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是一場自我成長和修煉的過程

天空樹 發佈 2020-04-11T05:10:10+00:00

小旭一氣之下把兒子的作業撕成了碎片:「不寫作業就別吃飯了,做不完你就別出這個屋!」誰知道兒子馬上背起書包,氣呼呼地往外走,小旭再添了一把火:「你還長能耐了,還要離家出走是不是啊,你敢走就永遠別回來!」好在小旭老公剛好下班回來,趕緊勸住兒子,也把小旭扶回了臥室。

文丨小樹媽媽


「和孩子相處時,你沒有沒做過什麼後悔的事兒?」


昨天夜裡,小旭跟我講述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抗爭」。


兒子剛上完網課,小旭著急讓他寫作業,可兒子就是坐在那一動不動地玩遊戲。


小旭一氣之下把兒子的作業撕成了碎片:「不寫作業就別吃飯了,做不完你就別出這個屋!」


誰知道兒子馬上背起書包,氣呼呼地往外走,小旭再添了一把火:「你還長能耐了,還要離家出走是不是啊,你敢走就永遠別回來!」


好在小旭老公剛好下班回來,趕緊勸住兒子,也把小旭扶回了臥室。


小旭說,要是她老公沒回來,或自己被憤怒的情緒吞噬,兒子真要是出了什麼事,自己的腸子悔青了都沒地方去哭。



是啊,孩子是會犯錯,可父母情緒失控下做出的事情,卻遠比這些錯本身更為傷人。


所有的親子關係本都始於愛,而父母卻往往用責怪和打罵,將孩子越推越遠。


千萬別讓你的教育,毀在了不會控制情緒上。


父母的壞情緒,是中傷孩子的利器
前段時間的幾個新聞,讓人看得觸目驚心: 媽媽用鐵棍打死7歲親生女兒,只因孩子吃飯慢,她一怒之下,釀成悲劇;

父親將7歲的兒子從天橋拋下,只因自己受了刺激,眼裡完全沒了那個孩子;

媽媽把兒子丟在路邊,只因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所以將孩子的安危拋之腦後。

是這些父母不愛孩子嗎?
恰恰相反,他們因為太愛了,所以無形之中期待很高,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情緒失控。
於是,平日裡愛意滿滿的爸媽瞬間變成了把孩子推向深淵的魔鬼。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他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而父母忽然爆發的壞情緒,卻在一瞬間變成了中傷孩子的利器。 無論何時,都不要低估情緒的殺傷力。
公司的一次團建活動上,崢哥和我們分享了他童年記憶里揮之不去的一件事。
差不多6歲的時候,一次晚飯時,個子不高的他去盛剛剛做好的肉湯,不小心把碗給打碎了,他驚慌地馬上蹲在地上撿碎片,手都燙出了水泡也不敢說、不敢哭。 可即便這樣,父親聽到聲音衝過來就是一腳,把他踹倒在灑滿熱湯的地上,指責他沒用,罵他是「討厭鬼。」 時隔30多年,現在說起這件事,崢哥的眼裡依舊難掩無助和委屈。 父親的壞情緒,成了他兒時的噩夢,也刺痛著他的後半生。


現在的崢哥,身材高大健壯,卻常常消沉自卑,每每開會提到他時,他的第一反應都是擔心哪裡出了問題、是不是要被批評或者降職。 人多的時候,他總是話很多、會講很多段子,可幽默風趣背後藏著的卻是害怕被忽視、被冷落、被嘲笑。 遺憾的是,和崢哥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因為父母的情緒暴力,他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話語裡都是猶豫和討好,眼神里都是沮喪和恐懼,多麼令人心疼!


