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官道鎮騎到棲霞城,四五十年前的那些自行車往事

膠東故事會 發佈 2020-03-01T12:58:50+00:00

以下是正文——從我記事起出門走親戚等都是步行,從母親教著走路到長大成人,兩隻腳就是人生旅途的工具。記得從七八歲起,每逢節日,母親就打點好吃的,讓我步行到八里外的姥娘家裡送好吃的。

(編者按:在過去,自行車是人們重要的生活工具,曾經被列為家庭「三大件」之一。但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年輕一代騎自行車出行的已經不太多,老一輩人的自行車不少也閒置了起來。用得少歸用得少,提到自行車,仍會勾起很多人的記憶,畢竟,自行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是時光記憶的載體。棲霞的隋建國先生是1946年生人,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騎自行車,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記憶,下面就聽聽他的講述。)

以下是正文——

從我記事起出門走親戚等都是步行,從母親教著走路到長大成人,兩隻腳就是人生旅途的工具。

記得從七八歲起,每逢節日,母親就打點好吃的,讓我步行到八里外的姥娘家裡送好吃的。10歲那年,母親領著我趕招遠畢郭集,當看到新建的供銷社紅瓦房,高興地蹦跳起來。說:「媽,真好看,城裡更好看吧。」當時媽媽說以後領著你們去城裡看看。這麼一句承諾,我天天掛在嘴上,期盼著早一天實現自己的願望。

1957年夏季,母親領著我們兄弟倆夥同其他幾家烈屬,步行去了萊陽地委,終於看到了嚮往已久的萊陽城。這就是我人生第一次出的遠門。1961年到1964年我就讀在離家20多里外的棲霞八中(觀里)。當時每周兩次回家拿乾糧,酷暑嚴寒頂風冒雪,家和學校的每段幾步距離都記憶深刻。在上學的路上,經常能看到觀里小觀村人(當年靠種梨致富)騎著自行車上山,心裡十分羨慕。但當時家裡條件不好,只是羨慕,並不敢想自己也有一輛。

1968那年,我結婚。為了給我們當嫁妝,我老伴的大哥和大姐夫倆騎著自行車,到當時的掖縣朱橋鎮買了長1米1、寬73公分、高1米的木製半櫃。回來時,他們把兩車子綁在一起,載上沉重的半櫃,倆人同時慢慢騎回來的。這半櫃至今我還在用。現在回想起來一直感慨:這單途就120里,一天往返240里,還拉著個150多斤的半櫃,他們是怎樣熬過來的?

成家之後,擁有一輛自行車的願望就越發強烈。

1971年我轉正調任離家五里的大解家聯辦中學任教,慶幸的是,我的一位同事有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每逢休班回家人家路過俺村都來回捎著我,那時候感覺也是一種幸福吧。

1975年我調任鄉教育組任會計,當時組裡唯一的家當是配備的一輛自行車,專為財會人員使用。自此,我終於能騎上了自行車,每日精心護理,洗刷加潤滑油等從不怠慢。自行車每月的補貼費我都不捨得使用,待節約下來更換一點新零件。車架子我用綠色塑料帶纏繞,一是保護,二是含義平安暢通。

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客運班車逐漸多了起來。我們棲霞官道這裡進城唯一的是煙臺發往招遠畢郭每日往返的37次長途過路客運班車。煙臺早6點發車,9點經過棲霞到畢郭。由於屬於過路,平日有座位,遇到節假日,終點站就滿座,半路根本不停車。後來改為每日早由畢郭發車到煙臺,上下午各往返一次,交通擁擠有所好轉。

那時候官道到棲霞車票0.80元,到煙臺2.50元。到萊陽需要到畢郭乘車,畢郭到萊陽0.90元車票,去濟南的普通客運火車車票穩定在7.10—8.50元。乘車不便,為了省錢,到棲霞、萊陽、招遠等地辦事,我一般出行都會騎自行車。

在任會計的15年中,這自行車伴隨我跑遍了全鄉的55個自然村。檢查學校、校改工作的六配套等,幾乎天天奔波。可以說全鄉的每個村莊的大街小巷、山嶺溝河我幾乎都踏遍了。就這麼說吧,您若站在俺鎮的最高峰崗山大頂子上俯視,只要有能騎車的路我都走過。

那時候是生源頂峰的年代,全鄉(前為公社到鄉再到鎮)中小學及幼兒園160多處,師生8000多,教師的工資每月發放及辦公用費等大多我親自騎著自行車分送。老師們曾稱我是「財神」,都盼著我下鄉,每到那裡都說「財神爺來了」。

當年教育單位的財會人員是事物簍子,除了一名領導主管人事外,里里外外會計全面當。進城辦事是家常便飯。從官道騎著自行車進城的路線,我試過好幾條,經觀里楊礎是主要線路。經孫疃、曹家、靈山、寺口、小莊(西城),經大河崖、龍門口水庫大壩,還有小路走楊樹泊 、二甲、北謝家、田莊頭、史家寨、馬嘶莊、大寨、七里莊等,這些往往僅一筆之路也能通過。有好幾次走大路,為省路途,過了華山耩就抄近路,不走楊礎,從潘家嶺直奔東北,經東柳西柳到二十堡。別說還真是省了時間,有時候不足一個半點就能進城。那時候進城的公路不如現在平坦,上下坡多,華山耩、二十里堡耩、崖後耩幾處坡陡又長,來回需推著車子走好長時間。

有一年冬天在城裡開會,夜間結束時已經9點多了,旅館都無床位了,就連澡堂都被占用了。我們西南方向楊礎、觀里的幾個同伴,就結夥連夜騎車回返。我在前面不時按車鈴開路,近視眼的緊追其後,夜裡11點半趕了回去。

1986年我憑票購買了一輛青島金鹿牌自行車,這也是我人生旅途的又一個轉折點,畢竟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自行車。後來,我又添置了一輛破舊的車子以便用急。就這樣,一直到退休前,十多年的時間裡,兩輛車子輪換陪伴我往返於13里外的的學校與家庭之間。

如今離崗回家將近二十年了,不過兩輛自行車仍然陪伴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奔波,上山下泊,趕集訪友,組織娛樂活動及走訪收集整理文稿。不少人都勸我買輛電動車省力,可我總不捨得丟下伴我人生幾十年旅途的車子。我認為騎自行車不僅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自得樂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