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牙就患齲,到底是誰的錯?寶媽寶爸值得收藏

名家訪談錄 發佈 2019-12-22T08:32:49+00:00

寶寶剛出牙就患齲,到底是誰的錯?寶媽寶爸值得收藏!人人都想做好父母,但不是人人都是好父母。為什麼?因為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懂的很多的知識!門診病例:各位寶媽們是否注意到一個現象,前幾天一位寶媽帶著才2歲寶寶來門診,門牙上就出現環狀黃色斑塊、牙齒變形和缺損的現象。

寶寶剛出牙就患齲,到底是誰的錯?寶媽寶爸值得收藏!

人人都想做好父母,但不是人人都是好父母。為什麼?因為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懂的很多的知識!

門診病例:

各位寶媽們是否注意到一個現象,前幾天一位寶媽帶著才2歲寶寶來門診,門牙上就出現環狀黃色斑塊、牙齒變形和缺損的現象。


在嬰幼兒出牙時期,很多家長都不重視寶寶的牙齒護理,認為反正寶寶總要換牙,換牙後再好好保護牙齒不就行了?這種錯誤的觀念,各位寶媽寶爸才能真正重視起來。如果寶寶乳牙壞到一定程度,腐蝕了牙根,到時別說恆牙了,任誰都挽救不了寶寶一口漂亮的牙齒。帶大家了解一下「奶瓶齲」,它正在慢慢腐蝕著每一位寶寶。

一比糖更易傷害牙齒的是——「奶瓶」!

專家說,「奶瓶齲」是一種由嬰兒睡覺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的蛀牙。常見的是上排門牙靠近嘴唇面、牙齒與牙齒相鄰面出現大面積齲壞,一旦出現蛀牙(齲齒)便無法自愈,常常發生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

專家說,從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將「奶瓶齲」誤以為是用奶瓶餵養寶寶引起的,其實並不是。

「奶瓶齲」常發生在長期使用奶瓶的寶寶身上,主要發生在上頜的門牙和第一乳磨牙。

(一) 什麼是「奶瓶齲」?

一種由嬰兒睡覺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的蛀牙,也就是我們說的奶瓶齲。常見的是上排門牙靠近嘴唇面、牙齒與牙齒相鄰面出現大面積齲壞,一旦出現蛀牙(齲齒),便無法自愈。常常發生在2、3或4歲的孩子身上,寶媽們可以看到孩子上門牙出現大面積黑色齲壞斑塊,嚴重時更會出現齲壞部位脫落現象。

(二) 「奶瓶齲」是如何發生的?

寶寶吮吸奶嘴時,牛奶容易直接附著在牙齒表面。此外,寶寶使用奶瓶時還常常邊玩邊喝,從而使肚子飽脹而引起睡意,導致唾液分泌量減少,使得附著在牙齒上面的飲料更難去除。 寶寶含著奶嘴睡覺,無法清理口腔,就會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就會形成黑色的殘根或牙渣,從而引發「奶瓶齲」。



(三)「奶瓶齲」危害有多大?

1. 引起牙神經發炎

奶瓶齲比較猖獗時,可能會引起牙神經發炎。常常會引起寶寶哭鬧不安、煩躁、無法安睡,嚴重時還會拒食,嚴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2. 影響進食和頜面部發育

奶瓶齲會影響孩子咀皭功能的進一步發展,牙齒不好了,寶寶進食相應也變困難了,這樣就不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寶寶口腔頜面部的生長發育。

1.避免長時間使用奶瓶

含奶瓶時間過長會讓孩子依賴奶嘴,而且影響孩子語言以及口腔發育,更重要的是奶瓶齲會不斷惡化,奶垢在口腔中越積越多。所以一旦孩子可以自己喝水就應該改為鍛鍊孩子使用杯子,一定要戒掉依戀奶嘴的壞習慣。

2.及時漱口

喝完奶後用開水給寶貝漱口。寶貝一般會在睡前喝牛奶,但這樣確實會給牙齒帶來很大隱患,因為夜晚休息時間長,在這麼長的時間內牙齒都處於一個細菌環繞、被糖分包圍的環境。所以在寶貝喝完奶以後再餵一些溫開水,可以有效清洗、沖走奶液在口腔中的殘渣,保持寶貝口腔環境良好。



3.清潔奶垢

媽咪可以用紗布纏繞手指將寶貝牙齒上的奶垢擦抹乾凈。每次餵奶,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減少奶液浸泡牙齒的時間

4.刷牙

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就應開始為寶貝刷牙。最好是飯後和睡覺前進行,每日至少兩次。3歲以下寶貝可用清水刷牙,3歲以上寶貝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不要選用成人含氟牙膏)。



5.定期檢查

從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後開始,每隔3個月帶他去口腔醫院檢查一次牙齒。定期到醫院使用氟製劑,以提高乳牙的抗齲力。

溫馨提示:

1 清潔要到位!餵完奶後可以餵些白開水,或者用乾淨的紗布或者毛巾繞在手指上,幫助寶寶清潔牙齒以及牙齦;寶寶大一些後,改用嬰幼兒專用的牙刷,餐後睡前幫助寶寶刷牙。


2 最後最重要的是一歲以後每三個月到半年帶寶寶到專業的兒童口腔科醫生處做檢查,預防,定期塗氟,必要時窩溝封閉,預防性充填,防止齲壞發展到嚴重的程度。寶寶健康的牙齒需要專業的兒童口腔科醫生來防護。願我有幸能為可愛的寶寶的牙齒護航。

【本文原創文章出自名家訪談錄醫生團隊,如果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轉發、讚賞!更多精彩敬請點擊關注】帶給您最新、最靠譜的口腔健康養生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