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萬輛目標無望 北京現代或迎來年銷量3連降 產品布局成難題

有車club 發佈 2019-12-19T08:10:11+00:00

作為一個北京土著,除了自家車以外,似乎乘坐得最多的汽車便是北京現代伊蘭特計程車。然而作為北京計程車最大的供應商,北京現代在車市上卻處在了尷尬的局面。

作為一個北京土著,除了自家車以外,似乎乘坐得最多的汽車便是北京現代伊蘭特計程車。然而作為北京計程車最大的供應商,北京現代在車市上卻處在了尷尬的局面。

銷量下滑明顯 90萬輛目標成笑話

2013年-2016年,北京現代曾連續4年進入「百萬輛俱樂部」,但自2016年起銷量跌破百萬輛,2017年和2018年銷量分別為82萬輛、79萬輛,並且銷量還在持續下跌。

據乘聯會最新綜合銷量數據統計,11月,北京現代銷量為5.54萬輛,同比下滑16.7%,前11月累計銷量為62.37萬輛,同比下滑5.4%。目前,北京現代僅完成90萬輛年銷目標的69.3%,已跌出國內車企銷量前10名榜單。

以目前北京現代的銷量來看,如果達到90萬輛年銷量目標,12月就要達到27.63萬輛,顯然這是無法實現的。就眼前來說,如果北京現代不希望年銷量三連降,那麼12月也需要賣出16.63萬輛,以11月的銷量來看,實現難度依然較高。

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北京現代實現營收2.7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6億元),營業虧損為125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5億元)。

今年1月,北京現代還因產能大幅閒置被曝「裁員」風波,但被官方否認。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裁員」的真實性。

北京現代五個工廠的年產能達165萬輛,就目前而言其產能利用率還不到50%,北京現代的銷量依舊不容樂觀。

四代同堂 傷了消費者的心?

曾經的輝煌場景不復存在,還記得那時悅動銷量的火爆,那麼北京現代到底是從何時開始不受消費者喜愛的呢?

這要從北京現代最火的一款車「伊蘭特」來說,進入國內的首款伊蘭特,也是韓國的ELANTRA的第6代車型,進入國內直接音譯的車名。伊蘭特的同時期可選擇的合資車並不多,所以在同級車,甚至整個車市上都有著不錯的銷量表現。

之後,伊蘭特迎來了換代,換代車型也是我們熟悉的北京現代悅動,而這時伊蘭特依舊在售賣,並且兩車都有著不錯的銷量;悅動換代後是朗動,憑藉著較寬的車身和流暢線條,得到年輕消費者喜愛;朗動換代後也就是領動。當然,其實我想說的不是它們的名字,而是領動在上市後,伊蘭特依舊在銷售,到了今天悅動依然可以買到,也就造成了我們常說的「四代同堂」局面。

「四代同堂」簡單來說就是不想放棄車款更低的市場,但給消費者帶來的就是老舊技術。其實很多關注汽車或去過韓國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韓國本土現代車型要比國內先進。沒錯,北京現代生產的部分車型本就是韓國接近生命末期的車型,再加上「四代同堂」,當年你買到的新車可能是別人已經快要報廢的。

現代其實並不是不重視中國市場,但更老的平台會為北京現代帶來更高的利潤,所以在2016年以前北京現代都是「春風得意」。但即便中國汽車行業起步較晚,依舊有很多更新、更好的產品推出,北京現代被德系、日系等競爭對手「打得體無完膚」,所以它們又生「妙計」。

產品持續低端化 中高端難突破

既然拼不過合資車企,那麼北京現代就選擇把車輛定位拉低,在價格上同時競爭合資與自主車企,北京現代也似乎失去了自信。

現代新一代iX35在上市時就意圖明顯,起售價不到12萬元,意圖明顯。要知道同年份的哈弗H6、吉利博越等主銷車型的價格也在12萬元左右;同年份的本田CR-V、豐田RAV4等主要車型價格則在20萬元左右。iX35比同級合資車價格低很多、比自主合資車價格也沒高多少,要知道上一代iX35在剛剛推出時頂配要超過24萬元。

同時,剛剛上市不久的新一代iX25也取消了此前的1.6L與1.4T發動機,從而全系採用1.5L發動機,把頂配車型價格控制在14萬元內。這是很多人可能就在想了,價格便宜不是更良心了嘛?為什麼依舊賣不好?

