌生的眼光看著他,哪怕是親生父親把被拐賣的孩子帶回自己家中,兩個人之間的隔牆也難以被拆卸。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們只能依靠習慣來辨別。誰在平日裡給自己灌輸的聲音更多,孩子記住的相貌更清晰,誰給自己的氣味記憶最明顯,那麼孩子對他的印象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在沒有認識其他人的情況之下,年幼的寶寶只能和與自己接觸最多的人更加親密。

所以想要建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陪伴絕對不能少,因為只有陪伴,才可以讓嬰幼兒慢慢的加深自己與對方的聯繫和記憶。

關於孩子6歲之前的性格教育,也就是家長要給孩子們立規矩,要適當的給孩子說不。

在6歲之前,尤其是3~6歲這個時間段內,孩子不僅學會了一點點表達能力,而且會有一點任性的小脾氣,但是他們又沒有明白事理的能力,所以這時候很有可能會與家長直接發生衝突,而孩子們一般表達自己不滿時,會用哭鬧等負面情緒來以此發泄,這時候家長就會表現的很苦惱,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又走不得,該怎麼辦呢?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哭鬧打滾,你就站在那裡看他,你也別走,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卻安全的小空間裡,兩個人先獨處。他哭他的,你站在那裡不理睬,也不發表意見,就看著他,保證他的安全。等到孩子哭累了,安靜下來了,家長先拿一個毛巾給孩子擦擦髒了的臉。然後這時候再告訴孩子們:你的哭鬧沒有用,這次沒有用,下次也不起作用。

總之得告訴孩子們,你任性哭鬧,家長我不吃這一套。你要想獲得什麼,你得按規矩辦事,你任性,可沒有人為你買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