父母的好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家唐昕在《好媽媽,不吼不叫》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周末,菲兒媽媽帶著菲兒去遊樂場玩,中午休息時去快餐店吃飯,因為是假期店裡人特別多,等了好久才排上座位。 就在菲兒的媽媽去點餐時,隔壁桌的小朋友不小心把飲料打翻了,小朋友的媽媽一邊手忙腳亂地收拾一邊對著孩子大吼:「吃個飯也不老實,你還吃不吃了?不吃就趕緊走!」 就這樣,小朋友飯都沒吃完,就被媽媽拽走了。 菲兒自己坐在那裡,看著阿姨毫無顧忌地指責小朋友,害怕得有點心不在焉,媽媽正好端著東西回來,她伸手去夠就沒注意到媽媽右手邊的飲料,也給打翻了。 菲兒手足無措的看著媽媽,以為剛才的事情就要在自己身上重演。 沒想到媽媽卻溫柔地把她抱到一邊,擦好灑在桌上的水說:「是不是上午玩累了,你還喝嗎?媽媽再去給你買一杯。」 聽到媽媽的話,菲兒有點意外:「媽媽,謝謝你,我以為你也會像剛才的阿姨那樣對我大吼大叫呢。」 同樣是打翻飲料,菲兒得到的是媽媽的呵護和指導,而那位小朋友得到的卻是媽媽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和指責。

這其中的差距,就是媽媽控制情緒的能力。 父母一句話可以讓孩子笑顏如花,也可以很輕易地把孩子推到崩潰的邊涯。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的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鬱悶、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學業不前的導火線。」


沒有一個孩子是甘願在父母的吼叫和打罵種度過的,他們都在期望父母的認可和鼓勵,希望爸爸媽媽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也能夠寬容自己的不小心和難為情。 善於控制情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不會毫無顧忌地挖苦指責也沒有突如其來地拳打腳踢,而是發自內心地願意牽著孩子的手,一邊看遍世界美好,一邊感受所有溫柔。

不讓情緒傷害到孩子,父母需要這樣做
孩子對父母有天生的依賴感,對父母的喜怒哀樂也異常敏感。
爸爸媽媽開心,他就會很快樂,會撒嬌和「耍賴」;爸爸媽媽生氣時,他就會默不吭聲,做什麼都小心翼翼。 教育專家陳鶴琴曾說:「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心溫柔也脆弱,而為人父母,學會控制情緒,也是必修的一門課。
1
把暫停鍵啟動在壞情緒之前
前幾天,和表姐視頻,正趕上她要給女兒刷牙。小悅在地墊上玩彩泥玩得專注,沒聽到媽媽喊她,就一動沒動。 表姐就有點急了,走過去把小悅拉到衛生間,剛倒好水、擠好牙膏,小悅又要上廁所,折騰來折騰去,眼看著就要發火了。 這時,姐夫趕緊過來把表姐換了出去:「你去聊天吧,我給小悅刷。」 生活中,他們夫妻倆就是有這樣的默契,當一方的情緒要爆發時,另一個人總會去安撫或者給空間去調整,不對孩子發火,也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適時給壞情緒按下暫停鍵,避免了對孩子的傷害,也減少了自己的難過和後悔。


2
給孩子時間釋放恐懼和不安


國外研究顯示,88%的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沖他們尖聲吼叫過,而98%的父母在孩子7歲時對他們吼叫過。 對父母而言,生活中會有很多焦慮和不安,房貸車貸的壓力、家務的瑣碎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常常會焦頭爛額、疲憊不堪,孩子稍微不聽話,就忍不住發了脾氣。 如果父母沒能及時把情緒暫停,傷害了孩子,請一定記得給孩子留一個釋放的空間。
允許孩子去找同學聊聊天,讀本喜歡的書,打場球或游個泳。
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再追著讓孩子去認錯和改變,靜靜地等孩子放鬆下來,他一定會感受到父母的用心和期待。


3
學會和孩子和解



沒有一個孩子的成長是不犯錯的,吃飯不洗手、和小朋友搶玩具、不按時做作業…… 父母允許孩子犯錯,就會對孩子的行為多了一份寬容和理解。 比如:

孩子不是愛磨蹭,而是他不懂時間的概念;孩子不是不聽話,只是有趣的事情還放不下;孩子不是不懂事,而是沒有勇氣和機會去表達。


給孩子時間去成長,心平氣和地溝通,孩子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帶來驚喜。


養育孩子是一場自我成長和修煉的過程。



當父母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耐心,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父母陽光溫暖、溫柔可親,孩子自然會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和歡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