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23座儲氣庫開足馬力保障今冬明春供氣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發佈 2019-12-19T05:24:46+00:00

相國寺儲氣庫集注站。工作人員正在儲氣庫現場巡檢。進入冬季,用氣量大增,天然氣「保供戰」打響。12月18日,西南地區首座地下儲氣庫——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相國寺儲氣庫,正在全力採氣,保障供應。作為目前國內日調峰採氣量最高的儲氣庫,相國寺採氣量穩定在日產1500萬立方米以上。

相國寺儲氣庫集注站。

工作人員正在儲氣庫現場巡檢。

進入冬季,用氣量大增,天然氣「保供戰」打響。12月18日,西南地區首座地下儲氣庫——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相國寺儲氣庫,正在全力採氣,保障供應。作為目前國內日調峰採氣量最高的儲氣庫,相國寺採氣量穩定在日產1500萬立方米以上。

22年前,中石油組建我國第一個儲氣庫研究機構,支撐中石油快速建成23座儲氣庫,調峰保供年產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形成了儲氣庫選址評價等關鍵技術。日前,中石油23座儲氣庫日產氣量突破1億立方米,相當於6700多萬戶三口之家一天的生活用氣量。為保障天然氣供應,中石油開始了新一輪儲氣作業,啟動儲氣庫擴容工程,挖掘儲氣庫的儲氣潛力,進一步提高低溫季節的保供能力。

全力保供中石油23座儲氣庫開足馬力

相國寺儲氣庫位於川渝地區的華鎣山南麓,為保障天然氣供應發揮了調峰採氣的重要作用,成為川渝地區天然氣市場供應的「穩壓器」。相國寺儲氣庫距離重慶市區約60公里,選址於進入後期開採的相國寺氣田。該氣田勘探始於1960年,1977年在相18井加深鑽探發現石炭系,喜獲高產氣流,揭開了川東石炭系氣藏的神秘面紗,成為四川油氣田主力供氣層,相國寺氣田也進入高產能階段。至2010年底,相國寺氣田為川渝貢獻了超過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隨著資源枯竭,相國寺氣田因其蓋層和斷層封閉性好,儲層分布穩定、滲透性好,儲氣空間大、水體封閉,距離目標市場近等優勢,便由採氣轉型為儲氣。老氣田由採到儲,搖身變為深藏地下逾2000米的天然氣「糧倉」。

11月22日,相國寺儲氣庫正式開啟今冬明春調峰採氣,目前日產氣1500萬立方米以上。儲氣庫集注站站長吳利介紹,相國寺氣田就像一個「罐頭」,罐內的東西吃了但罐子還在,儲氣庫就接著利用這個罐子,在用氣較少的夏天重新注入並保存來自各地的天然氣,進入冬春季用氣高峰期再進行採氣,將其運送到需要的地方。

吳利介紹,自今年3月15日開始注氣到10月8日注氣結束,相國寺儲氣庫庫存氣量達41.35億立方米,占設計庫容總量的97.06%,注氣期末庫存量創歷年以來新高,為今冬明春調峰採氣蓄足了能量,預計本次調峰採氣量將超17.3億立方米,日最大採氣量將再次達到2000萬立方米以上,力保今冬明春川渝地區和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供應。

地下儲氣庫是當今儲存天然氣用於季節調峰、事故應急、戰略儲備的主要方式。1997年10月,中石油組建我國第一個儲氣庫研究機構,支撐中石油快速建成23座儲氣庫,調峰保供年產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形成了儲氣庫選址評價等關鍵技術。今年11月15日,中石油23座儲氣庫完成了設備檢修作業,164口井陸續開井採氣,整體負荷率90%以上。這意味著中石油23座儲氣庫的日採氣量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據統計,中石油23座儲氣庫已注氣81.9億立方米,庫存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

填補空白儲氣庫技術標準啟動制定

近日,中石油牽頭的中國儲氣庫技術標準委員會在重慶成立,負責我國儲氣庫選址、建設、運營等領域行業標準的研究、制定、管理工作,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適合我國實際的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該委員會的成立,將有效推動儲氣庫業務的科學、創新、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智能化管理和安全生產。

儲氣庫是商品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人工氣田,用於平衡季節用氣峰谷差、應對長輸管道突發事故、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近20年間,我國已建成儲氣庫27座,採氣能力超過120億立方米,形成了複雜地質條件下儲氣庫建設的技術系列。

國家出台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加快儲氣設施建設的意見,吹響了補足儲氣調峰短板集結號。去年9月,中石油組織完成「儲氣庫項目設計、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彙編」,填補國內儲氣庫建設和管理規範的空白,奠定我國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的基礎。之後,中石油立項研究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基本確定了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的編制原則、思路和關鍵內容,在徵求中石化、中海油及相關單位的意見後,形成了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組建儲氣庫技術標準委員會。

從頂層設計看,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包括選址與方案論證、工程設計、建設施工、生產運營、廢棄處置等5個專業方向,目前設計了53個標準。2020年將首先開始儲氣庫術語、儲氣庫選址評價推薦做法、氣藏型儲氣庫容參數設計方法、鹽穴型儲氣庫地面工程設計規範等15個標準的研究工作,投資超過200萬元。

儲氣庫技術標準委員會有48名成員,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科院、石油高校以及北京燃氣等41家單位,涵蓋了國內全部儲氣庫研究機構和建設、管理、投資單位,高級工程師占95%,並有院士1人、博導5人。

儲氣庫技術標準委員會成立,是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儲氣庫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湯林說,當前要儘快建立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聯絡、交流研討等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完善頂層設計,並落實相應的責任單位、責任人,推進儲氣庫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進入實質階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