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敗訴:「無印良品」商標中日之爭引爭議

滬江日語 發佈 2019-12-19T02:39:00+00:00

日語能力考備戰升級 免費領取價值399的備考禮包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二審判決認為「商標註冊有地域性限制,良品計劃方侵害了中國北京棉田公司的商標權利」,維持了良品計劃敗訴的一審判決。

日語能力考備戰升級 免費領取價值399的備考禮包

日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二審判決認為「商標註冊有地域性限制,良品計劃方侵害了中國北京棉田公司的商標權利」,維持了良品計劃敗訴的一審判決。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的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從17年到現在,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案塵埃落定,日方敗訴。

無印良品已在其天貓官網發布了「道歉」聲明。

其部分產品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

可以看到對於存在爭議的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相關商品已無法使用「無印良品」商標。

2017年12月,MUJI一審敗訴

從1999年11月17日開始,「良品計劃」向商標局申請註冊「無印良品」商標,指定使用在第16、20、21、35、41類商品或服務上,卻未申請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相關)商品上註冊「無印良品」商標。

半年後,中國公司在24類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

日本無印良品想通過官司搶回商標,但是反被北京棉田公司控告,稱其侵犯了本公司用在紡織品的「無印良品」商標權。無印良品敗訴。

再來回顧一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2001年,海南南華實業貿易登錄「無印良品」商標,核定可在坐墊、毛巾、枕套、床單等「24類」商品上擁有商標權。

2004年,「無印良品」商標讓渡至北京棉田。

2005年,良品計劃入駐中國。

2011年,北京綿田設立「北京無印良品」。2017年到2018年左右開展和日本無印良品幾乎一致的「無印良品Natural Mill」。

2017年12月,一審判決中良品計劃方面敗訴,良品計劃上訴。

2018年11月,兩家公司公開訴訟,良品計劃方面公布了當時狀況。

2019年12月,23審判決,良品計劃方面敗訴。

無印良品表示:「除該糾紛外,敝社和本次的訴訟對象棉田公司之間還有眾多糾紛。對於棉田公司手握的24類商品的『無印良品』商標權,我們將繼續用行政手段或訴訟來爭取商標的有效性,今後敝社也會用一切手段爭取回我們的權利」。

要注意:MUJI只是無法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相關)商品上使用「無印良品」商標,其他的品類依然還是正常使用。

合法卻丟人。在註冊商標的問題上,國內企業完全符合法律規定。法院的宣判也沒問題。但是搶注了商標後,做著抄襲的事,那對這一舉動該打個問號了。

名字相同、店內裝潢類似、商品種類相似的「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北京棉田公司開設)店鋪驚現於國內多地商場。

在天貓,搜索「無印良品旗艦店」出來的並不是我們熟知的日本MUJI。

在招商書上還公然用了「家喻戶曉」、「知名」的字眼。

(喂,你誰啊?)

這聲明怎麼有點「賊喊捉賊」的意思?

看一下這家店的評論,還有人以為買到的是日本的MUJI。

你提前註冊商標可以,但是搶注人家商標,然後做著山寨做的事,那不是惡意是什麼?

合法卻丟人,沒毛病。

在日本無印良品敗訴後,此新聞迅速上了微博熱搜,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點。

有人抨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認為這是赤裸裸的惡意搶注,輸了人心。

熱評第一

有人認為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註冊流程合理合法,沒有問題。

還有一部分人則更辯證地看待了這個問題。

此事也登上了日網新聞。得知這一消息的日本網友,當然是炸了。(被憤怒沖昏了頭腦)

熱評第一:不管中國的市場多大,機會有多麼多,趕緊從沒有法制的國家撤退吧。

看到這樣的留言真的很氣。法律本身沒毛病,是為了保護企業,有問題的是鑽空的部分人。底下也有人解釋這次審判是完全合法的,沒有問題。

現在的MUJI是很有名。但是2001年「海南南華實業貿易登陸了「無印良品」這一商標」,基於這一事實上的判決沒有問題的吧!

從日本大眾的主觀情感來講,無印良品畢竟是國民品牌,對於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覺得無法接受吧。

嘛這也是沒辦法。既然要進入中國市場就要有這樣的覺悟。靠商品的品質和服務一決勝負吧。

差不多可以考慮退出中國市場了。

也有相對理智的日本人辯證看待這件事。

和無印良品極其相似的「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店鋪,才是最有問題的吧。容易讓人以為是日本的無印良品。從打官司的角度看,無印良品應該從要求改變店鋪顏色、追加「日本」這樣的文字等角度發力,儘管會花費不少錢,要很多年,但是對手可能會先倒下。

雖然中國的這個店很像無印良品,但是先申請商標的是中國的企業,是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時沒做好調查工作。日本不也有拿下商標就像勝利了一樣的制度嗎?

其實,搶注商標這事,在國際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不完全統計,約有15%的中國知名品牌在國外遭遇商標搶註:其中在馬來西亞超過80件,日本超過100件,澳大利亞超過200件。

MUJI作為國際化的公司,沒有提前布局,提前申請商標,自身也肯定有一定的責任。這也給跨國企業的商標註冊問題敲響了警鐘。(被坑的案例還真不少)

「無印良品」的原意是沒有商標的優良產品,現在竟然為了商標而打官司,著實點諷刺。

本內容為滬江日語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