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幾近腰斬!新能源汽車未來還好嗎?

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發佈 2019-12-19T17:42:55+00:00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6%和4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3%和54.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6%和4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3%和54.4%。據行業相關統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數月呈下滑趨勢。作為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近幾年飛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難道已漸入「疲態」?未來的動力汽車,真正的「動力」在哪裡?


規模與效益發展遭遇瓶頸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發展正處在關鍵階段,同時面臨著嚴峻的規模與效益發展瓶頸。在近期召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與政策研討會」上,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需要培育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相對穩定和可預期的政策,需要有效發揮市場引導作用,同時更需要政企合力、協同創新和共同推進。


從今年新能源汽車的月度銷量走勢來看,今年6月,我國車市恰逢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和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新能源汽車以15.2萬輛的月銷量迎來全年銷量高峰。而從7月開始,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持續走低。即便是在「金九銀十」,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沒有起色。 

而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連續5個月的下滑,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後勁不足,主要受到政策補貼退坡、國六國五車型切換以及宏觀經濟等因素干擾。


唇亡齒寒,成本與設施配套環環「相剋」

新能源市場的疲軟會波及到配套的動力電池和充電樁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據行業人士分析,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動力電池的成本問題無法解決,導致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也是阻礙純電乘用車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相關統計數據,10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6.7GWh,同比下降5.4%,環比下降12.8%。其中三元電池產量為4.0GWh,占總產量59.3%,同比下降8.5%,環比下降16.3%;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為2.7GWh,占總產量39.8%,同比增長0.2%,環比下降7.4%。

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由於國家補貼政策向這一領域傾斜,今年10月,公共類充電樁較上月增加1.2萬台,同比增長68%。據統計,全國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台,共有特來電、星星、國家電網等8家充電樁企業。這8家充電樁企業運營的充電樁數量占總量的89.8%,其餘的運營商占總量的10.2%。


結構升級明顯,需求仍存

1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並於12月3-9日公開徵求意見。按照25%的銷量目標,預計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以上,目前看2019年是近130萬台,因此2019到2025年複合增速超過33%。氫燃料在乘用車很難突破,主要是公交和城市物流車的探索。增程式插混是商用類車型的機遇,純電動依然會是新能源汽車的絕對主流發展方向。 



此次徵求意見稿中,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目標定為:「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運行,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


更多化工信息請關注微信:中國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本文僅供參考、交流。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