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做到這3點很重要,聰明家長要知道

小c育兒家 發佈 2020-05-11T11:29:14+00:00

明明白天有時間卻不願意去做,非得拖到晚上,等到晚上的時候,又會嚷嚷著自己很困,不想寫作業,但是真的讓他去睡覺,他又不願意。

最近我朋友遇到了一個問題,他們家的孩子作業老是喜歡拖著。明明白天有時間卻不願意去做,非得拖到晚上,等到晚上的時候,又會嚷嚷著自己很困,不想寫作業,但是真的讓他去睡覺,他又不願意。對此,我朋友覺得很無奈,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自己去完成作業,不需要父母們的提醒?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會那麼的自律?

其實我朋友家的孩子所出現的問題,可以算是大多數孩子的「通病」了。很多孩子在做事情之前,經常會保持的一種想法,那就是這個事情等一會兒再做就好了。他們經常會因為對時間沒有什麼概念,和自己的情緒所影響,而忽略自己本來應該要做的事情。

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需要父母們多去跟孩子配合,同時再結合一些方法來增加孩子對自己生活的「控制力」。因為說到底自律也就是孩子的自控力提高了,所以他們才會有自律的好習慣,所以要想讓孩子自律,父母們的當務之急是讓孩子學會計劃自己的每天任務。

不過在培養孩子自律的之前,父母們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第一,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保持尊重。

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會習慣性用一種發號施令的方式去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會時常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是有能力去決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有的時候因為會可能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導致於他們所做的決定不夠完美,但是這並不是父母們不去培養孩子自我意識的理由。

就像自律一樣,自律從來都不是父母們單方面去要求孩子就能夠做到的事情,只有讓孩子了解到自律這件事情的快樂,讓他們感受到這件事情的有趣之處之後,再讓他們進行這樣子的事情,在這樣子的正向反饋裡面,孩子們自然就越來越喜歡自律,這件事情自然也會慢慢的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所以適當的把選擇權,決定權,思考權交給孩子是更有助於孩子去成長的,也更加能夠增加孩子們對這件事情的責任心。

第二,要記得多鼓勵孩子,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式」關心。

要想讓孩子學會自律,那麼父母們要做的就是「減少」對這件事情的關心程度,可能有一些父母在看到這一點的時候,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這樣子不就讓孩子又變得像以前自由散漫了嗎?

其實這裡所指的「減少」關心,不是讓父母們完全不關注,而是要讓父母們不要用一種嘮叨式的方式去關注孩子,這樣子的方式只會打擊孩子對於保持自律的積極性。所以在培養孩子自律習慣的過程中,父母們千萬要記住一件事情,就是不要過分關注孩子,這樣子的方式,不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律,反而會讓孩子因為對父母嘮叨的原因,而對自律這件事情產生逆反心理。

其實是當孩子剛開始學著去自律的面對生活的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自信心和滿足感,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去鼓勵孩子,不要對孩子進行挑剔,也不要時常去嘮叨孩子。父母要做的是信任交給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回復給父母們一個滿意的答卷。

第三,在督促孩子自律的過程中,父母們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則。

知道為什麼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他們會不斷的去指責,或者是指出孩子身上的缺點,卻時常忽略自己身上的缺點,就比如說有些父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可以自律一點,但是自己卻沒做到。

就比如說,有一些父母經常會以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太長,對他們的眼睛不好的說法來收回孩子的手機。但是在陪伴孩子或者是輔導孩子學功課的時候,自己卻一直在玩手機。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太「嚴格」,甚至於出現「他們自己都沒有遵守,自己都沒有去做到,卻不斷的要求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做法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同時孩子還會產生不服氣的心理,進而導致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甚至老是跟父母作對的情況出現。

父母們可以通過以下3點來幫助孩子:

第一,和孩子們一起計劃整個家庭的計劃表。

要想讓孩子開始對自律感興趣,開始對做計劃這件事情感興趣的話,父母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學會去計劃事情,而在教會孩子們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之前,父母們可以先從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些大的家庭活動的計劃開始,先使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可以先讓孩子對於做計劃這件事情有一個整體的框架,而且會讓孩子對做計劃這件事情產生興趣。

剛開始做家庭計劃的時候,可以以一個月為界限來開始計劃,先找來全部的家庭成員,一起來開家庭計劃小會,然後再讓每個人都說一個自己這個月特別想跟大家一起做的事情,這個計劃最好是能夠包括全體成員的。在經過全員同意以後,再把活動加入到這個月的活動計劃裡面。

選取活動的個數:最好以2~3個為主,可以把時間安排到周末,用兩三個的原因是有的時候可能會有突發情況,那麼就可以及時的進行調整,來儘量的保證這個月的出行計劃是沒有被影響的。

多執行幾次以後,等到孩子對於寫計劃表這件事情比較熟悉了以後,就可以進行一整年的家庭計劃,然後在完成討論以後,把每一個的計劃都放到相應的月份裡面,最好可以把這種計劃寫在日曆表或者是一個公用的時間表上,這樣子可以讓大家都非常了解以後的計劃。

家庭計劃表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加整個家庭的聯結,同時也會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對這個家有更強的歸屬感,其實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吵架的情況出現的頻率。

第二,讓孩子學會制定自己的每日計劃表

制定每日計劃表與家庭計劃表不同,每日計劃表的時間會更加的嚴格和細分,這就可以鍛鍊孩子們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和對時間的看法。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會不自律或者是做事拖拉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他們時常不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所需要花的時間,那就導致於他們時常會因為,一種盲目的樂觀,而導致於他們最後會出現作業做不完的情況。

填充時間表:先劃分時間塊,時間區間可以以一個小時來進行劃分,然後在寫計劃之前,先讓孩子決定自己起床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再一步一步填充每一個時間區間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在孩子學著去寫自己的每日計劃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的給予援手,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的表達能力沒有那麼的強,所以會導致他們時常在做計劃,這件事情上找不到重點,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們去幫助孩子。制定每日計劃表,不僅是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律,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去了解自己平時做事情所需要花的時間,其實在這樣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慢慢就會意識到時間的珍貴,就不容易會出現做事拖拉的情況。

第三,當孩子沒有完成當天的任務的時候,父母們可以適當的去提醒孩子。

父母可以當孩子準備編寫第2天的日程表的時候,可以跟孩子提醒到今天的某一些任務沒有完成,去想一想在明天的計劃裡面是否要加入這些計劃,這樣子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去思考自己的選擇,同時孩子也會去衡量怎麼樣的做法是最適合自己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