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略專家:核武器數量多少依據什麼?與美俄相比中國核武差距在哪?

祖國瞭望 發佈 2020-05-13T03:36:22+00:00

現役核武器系統的發射成功機率,突防能力,抗干擾能力,呈爆機率,服役有效期,中程、遠程及洲際飛彈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當量核武器對不同性質目標的毀傷能力等。


文/楊承軍

我國決策核武器的發展數量及力量規模,歷來都經過非常的縝密研究論證,決策也極其慎重。其主要依據:

一是相關國家因素。包括可能的核作戰對象和潛在對手;可能對我國發起核攻擊的時機、規模、強度及持續時間;我們需要反擊目標的精確坐標、性質、抗力及摧毀需求;這些目標的抗力及反導能力;相關國家的綜合國力及核潛力等。

二是現役武器因素。現役核武器系統的發射成功機率,突防能力,抗干擾能力,呈爆機率,服役有效期,中程、遠程及洲際飛彈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當量核武器對不同性質目標的毀傷能力等。

三是實現可能性。國力及軍費能夠提供的條件,現實提煉及生產加工能力,對現役武器局部的更新改造,武器數量與基本火力單元、基本作戰單位、保障部分隊的協同配套情況,指揮控制手段及層級編制等。

四是我們的不足。與世界核大國相比,我國差距有兩個,一是數量比他們少,二是還沒有形成「三位一體」作戰平台。

針對上述情況,常年奮戰在核領域的科學家們,在縝密論證和精確計算的基礎上,提出不同射程核武器發展數量、毀傷能力、力量規模需求;對服役期滿的核武器進行檢測並提出可否繼續服役的結論;根據國際核形勢的變化,提出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發展規劃、指標及補充完善報告;軍委、總部據此進行諮詢並決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