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中國女科學家: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仍留在祖國

塵緣易絕 發佈 2020-04-12T12:54:50+00:00

力爭使祖國變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愛國的——英格索爾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尤其是近幾十年,幾乎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項一項的發明問世,一次又一次科學技術的突破讓我們走向一個新的起點,這其中,最離不開的,就是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們。

力爭使祖國變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愛國的—— 英格索爾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尤其是近幾十年,幾乎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項一項的發明問世,一次又一次科學技術的突破讓我們走向一個新的起點,這其中,最離不開的,就是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們。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每個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努力著,大大小小的成效都有,但是帶來突破的還是這些科研工作者。他們有的在實驗室中潛心鑽研,有的深入其他國家學習先進技術引入中國,都為祖國的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科學家們堅定的愛國奉獻精神感染了一批批科研工作者,李愛珍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是我國材料學領域中的頂尖人物,將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事業,被選為了美國院士,可是卻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國學習遭人議論紛紛

李愛珍在復旦大學畢業,名校出身的她畢業以後一直都從事著自己的專業,材料學的研究。她對科學的熱愛是眾人有目共睹的,沒過多久就在科研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958年,李愛珍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所工作,一直潛心鑽研半導體材料,這個在中國幾乎無人涉及的領域,因為成果纍纍,所以頗受領導重視。

在她44歲的時候,工作單位有一個外派學習的機會,前往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領導鑒於她的優異成績,把這個機會給了她,可不料,公派命令一放出來,就遭到了眾人的議論。在當時的中國,這種出國學習的機會是很難得的,盯著這個機會的人有很多,一旦有人被選中,就會馬上遭到質疑。

這中間就有人用李愛珍的政治出身說事,認為她在華僑家庭中出生,又在特殊時期被批鬥過,這一去美國怕是不回來了吧,學的東西也帶不回來,十分反對對她入選。李愛珍的恩師鄒元爔院士眼光獨到,不顧眾人的質疑和議論還是極力支持她。不僅如此,李愛珍的丈夫也對眾人做保證,說如果妻子最後不回國,他願意替她承擔一切責任。經歷了重重困難,李愛珍終於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道路。

學成歸來成就傑出:研究一項技術打破壟斷

到了美國以後,進入了學校的實驗室,李愛珍才意識到現在中國技術的落後。實驗室中的很多設備都是她之前沒有見過的,這在中國可能還要花費幾十年才能達到如此成就。這裡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可以應用到很多的領域,不管是國防、醫療還是環保等等方便,一旦應用,都可以給人們帶了極大的便利。

李愛珍很想把這些先進技術帶回中國,可是美方表示,禁止將設備外運,並且還封鎖了這項技術,就是怕被別的國家趕超。對於美國的這種行為,李愛珍很憤怒,她咽不下這口氣,認為中國並不比美國差,於是和實驗室的其他夥伴聯合起來,花費了很長時間,研製出了一套專屬於中國的設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這一成就讓西方很多國家都感到不可思議,也就取消了設備禁運這一條例。

學成歸國後的李愛珍繼續在科研事業上發光發熱,帶領科學家們一步步邁上新的台階。她自己先後建立了多個實驗室,分別專注於不同領域的科學研發,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加入實驗室,共同為祖國的科研領域奉獻自己。

她還在中國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也是她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為了這個研究的突破,她花費了將近23年的時間,無數個日日夜夜,都與實驗室為伴,感動了很多人。就連美國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說這是「國際上極少數實驗室才能做出來的工作」。

落選中國院士,成為美國院士

後來,美國科學院年度院士名單正式公布,其中的18名外籍院士中出現了李愛珍的名字,她也是中國唯一一位獲得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的中國女科學家。面對美國的邀請,李愛珍選擇了放棄,在此之前,她曾四次申請中國院士,可是都以失敗告終,為什麼如此傑出的女科學家會屢屢申請失敗呢?

在李愛珍多次申請的過程中,老院士郭景坤給了她很大的支持,每一次都極力推薦她,甚至在因病做了喉部切除手術後,病床上的他還在堅持著給李愛珍寫推薦信。他一直相信以李愛珍的人品和成就,一定可以成為中國院士的。對於最後的結果,他屢次表示自己的遺憾。

其實,李愛珍落選最大的原因就是年齡。當時的評選制度進行了改革,開始重視年輕化,可是李愛珍經歷了那麼多,年齡已經很大了。1999年她第一次參選,63歲的她在第一輪選擇中就被淘汰了。按要求,六十歲以上的參選人需要有六位院士的推薦信,而六十歲以下只需要兩位。

即使李愛珍有豐富的科研經歷,還是在一次次參選中失敗了。所有人都為她感到遺憾,也有人對這個參選制度提出了質疑,認為並不能一棒子打死年齡大的科研工作者,他們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取得的成就是現在很多年輕科學家無法達到的,不能用年齡來判斷一個人能否成為中國院士,而是要看一個人在科學上的貢獻。

面對一次次競選失敗,李愛珍並沒有說什麼,她只是對於支持自己的人表示慚愧。相比較之下,國外的吸引力真的很大了,而且美國國家科學院正是抓住了李愛珍一次次落選的機會,向她拋出了這個橄欖枝。面對美國的積極邀請,她還是選擇了拒絕,繼續留在中國,為祖國做貢獻。

美國方面也拿她沒有辦法,不過還是給她保留了外籍院士的稱謂。世紀之初,李愛珍退休了,可是她並沒有離開實驗室,仍然堅守陣地,投入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研究中。她用她的無私奉獻打動了身邊所有人,用她的科學成就打敗了質疑她的人,直到今天,84歲高齡的她還在實驗室中超越自己。

往期文章精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