價格低換來的就是車輛檔次的下降,不止是表面上的降價。以現款iX35為例,相比上一代車型在車輛用料上大幅度縮水,動力也進行了降低,在行駛質感上相差甚遠。同時,新一代iX25也在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有了終端7000元的優惠。同時,北京現代還推出了入門車型不足5萬元的瑞納,用來打通更低端的市場。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而不是價格。多個主流自主車企已經開始了品牌向上的道路,像北京現代「品牌向下」的做法顯然與市場需求是相反的,市場表現不佳也實屬正常。

產品低端化帶來北京現代品牌溢價也不復存在,在產品中高端化的道路上更加艱難。舉個例子,同樣級別的中型7座SUV,北京現代勝達入門車型20萬元出頭,並且需要優惠才有人買;同級別的長安福特銳界頂配車型接近40萬元,而廣汽豐田漢蘭達加價、等車的現象同樣說明了產品的高度認可。

品牌難以中高端化的現象在北京現代決定錯位競爭時就已經註定,這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同時,在汽車質量的把控上,北京現代也並未做到位,今年8月,北京現代召回2015年8月17日至2018年9月18日期間生產的搭載1.6T發動機的全新途勝汽車,共計40.04萬輛。召回車輛在持續低溫環境下短距離行駛時,抑制發動機機油液面增高效果不佳,並會使車輛的動力性下降。這是北京現代二次召回該批次缺陷車型,上一次的召回時間為去年10月26日。

產品力低 中規中矩不具特點

除去以上幾款「自降身份」的車型,北京現代其實同樣具備有競爭力的車型,比如爭議較多的菲斯塔。

菲斯塔可以說是目前北京現代在售車型中最具特點的車型了,1.6T發動機超過200馬力,絕對是運動車愛好者不錯的選擇。但菲斯塔也只是有「特點」了,除了動力強以外,菲斯塔在外觀上飽受爭議,曾經現代高顏值的傳統也在這一代設計語言上出現了問題。但你可能說外觀是仁者見仁的問題,那麼菲斯塔的內飾則絕對能打敗一半消費者,超大黑邊的中控屏仿佛讓你回到5年前車機大屏剛剛興起的時代,廉價感較強。

除了菲斯塔以外,北京現代也找不出太有特點的車型了。SUV車系的iX25與iX35已經自降身份,只有轎車的領動等車型還憑藉高優惠有著超過1萬的月銷量。但領動卻沒有吸引消費者的特點,如果不是價格和品牌,很難會有人選擇它。

目前北京現代的產品在價格上確實很「漂亮」,但隨著自主品牌車型的進步,曾經北京現代的顏值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並且自主品牌汽車行駛品質也並不差,配置還更高。相比合資車型日系、德系來說,北京現代汽車保值率更低,並且少了穩定的質量;相比法系、美系車型來說,北京現代汽車在行駛品質上則差了不少。正是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產品力,導致北京現代銷量一落千丈。

電動化發展慢 難打入市場

在燃油車上已經不具備優勢,在新能源的發展上,北京現代依舊落後一步。早期推出的伊蘭特EV是基於悅動打造的純電動車型,在續航上不盡人意。

同時,北京現代也推出了領動PHEV、索納塔PHEV等車型,兩台車在價格上卻不像燃油車那麼親民,相比自主品牌PHEV車型價格更高;相比合資競品在產品上又不具優勢,所以銷量依舊慘澹。

北京現代第二款純電動車型的推出則比對手晚了不少,於今年剛剛推出的昂希諾純電動在銷量上依舊錶現不佳,在外觀上並未摒棄昂希諾燃油版不受歡迎的設計,續航表現與競品相比也是中規中矩。

在燃油車上北京現代走錯了路,在新能源上又不具有競爭力,同樣很難打入市場,北京現代的產品布局不容樂觀。

寫在最後

其實根據銷量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北京現代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錯誤的產品規劃是一大因素,但想要真正挽救銷量還是要推出真正適合消費者的產品,而不是技術老舊、質量百出的老舊產品。最後也希望北京現代在銷量三連跌之後能找到正確方向,早日挽回尷尬局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