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雲直播火了!全面擁抱網際網路的博物館未來如何發展?

言之有范 發佈 2020-04-08T18:22:23+00:00

今日看點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趨勢,各國博物館線下展覽等活動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博物館數字化產品及服務的供給成為這一特殊時期的工作重點。

今日看點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趨勢,各國博物館線下展覽等活動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博物館數字化產品及服務的供給成為這一特殊時期的工作重點。突發事件的來臨檢驗著公共文化機構的應急反應能力,同時也對未來博物館發展帶來些許思考。

截止至2020年4月7日,新冠肺炎疫情已在209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它已成為人類面臨的第一個冠狀病毒大流行。博物館作為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場所,紛紛在第一時間響應各國政府號召宣布閉館。目前,世界五大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中國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都處於閉館之中。閉館是應急之需,但並不代表博物館研究、教育等業務的中止。突發事件的來臨檢驗著公共文化機構的應急反應能力,同時也對未來博物館發展帶來些許思考。

一、疫情之中,數字化進程加快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趨勢,各國博物館線下展覽等活動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博物館數字化產品及服務的供給成為這一特殊時期的工作重點。一時間,「雲遊博物館」成為熱詞。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地博物館紛紛藉助自身已有的數字資源與平台開啟與觀眾見面的新模式。

一方面,博物館為疫情防控期間隔離在家的觀眾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消除恐慌心理;另一方面,「被動」地加速了博物館數字化進程。國家文物局網站「博物館網上展覽平台」先後擴增六批博物館在線展覽內容,目前收錄了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423個線上展覽,極大的豐富了數字內容展示資源。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始於計算機技術在文博行業的應用,是「文化+科技」的表現領域之一。縱觀從80年代中期開始的初步探索至今的發展歷程,我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依託80、9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局部應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博物館開始以藏品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為核心先後開發文物藏品管理信息系統軟體。第二階段是在90年代中期開始,博物館從文物的保存環境、館舍參觀環境著眼,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進入以館舍建設、陳列形式創新為核心的階段。第三階段是90年代後期和21世紀以來,博物館通過網站建設等方式,將博物館展覽以及其他信息通過網絡覆蓋更廣泛的人群,這一階段主要以網站和多媒體互動建設為核心。第四階段則是當前以及未來博物館發展主要趨勢,即博物館以網際網路應用為核心的全面深化建設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信息技術全面進入博物館業務的各個方面,推動博物館朝向精細化、智慧化發展。

綜合來看,我國博物館行業在此次疫情之中響應積極,從線下轉為線上的反應較為迅速。這得益於近幾年來以5G、AR、VR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博物館頂層設計的布局以及自身發展理念的不斷更新為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提供的強大支撐。

尤其是2016年,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科學技術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網際網路+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創新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認知傳播方式」「構建國家文物資源數據信息統一開放平台,面向社會開放文物資源、做好文物宣傳工作,推進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等創新舉措,表明政府部門在頂層設計上對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客觀上加速了博物館數字化進程。

與此同時,此前國家文物局推動的「文物調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建設」等項目形成的強大數字資源庫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博物館數字產品及服務的供給提供了先決條件。可以說,「雲遊博物館」的走紅是文博機構在原有數字資源和網絡資源上的現實發揮。它將使博物館從業人員重新思考如何盤活館內文化資源;進一步加深博物館與社會、公眾之間的聯繫等問題。經此一「疫」,博物館數字化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二、新業態:「博物館+直播」備受矚目

4月5日- 6日,600歲故宮首次舉行三場直播,由故宮講解員帶領觀眾分別從中線、西線和東線三條線路一同見證4月故宮之美,僅5日上午兩小時直播吸引超過1500萬次觀看,全網累計觀看量破億。這些數字的背後,充分表現出觀眾對故宮博物院的喜愛熱度並沒有因疫情而受到阻隔,同時體現出「博物館+直播」等新型業態發展的蓬勃態勢。

