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老鐵最時髦的衣服,是你扔掉的二手貨

ellemen睿士 發佈 2019-12-22T18:19:07+00:00

如果你在非洲街頭看見有人穿著「成都七中」的校服,大機率並不是中國教育遠征非洲大陸,而是非洲老哥趕時髦買的中國二手衣。

如果你在非洲街頭看見有人穿著「成都七中」的校服,大機率並不是中國教育遠征非洲大陸,而是非洲老哥趕時髦買的中國二手衣。

由於「母語羞恥」的心理,國內的社畜們大多是為了生存需求不得已才會穿印著中文花字的文化衫/制服。

但是對於遠隔重洋的非洲老哥們來說,攜帶神秘東方基因的漢字印花,是時尚和品位的保證,更是中國文化的象徵,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況且中國的二手衣服在非洲真的很便宜。

無論是在肯亞、安哥拉、奈及利亞還是坦尚尼亞、烏干達,你都可以發現穿著中國T恤的當地居民,而這些衣服很可能上個月才出現在北上廣的舊衣回收箱裡。

銷往非洲,是中國二手衣的主要去向之一。

「500CFA(約6元人民幣)一條褲子「、」300CFA(約3.5元人民幣)一件T恤衫「,和一瓶水差不多價格的便宜二手衣服堆成小山,在非洲的二手市場上隨處可見。

買二手衣服,對於非洲人來說就像買菜一樣。哪怕是過年換新衣,他們也會傾向於去當地的二手市場逛逛。因此每到年底,肯亞最大的(也是東非最大)二手服裝市場吉康巴市場就會熱鬧非常,人們忙著為節日淘一些便宜好看的二手衣。

而一件價格相對昂貴的全新「非洲製造」,真的很難與款式好看、價格便宜的二手衣抗衡。

這幾年來,來自中國的二手衣服則憑藉便宜的價格和更合適的尺碼而成了非洲二手市場上的尖貨。

除了二手衣服,非洲年輕人們也酷愛穿著中國二手鞋,於是一些成群結隊的商販們也倒賣著來自中國的二手鞋。

位於非洲的馬拉威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B站UP主「紀錄片我去看世界」曾在馬拉威街頭採訪到了一些賣中國二手鞋的黑人老哥們,他們從中國商店一包一包地拿貨,「45000夸查(約450人民幣)一包,一包35雙鞋」,買來的鞋用水洗一下再用鞋油擦一下就可出售,」在馬拉威一星期就能賣出上百雙。」

「二手的鞋比新出的鞋質量還好。」其中一位非洲老哥說道。

非洲人民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時尚。

在剛果農村,一些人總能引起矚目,他們愛穿著時髦的西服襯衫,戴著墨鏡,戴著勞力士手錶——他們本身可能從事著貧民窟里最不起眼的工作,一個月工資不足2000塊,但他們卻會花上一個半月的工資買一件大牌的西裝來打扮。這群人在非洲被稱為薩普,引領著非洲大地的時尚潮流。

對於普通非洲人民來說,他們可能不像薩普那樣,為了時尚可以賭上身家,但是在能力範圍之內,他們也想穿得更好看一些。

在快時尚統治全球的大環境下,一件衣服從設計到在大城市的快時尚店鋪上市,最快只需要半個月,這也意味著都市潮流每半個月更新一次。這使得人們更頻繁地購買衣服,丟棄衣服。

當這些被丟棄的衣服輾轉抵達時尚更迭不那麼迅速的非洲時,它們的款式仍然是新穎的,其中還不乏一些品牌貨。它們的質量,也肉眼可見地優於非洲本地的服裝——但它們的價格,卻只有新衣服的三分之一,平均售價3.61美元。

因此,非洲的二手服裝市場極度繁榮。2015年,東非進口了價值1.5億美元的二手衣服和鞋子。在烏干達等國家,服裝交易中超過80%都是二手的衣服。

而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統計,在東非共同體國家,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民(即1億1千萬人)都有固定消費二手衣的習慣。

