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世界系列:近代德國外交的轉變,從玩八個球到只玩一個球

樂藝會 發佈 2019-12-19T02:28:10+00:00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本內容即將在201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19世紀中後期,在「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年)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建立起了強大的德意志帝國。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

本內容即將在201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19世紀中後期,在「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年)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建立起了強大的德意志帝國。

德國的崛起徹底打破了歐洲維持將近半個世紀穩定的維也納體系,對所有的歐洲大國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引起了它們的警惕。

俾斯麥外交上縱橫捭闔, 使他成為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著有回憶錄《思 考與回憶》。


俾斯麥的大陸聯盟外交


從地緣戰略上講,德國可以說是歐洲列強中最差的,其處於歐陸中部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無論在哪個方向上都有著強大的對手。

西邊是世仇法國,東邊是羸弱但是巨大的俄國,西北是最強大的英國。

德國在其誕生的同時就陷入了巨大的戰略危機中。

所以統一之後,俾斯麥就制定了兩大基本外交戰略:一是避免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反德陣營,特別是避免兩線作戰狀況的出現;二是竭盡全力孤立法國。

德國維持著與俄國的傳統友好關係,與奧匈帝國則建立密切的聯盟關係。

為防止俄、奧兩國因為巴爾幹問題矛盾激化,俾斯麥先後通過1873年《德俄奧三皇同盟》、1879年《德奧秘密軍事條約》和《俄德再保險條約》加以約束,防止俄國和奧匈兩國脫離德國的外交軌道而自行其是。

為轉移法國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注意力,俾斯麥刻意推動法國積極開展海外殖民活動,為的是讓法國和英國去爭個你死我活。

果然,法國在東南亞和非洲與英國爭奪得不可開交,在突尼西亞又和義大利劍拔弩張。

法國因此不能在對德復仇戰爭中獲得英意兩國的援助,這正中俾斯麥的下懷。

1890年,已經登基兩年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正式主政, 並令俾斯麥辭職。他認為俾斯麥同盟制度過於反覆,故此廢 除了《再保險條約》,專注維持與奧地利和義大利的1882年以德奧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德奧同盟從1879年開始,一 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雙方都戰敗投降為止。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俾斯麥的外交策略把最大的精力放在歐洲大陸,極力維護歐洲大陸的均衡,避免過多地參與世界事務而導致與英國的利益相衝突。

但是德國自統一後,其經濟迅猛發展,對原材料產地和商品銷售 市場的需要與日俱增。

因此在俾斯麥去職之後,新興的製造業利益集團一直鼓譟建立強大的海軍,重新瓜分殖民地。

德皇威廉二世順應了這一要求,開始推行爭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俾斯麥穩健自製的外交政策被拋棄。

德國還嘗試與英國正式結盟以減少海外擴張的阻力,卻不管英國有無這樣的現實需要和是否符合英國的外交傳統。

而且最要命的是,當英國恪守其 「光榮孤立」傳統不願意和德國正式結盟的時候, 德國竟然試圖通過武力恫嚇和施加外交壓力的方式 來逼迫英國結盟。

例如,英布戰爭期間,德國通過支持布爾人來對英國施加壓力,卻適得其反。

同時, 德國擴建海軍的行為,嚴重威脅著英國的海上霸權,這是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最不能容忍的。

英國開始與法國和俄國調整在殖民地上的衝突,一致對付德國。

而德皇威廉二世在屢次遭英國拒絕之後,惱羞成怒,更加堅定了要把英國拉下馬來取而代之的決心。

德國外交的繼任者們缺乏俾斯麥那種「在空中同時玩八個球的能耐」,對德、奧、俄三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這三國與英國的微妙互動關係無法把握。

因此,只能推行一種相對簡單的外交政策, 那就是將德、奧同盟固定下來,放棄在俄、奧之間協調和制約的高難度義務。

同時,因為推行爭霸全球的「世界政策」,最終也與英國交惡。

布爾人紀念銅牌。布爾人是虔誠的加爾文教徒,自視為上帝的選民,天命他們來統治南非這片土地。因為反對英國對其土地的吞併,布爾人和英國人一共爆發三次戰爭。


「同時空 」:海權論

19 世紀末,美國人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 (1840—1914年)創立了「海權論」,概述了制海權理論。

他的理論適應了帝國 主義海外擴張的需要,受到熱捧。他的著作在英國被視為「國家的福音書」;在日本,被列為每個海 軍軍官的必讀書。

德皇威廉二世更是說:「我不只是 在閱讀這本書,我簡直想把它一口吞食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