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交換禮物」,只有兒子兩手空空,老師的話讓媽媽如鯁在喉

莫奈媽咪 發佈 2019-12-21T12:13:19+00:00

幼兒園「交換禮物」,只有兒子兩手空空,老師的話讓寶媽如鯁在喉隨著時代的改變,如今的幼兒園早就已經不再是幫家長看孩子的地方了。

幼兒園「交換禮物」,只有兒子兩手空空,老師的話讓寶媽如鯁在喉

隨著時代的改變,如今的幼兒園早就已經不再是幫家長看孩子的地方了。在幼兒園中,幼兒老師也會注重培養孩子動手能力,以及思維的開發,更會讓孩子養成分享的好習慣。為此,還特意舉辦了許多活動,其中就包括跳蚤市場。

小何的兒子在離家不遠的幼兒園中上學,有一天小何接到通知,老師要在周四的時候舉辦跳蚤市場活動,讓孩子將自己不喜歡的物品,拿到學校中與其他的孩子進行交換,這正是培養孩子分享的習慣。

小何鼓勵兒子積極參加,並將一個機器人玩具放在了兒子手中。轉眼到了周四放學時,小何接兒子回家,卻發現兒子手中仍拿著機器人,沒有交換到玩具,便認為是兒子在幼兒園中受到了排擠和孤立。

小何立馬找老師理論,但老師卻說: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找你家孩子換機器人,但孩子抱著機器人不撒手,他說很喜歡這個玩具不想交換。聽到老師的一番話,讓小何如鯁在喉。因為機器人是他強制性讓孩子帶到幼兒園去的,只是為了顏面上好看罷了。

小何和不顧兒子的想法,硬讓他帶喜歡的玩具去交換,才會落得這樣的結果。那麼,當家長遇到類似情況時,究竟該怎麼做呢?

第一, 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制給孩子

中國式父母總會認為,孩子在年幼時無法正確拿主意,便自己給孩子做主,全然不顧孩子的想法,認為小小年紀能有什麼想法呢?這種認知恰恰是錯誤的。

若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可能會導致兩種後果出現:第1種,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變成一個媽寶男女。第2種,在父母為自己拿主意時過於掙扎,最終形成叛逆的個性。所以,在孩子對一件事情作出選擇時,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性給其一些建議或意見即可。

第二, 不要隨意處置孩子的物品

雖然物品是家長花錢買來的,但在給孩子之後,這件物品的歸屬人和決定權都在孩子手中,家長是沒有權利處置的,而家長也要讓孩子明白這件事。

一件物品究竟是去是留,完全由孩子做主,那是因為小小的一件物品,對成人來說確實沒有任何意義,丟了之後還能夠再買回來,可對孩子來說卻非同小可。孩子會將一件玩具當成家人給自己的獎勵,也或許會將一個毛絨玩偶當作自己的朋友,如果把獎勵或朋友丟掉的話,孩子自然會非常痛苦。

第三, 家長在動用孩子物品時,要與孩子商量

許多家長看到有其他孩子來到自己家中,便會把自己孩子的玩具拿出來給他人的小孩分享,認為這是一種美德,但全然沒有顧及孩子的想法,也沒有與孩子商量。甚至會在孩子沒同意的前提下,將孩子的玩具拿去送人。

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讓孩子失去對物品所有權的概念,在長大之後,也可能會輕易將他人的東西拿去送人。所以,家長在動用以及收拾孩子物品時,儘量與孩子一同打理,或者是與孩子提前商量再做決定,才是最好的做法。

雖然孩子年齡小,但在上幼兒園之後,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對物品所有權有所概念。因此,不隨意動用孩子的物品,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不影響孩子日後心理發育的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