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活得很悲哀,心理學家:自卑怯懦,很負能量

豆寶奶奶育兒經 發佈 2020-03-18T04:12:58+00:00

有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活得很悲哀,心理學家:自卑怯懦,很負能量有的人在生活中受挫,他會努力調整自己,往上爬。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很多年輕人出去工作後才知道,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是多麼巨大。你身上折射出來的所有品質的成果,都脫不開原生家庭的點滴。

比如,你自信、你怯弱,你慷慨,你憂鬱,你帶給大家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這些都和你的家庭,更直接來說,是和父母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有緊密關係。

有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活得很悲哀,心理學家:自卑怯懦,很負能量

有的人在生活中受挫,他會努力調整自己,往上爬。

有的人在工作中犯錯,他會逃避自己的責任,把過錯退給他人。

大勇今年三十二歲了,出去外面幫人做店面管理,做了不到半年,又換了一份工作。今年形勢不大好,各處門店都關了,大勇不得不回來找出路。

回來這幾天,大勇到飯點就吃飯,沒事就躺著刷手機。今天,他有個朋友突然要過來,大勇說讓朋友來家裡住一晚,不要住酒店,晚餐也包了,但卻沒有通知爸媽,只說要買多些菜回來。由於媽媽帶著大哥的孩子出門去買文具,晚了點回來,沒有做晚飯,他就抱怨,說晚飯都整不好,朋友也招待不了,太讓他失面子了。

大勇的妹妹上班剛回來,看到她哥這樣對媽媽說話,當下就回懟了他:整天屁事不干,回來就抱怨這不好那不好,朋友來了當佛一樣供著,卻把自己媽媽使得像陀螺一樣,你還等著媽給你招待朋友呢,家裡微信群也不懂說一聲,誰知道你朋友要來?

現實中這樣好面子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喜歡抱怨家裡人的不好,對外人卻好到不行,總喜歡讓家裡幫忙擺譜,對家人凶,對外人卻很慫。這樣的孩子其實內心是比較自卑的,他仗著家人愛他,他敢為所欲為提任何要求,但對外人卻很卑微,因為他沒有足夠平等於他人的勇氣和信心。

有這幾種特徵的孩子,其實很負能量

一、喜歡抱怨家人

1、抱怨家人沒有能力

他工作不如意時,會抱怨家裡沒有給他安排好工作關係和人脈,生活不如意時,會抱怨家裡的人沒有一個堅實的可以供他依仗的後盾。他覺得他可以爬得更高,如果不是家庭拖累的話。他沒有想到的是,沒有家庭的支持,他會過得比現在還不如。

2、對外人比家人更好

由於缺乏自身強大的心靈自信,他對父母對熟悉的人會很不客氣,甚至把父母對他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一旦遇到一丁點不好,就會抱怨。但他對朋友是謙卑甚至懦弱的,他覺得所有披著強大外衣的陌生人都是他必須仰望的,他沒有辦法超越,只想著怎麼靠近。

如果他不想著怎麼讓自己強大起來,他將永遠處於抱怨中。

二、過度乖巧聽話的孩子

與喜歡抱怨的孩子相反,孩子很乖巧,從不和家裡有任何「矛盾」情緒,憤怒或者是抗拒,他們都沒有表達出來,他們很聽話。

這樣的孩子,他們沒有主見,人生沒有方向,父母為他安排什麼他就去做什麼,即便是不願意做,不想做的事情,他也從來不反抗父母,他活得很悲哀。

如果他無法改變這樣的性格,他將一輩子活在父母的安排中,等父母老去,他將找不到依靠,沒有了人生方向,他會聽其他人的意見,一輩子被別人左右。

三、對父母產生懼怕

有很多為人父母還帶著陳舊的思想觀念,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怎麼教是自己的事,他們看見孩子不好的地方、做錯的地方,就直接罵,從小罵到大,不留絲毫情面。

大多數女孩子都會被罵:地也不會掃,飯也不回做,生了你做什麼?以後連婆家都找不到!

大多數男孩子也被罵過:甚至被打:打死你個懶骨頭,天天要吃要喝,打你也不許哭!

性格內向的孩子,會在父母逐漸的打罵中喪失對生活的自信,到最後,他們真的就活成了父母說的那個最討厭的樣子,找不到婆家,不喜歡做飯,不敢表達意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導師。孩子對大人的情感從來都是從崇拜開始的,什麼時候孩子不愛說話了,什麼時候孩子開始懼怕父母了?這些希望家長們可以多關注一下,放低姿態。只有站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今日話題:對於「孩子身上的自卑特徵」,您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