在這些人群中,並不都是生活貧困、圖二手衣服便宜的中低收入人口,一些當地的中產階級也會穿二手衣服,因為品質好、款式新。

在非洲,二手衣服就像二手車、二手飛機、二手電腦、二手手機和二手過期藥品等商品一樣普遍。

進口二手衣服在坦尚尼亞、烏干達和肯亞等國家被當地人稱為「米圖巴(mitumba)」,在城市裡,大大小小的mitumba市場已經構成一種景觀。

行走在擁擠的、用舊帆布搭成的mitumba市場,你可以看到四處掛滿的、鋪滿的二手衣服,大多成色都還不錯。

除了剛剛提到的中文T恤,牛仔褲、文胸、鞋子等單品都非常受歡迎。你也可以在這裡用很低的價格買到歐美頂尖奢侈品的二手產品,有時候吊牌都還在上面。

一些非洲本地人也靠著賣二手衣服實現了「財富自由」,身家百萬。

這與二手服裝的暴利不無關係,一雙進價十幾塊、成色不錯的皮鞋可以翻個十幾倍價格賣出;一包幾十公斤的衣服,能凈賺30美元。一個看似不起眼的二手衣服商販,每天的收入可能就有近1000美元。

雖然中國二手衣很受非洲人民歡迎,但實際上,美英、日韓的二手衣服由於進入市場早,在非洲占有更大的規模。根據聯合國官網的貿易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二手服裝,經過長途跋涉最後都會進口到非洲。

這些二手服裝中,大多來自於免費的捐贈——如歐美國家的慈善商店,或是中國的舊衣回收箱、閒魚和飛螞蟻等平台。而在廣州,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二手衣產業鏈,許多非洲商販也習慣從廣州的二手衣市場拿貨。

在《Clothing Poverty: The Hidden World of Fast Fashion and Second-Hand Clothes》(《衣物貧窮:快時尚和二手衣服的隱秘世界》)一書中,作者Andrew Brooks指出,在歐美地區,只有10%-30%的二手衣服會被留在本地的非盈利機構出售,而那些適合熱帶的夏季服裝則被打包、經由遠洋商船運往千里之外的非洲。

二手服裝給非洲人民帶去了廉價的時尚,但是這幾年也有越來越多聲音在抵制二手衣的進口。

「這是一個國家的能力和自力更生。我們希望獨立,穿自己製造的衣物。穿別人的二手衣服,這叫尊嚴?這會讓你驕傲?」一位盧安達私營企業的聯合執行長說道。

當然經濟原因可能是更決定性的因素。

上世紀90年代,肯亞當地還有100多間大型服裝廠,但到了2016年只剩下15間。廉價二手衣物的大量湧入紊亂了非洲本地服裝市場,人們不再購買非洲製造,而是將購物陣地轉向二手市場,這也導致本土大量紡織製衣廠在這些年間倒閉,大量紡織工人下崗。

服裝廠倒閉對非洲經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也讓工業技術的發展舉步維艱。Andrew Brooks也認為,進口二手衣對於非洲國家來說弊大於利。

為了促進紡織產業的發展、提高本國經濟水平,一些非洲國家政府決定禁止進口二手服裝。盧安達自2016年起,就針對進口二手服裝加征1250%關稅

東非共同體國家(包括盧安達、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蒲隆地等)也曾聲明要在2019年徹底禁止進口二手衣服(目前看來還沒完全實現)。一些非洲國家官員則稱舊衣服會帶來大量病菌——這樣的做法似曾相識,同樣作為二手衣服進口大國,印尼貿易部長也曾公開表示,進口二手衣會傳染愛滋病和皮膚病。

加納、南非等國家已經禁止了二手服裝的進口,但是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目前仍然為時尚早。即便是在一些封殺二手衣的國家,通過邊境走私二手衣的地下貿易仍然屢禁不止——畢竟除了二手衣服,廣大非洲人民目前還幾乎沒有更價廉物美的選擇。

