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請記住"四個不",學會養兒育女的智慧之道

小育兒蜜蜂說 發佈 2020-03-17T02:09:53+00:00

身為家長要先遵循"四不原則",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完善自己,讓育兒成為人生中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這才是智慧之道。

父母是孩子成長階段最好的老師,而教育也是父母一生中最值得思考的課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人生閱歷也得以拓展,很多時候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

因此,父母本身也需要在教育這一門課堂里不斷完善自己,爭取作孩子的榜樣。教育的智慧之道,便是規範自己,引導孩子。在育兒這一門課程里,父母需要學的遠比孩子要多,懂得規範自己不僅可以把教育變得簡單,還可以讓孩子自由成長。

簡單來說,父母若要規範自己就要做到"四個不":不焦慮、不發怒、不敷衍、不局限。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四不原則"。

1、 不焦慮

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將是終身性的,這幾年來有不少家庭題材的電視劇就給大部分父母敲響了警鐘。例如,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講了一群父母陪伴他們高三的孩子備戰高考的故事。其中,喬英子的家庭就是典型的問題家庭,面對父母離異和母親的焦慮,本來正要迎接美好未來的喬英子最終患上了抑鬱症,誰也沒想到這個成績優異成天笑臉盈盈的姑娘竟然承受著這麼大的壓力。

根據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87%的家長有焦慮情緒,在父母整日的消極情緒和控制欲下,孩子的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抑鬱症在青少年群體中更常見的原因。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父母的過分焦慮其出發點說是為孩子好,實際上是埋沒了愛。焦慮情緒源自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以及不懂得調節自我情緒,才會利用孩子撒氣。如果原生家庭父母關係不和睦,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三觀,也會導致孩子對愛的缺失。失去了愛的基礎,還談何教育呢

因此,父母首先要學會消化自我情緒,給孩子更多的正能量和鼓勵,而不是將工作和婚姻上的焦慮統統放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沒必要為父母的焦慮買單。收起焦慮,多給孩子一些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2、 不發怒

傳統的中國教育觀念包含了這樣一句話:打是親罵是愛。這也導致了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打罵,往往在傷害了孩子之後才想到彌補。很多父母在照顧孩子久了以後就逐漸失去了耐心,更是把發怒當成了習慣。父母一時之間的情感發泄會就像石子一樣堆積在孩子心中,成為親子間的隔閡。

比起發怒,溝通是解決問題最高效的方式之一。例如,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時,適當的開導會比訓斥來得有用。如果家長一味地給孩子灌輸不學習就會失敗的道理,反而會讓孩子因為叛逆更加不想學習,這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學習是改變未來的方式之一,跟孩子說:讀書不是為了家長,是為了自己,為了以後有更寬的路可以走。

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勞逸結合,孩子才會發現學習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豐富人生的方式之一。發怒是面對衝突最原始的做法,隨著孩子的認知一天天增長,家長也應該學會用更加"成熟"的方式解決爭端和分歧。

3、 不敷衍

家長與孩子的關係需要一定的親密性,家長要注意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不要讓敷衍成了家庭關係冷漠的源頭。

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權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搖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句話闡述的道理便是家長和孩子都是自然中的一員,互相影響著,也互相成就著。家長給孩子的鼓勵和力量才是教育當中最有力的存在。

當孩子想跟家長說故事時,比起回應一句:"嗯,說得不錯。",不如告訴孩子:"故事真棒,你這個故事的靈感是從哪來的呀?為什麼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受傷了呀?寶貝,媽媽有個更好的想法,你想不想聽一聽?"通過這樣的互動,可以讓孩子從父母的話中感受到自己這個故事的重要性,也會大大增加孩子思考的動力和信心。不敷衍,才是鼓勵孩子繼續努力的最好方式

4、 不局限

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考慮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需求,身為家長則應該要對自己孩子的需求表現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當孩子想玩遊戲、看課外書時,其實是他們想要放鬆自己,培養興趣的方式。這時候家長要在孩子的作息表中預留一部分讓孩子進行自由規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家長應該多給孩子自己的空間,遵循孩子的天性:不局限,但也不過分放鬆

孩子是花朵,但不能長期處於溫室之中,要經歷自然的錘鍊才能在來年綻放得更加多彩。所謂的"不局限"就是讓孩子走出溫室,看到這個真實的世界,這樣的孩才會具有更強的獨立意識,也會對未來有更加明確的規劃。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家長別固執地急著反對,不妨先坐下來聽一聽,所有的夢想都需要得到尊重。

愛因斯坦曾說: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博學多識,卻忘了情感關聯的重要性。教育不是單純地育人,更是樹人。身為家長要先遵循"四不原則",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完善自己,讓育兒成為人生中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這才是智慧之道。#育兒身邊大小事##頭條育兒團#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關注我@小育兒蜜蜂說,將持續分享育兒知識,與家長們共同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