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癢」的科學解釋來了,愛情真的有保鮮期嗎?

米鬥文史 發佈 2020-01-01T02:40:43+00:00

反過來,說到分手又會用"七年之癢"來形容。"七年之癢"一詞最早源自於美國五十年代上映的一部電影,根據影片的故事情節,後來很多人把愛情和婚姻中的男女,因朝夕相處進入疲勞期而導致分手的原因,解釋為"七年之癢"。

人們形容愛情的期限,通常會說:一萬年。反過來,說到分手又會用"七年之癢"來形容。一萬年對比七年,想想相距有多大。"七年之癢"一詞最早源自於美國五十年代上映的一部電影,根據影片的故事情節,後來很多人把愛情和婚姻中的男女,因朝夕相處進入疲勞期而導致分手的原因,解釋為"七年之癢"。那麼時間對情侶來說,真的那麼可怕嗎?當戀愛中的情侶過了「七」年的保鮮期後,在彼此的心中就不再珍貴了嗎?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根據,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真相如何,愛情真的有保鮮期嗎?

研究人員從2000年開始對1000多對情侶進行長年的跟蹤研究,最後他們給出了一個讓大家鬆了一口氣的答案。研究表明,愛情在愛情中引發的大腦活動是能夠長期持續的,腦成像的結果也表明,有些人即使在經歷20年後的戀愛婚姻生活後,愛情還是如同年輕時一樣充滿活力。

雖然大部分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後,感情會從當初的狂熱轉為平和,但這並不影響幸福。

新的數據表明,一個深陷愛情中的人,他的大腦活動可在腦部愛情區域平均持續21年。這是一些人,他們同自己的伴侶生活多年以後,仍然像當初一樣深愛著對方,同樣也是痴情男女,一旦失戀後,久久不能忘記過去的原因。

2005年,隨著核磁共振技術的出現,研究人員使用對大腦掃描進一步揭開了愛情保鮮期的秘密。他們發現,如果一個人最近一段時間愛上另一個人,大腦中的腹側被蓋區就會被激活,就會時常出現心上人的影像。

這一區域控制著自然刺激物多巴胺的產生,它的活動度與初期階段熱戀的產生有關。科學家使用這項技術,對剛剛墜入愛河和長相廝守的戀人們做了監測,結果發現他們大腦腹側被覆蓋區域的大腦活動驚人的相似。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早期愛情和長期愛情的主要差異。長期相愛的人,他們控制冷靜和抑制痛苦的腦部區域活動比較活躍,而剛剛陷入愛情中的人,他們控制執著和焦慮的腦部區域比較活躍。不同的是,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人,似乎潛在更多益處,長期愛情里,執著、狂躁、焦慮的情緒已轉變為平靜,熾熱退去卻更加熟悉。

「選擇配偶時,一定要在愛的前提下循序漸進。」

研究小組的領頭人托馬斯·柯蒂斯教授說。他在另一項實驗,在對草原田鼠雌雄結合的研究中,也證明了人類長期配對的結論。草原田鼠是出名的終身一夫一妻制的小動物,和其他動物不同,它們絕不會三心二意,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於是研究人員取出了田鼠大腦中的腹側被覆蓋區,也就是能被愛情激活的人類腦中的同一區域,結果被實驗的田鼠將不再尋求配偶。

投射到人類身上,這說明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一旦被激活,從生理上是沒有期限的。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喜新厭舊的人,其實是這個人不夠愛你。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也可以說是人類最複雜的情感,是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一道難題。但在科學的方法下,至少可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七年之癢」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那也許只是別人移情別戀時的藉口,而不是倆人分手的客觀理由。對於兩個真正相愛的人來說,時間不是絆腳石,恰恰是珍惜對方的最好的見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