儘管如此,非洲並不是世界二手衣的垃圾場,不是所有的進口衣服都會被非洲人民接受。

熟悉古著市場的人都知道,二手衣服會被分級為A類、B類、C類。由於每年巨大的進口量和繁榮的二手市場,非洲人民的選擇很廣泛,他們很少會為那些質量和成色差的二手衣服買單。這些衣服要麼被當成布料賣到工廠,要麼只能被作為垃圾丟棄。

另一方面,非洲人民對於衣服的款式也有偏好,比如塞內加爾的女人們就不太愛穿T恤衫,更愛連衣裙和半身裙。

而那些抵達非洲後也無法被消化掉的二手衣服,最終就會被丟棄在當地的紅樹林中,成為生態環境的一大負擔。

一位非裔設計師品牌Ahluwalia Studio的設計師Priya Ahluwalia創作的動力就來源於對舊衣服的思考,「把廢棄衣服捐獻出去,就是在做慈善了嗎?

在她父親的故鄉奈及利亞,成千上萬的捐贈衣物來到這裡,只有20%能得到合理利用,剩下的80%只能猶如巨型藝術作品般堆在地上,對環境造成破壞。

Priya Ahluwalia用二手衣物和布料進行的創作

不過我們沒有立場去指責非洲國家對於環境的破壞和對服裝的浪費,因為我們本身是造成這種破壞的源頭。

你不妨仔細回憶一下:你每年買入多少衣服?丟棄多少衣服?你衣櫃里的衣服,有多少件穿著次數不足5次?你丟掉過的衣服中,生命周期最短的一件是多久?

在英國和美國,每年分別有140萬噸和1100多萬噸的服裝和配飾被丟棄,平均每個美國家庭一年就會扔掉30公斤的舊衣服。

在中國,舊衣丟棄的這個數字達到了每年2600萬噸。而根據閒魚數據顯示:中國普通家庭一年產生的閒置舊衣服重達60斤。

早年,國人會購買國外的「洋垃圾」;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也成了二手衣服的重要出口國之一。

在中國正規的衣物回收企業中,回收來的衣服被分門別類,質量較好的衣物在消毒後會被捐贈給貧困地區、被二次銷售給舊物店鋪,或被銷往非洲、中東等地區。當然消毒和清潔衣物的成本需要企業自費。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到舊衣回收轉售的生意中來。在天眼查上搜索「舊衣回收」,結果顯示600多家關聯企業。

從經濟、就業、以及改善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生活質量的角度來看、舊衣事業本身並非百害而無一利。但是我們如果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或許可以問幾個問題:

如果當第三世界國家真的全面禁止進口二手衣服,或是非洲人民也無法消化持續增長的進口二手服裝,全球那麼大量的舊衣服該如何處理?

如果有一天,第三世界國家也開始頻繁丟棄舊衣服,那麼這些舊衣服將去往何方?

我們又真的需要購買如此多衣服,再丟棄如此多衣服嗎?

在如今的情境下,當我們在捐贈衣服時,希望它們從眼前儘快消失的同時也能盡一份善意。但是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澳大利亞慈善回收組織協會的執行長索克曾經建議,對於那些狀況太差的二手衣服,「如果你不能把它贈給朋友,也請不要把它交給慈善機構。」

因為慈善機構不該是舊衣服的垃圾場,第三世界國家也不應該是,非洲的紅樹林和海洋更不應該是。

參考資料:

1.香港01:西非國向二手衫說不,找回失去廿載的「非洲製造」

2.觀察者網:美媒:中企幫建廠,非洲人不再穿西方二手衣物

3.B站:《非洲人成群結隊,走街串巷,賣來自中國的二手鞋》

4.New York Times: For Dignity and Development, East Africa Curbs Used Clothes Imports

5.介面新聞:你的舊衣服去了哪裡?一件T恤背後暗藏的千億產業鏈調查

編輯:醺子

設計:?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郭美美,初代網紅營銷教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