2015年,網絡直播在國內興起,並在4年中呈現爆髮式增長。疫情期間,直播不僅成為網絡用戶休閒娛樂獲取資訊的方式,同時也是一些高度依賴線下場景的行業開闢出的自救渠道。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0年中國移動直播行業「戰疫」專題報告》顯示,2020年2月全網網際網路用戶使用時長比日常增加21.5%,同時用戶量普遍上升,為觀看直播奠定用戶基礎。

圖片來源於QuestMobile

圖片來源於QuestMobile

2月15日,「快手X 大英博物館直播夜」正式拉開了博物館直播的序幕,一個半小時內收穫200萬快手用戶的50萬個贊,首戰告捷。此後,抖音、淘寶、馬蜂窩等平台吸引多家博物館入駐,開啟博物館直播熱潮。

首先,「雲直播」直接拓寬博物館影響力邊界,同時各博物館的聯合直播活動將形成「1+1>2」的聯動效應。2月23日,淘寶「博物館雲春遊」活動集結國家博物館、良渚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壽光蔬菜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在內的不同類型的八家博物館,總觀看數達到157.23萬人次。八家博物館數據顯示一場雲直播觀看量超過博物館日均參觀人數,其中僅建館5年的壽光蔬菜博物館在一場直播中吸引了13.08萬人次觀看,對自身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言是一個顯著提高。

圖片來源於弘博網

其次,「博物館+直播+電商」成為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的新渠道,充分體現博物館帶貨能力強勁。蘇州博物館在淘寶直播時將博物館文物資源的直播講解與文創產品的介紹相結合,嵌入44條文創類商品連結引導1.27萬人進店,達到預估銷售額過萬的目標。當然,這樣的嘗試首先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直播平台,同時需要對自身文創產品、店鋪覆蓋人群年齡、消費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事實證明,特色、有趣、與深度是博物館直播成功的法寶。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幾點思考題

1 注重博物館「線上+線下」的協同發展

在此特殊時期,無論是「雲展覽」還是「雲直播」,都是博物館開啟自救的一種方式。只有注重博物館線上與線下的協同發展,才能在各種突發的情況以及快速變化的行業發展面前應對自如。可以預見的是,疫情過去,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將會迎來新一波高潮,但需要看到,雲直播、雲展覽都只是博物館服務提升的途徑之一,並不會取代線下參觀方式。正如北京大學宋向光老師所說,博物館不論發展到任何階段,實質都應該是博物館。博物館數字化是博物館的升級提升,而不是博物館的異化。作為一個博物館,承擔著教育公眾的特殊使命,博物館數字化也必須與博物館的性質與任務相呼應。

在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注重線上線下的協同發展,離不開博物館發展頂層設計的完善。因此,即將開始的「十四五」規劃必須在充分把握我國戰略頂層設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總結「十三五」成果與問題,助力博物館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2 雲遊博物館可以嘗試,但體驗感亟待加強

博物館擁抱網際網路是審時度勢下邁出的必然一步,但5354家博物館中,有多少家博物館做好了必要的準備?疫情之中雲遊博物館實際上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方式,除公眾知名的幾家博物館外,絕大多數博物館推出的線上展覽還是槽點滿滿。主要聚焦在「看不清細節」「內容陳舊」等問題,證明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博物館數字化程度還難以滿足公眾多樣化的需求。

結合布爾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我們知道,博物館的線下體驗感是由於博物館空間環境與人的作用相結合。儘管數位技術的使用打破博物館在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但它不能複製博物館線下參觀的體驗感,而是通過實物與虛擬相結合為公眾創造出全新的體驗空間。因此,一方面需要依託新興技術在文博領域的進一步成熟應用,另一方面,需要博物館從業者努力修煉內功,創新發展理念。

隨著新冠疫情在國內的基本控制,我國博物館已開始陸續開館迎接觀眾,期待未來博物館能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END

美 編 | 隋 緣

美國華人博物館大火!85000件珍貴文物或將毀於一旦······

國家文物局新年打出重磅組合拳,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重慶大學建造「贗品」博物館?只是贗品展示館

「淡黃的長裙」爆火,偶像養成綜藝背後的文化反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