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們」如何抵抗?特斯拉Model 3國產標準續航試駕測評

每日侃車 發佈 2020-05-08T02:22:29+00:00

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們在新能源市場粉墨登場,但都很難對電動車的領軍人物特斯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Model 3作為特斯拉目前最紅的「明星」車型,憑藉前衛的造型、親民的價格、領先行業的自動駕駛技術,收穫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擁躉。

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們在新能源市場粉墨登場,但都很難對電動車的領軍人物特斯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Model 3作為特斯拉目前最紅的「明星」車型,憑藉前衛的造型、親民的價格、領先行業的自動駕駛技術,收穫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擁躉。在上海超級工廠建成實現國產後,Model 3在2、3月份銷量持續走高,其中3月份銷量更是破萬達到了10160輛,成為了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的霸主。我們在去年對於進口的Model 3進行過試駕測評,也很期待國產車到底表現怎樣?近日我們對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進行了試駕,重點看看國產版與進口版有什麼區別。

從去年開始,關於特斯拉產品價格就成為熱門話題,一方面是因為特斯拉的價格體系很特殊,一方面是受到補貼的影響。4月份,受到補貼的影響,國產Model 3的補貼後售價增加了5000元,而很快在五一期間,特斯拉就宣布Model 3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的指導價由原來的32.38萬元下調至29.18萬元,補貼後價格也相應地由原來的29.91萬元下調為27.16萬元。對於補貼政策30萬元的價格紅線,特斯拉自然要去爭取符合條件,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言歸正傳,Model 3國產版與進口版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我們先從外型說起。

前臉與進口版完全一致,封閉式前臉採用極簡設計風格,一道彎折的稜線就形成主視覺效果,很簡單也很酷,突顯前衛的科技感。

仔細看,能從側腮部分找到區別,進口版全系標配LED前霧燈,而國產版的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則將霧燈改為了亮黑色裝飾條,其餘兩款國產高配車型均配備有LED前霧燈。

側面造型也沒有變化,前後懸看上去非常短促,車身腰線依然修長富有力量感。車頂採用大曲面造型,與掀背式後尾箱完美融合成一體,營造出動感十足的溜背造型。依舊採用隱藏式門把手,翼子板側後攝像頭和B柱隱藏式側前攝像頭,這些已經成為特斯拉獨有的風格。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694/1850/1443mm,軸距為2875mm,與進口版尺寸完全一致,軸距並沒有因為國產而加長,緊湊的車身為優異操控性能打下良好基礎。

國產版車型的四門車窗和C柱三角窗玻璃由原來進口版的聖戈班換成了中國品牌的福耀玻璃,而前後風擋和車頂玻璃則依然是法國老牌玻璃品牌聖戈班,可能是因為車頂玻璃對於隔熱和隔紫外線有更高的要求。

飽滿的尾部造型也與進口版基本一致,充分的車體高度看上去很像一台GT轎跑,立體感十足的鴨尾式尾翼是點睛之筆,不僅增加了美觀度,還增強了空氣動力學性能。尾燈造型與Model X很相似,黑底+紅燈帶的組合不僅看起來運動,夜間點亮後的辨識度也非常高。

尾部的主要差異是國產版車型左側標註有「特斯拉」品牌中文標識,表明了國產身份。當然,和購買北京奔馳、華晨寶馬的車主一樣,相信不少朋友也會將這個「特斯拉」中文標識摳掉,讓人傻傻分不清楚是國產還是進口。

車廂內部,國產版也是完全保留了進口版的布局風格,這套遵從極簡主義的內飾完全不同於市面上的其他車型,高度的集成化電氣構架讓它不再需要單獨的實體按鍵,幾乎所有功能都可以用螢幕上的菜單和方向盤上滾輪來操作。在車廂內部,你很有可能因為突然消失的按鍵而手足無措,但一旦開始習慣了螢幕和滾輪的控制組合,又會感受到一切都是那麼奇妙,仿佛是未來的產品走入現實世界,我們想特斯拉的產品之所以讓人體驗後就難以忘卻,正是因為它完全擺脫了傳統車企的控制邏輯,而實現這些正是因為底層構架上的巨大差異。

與進口版主要的不要同點體現在車機內部的軟體方面,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國產版的車機系統升級至V10版本,並且新增了一些本土化的應用,內置有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這樣的視頻軟體和喜馬拉雅聲頻軟體,同時還配套有特斯拉的中文使用教程,徹底滿足了車內的影音需求。

車機系統還提供了豐富的遊戲項目,除了星露穀物語這樣的農場類遊戲,最有意思的當屬賽車遊戲,直接通過方向盤來操控遊戲內的賽車,充分展現了特斯拉Model 3的娛樂精神。不過我們在玩賽車遊戲的時候發現,方向盤轉動時與車輪會隨之轉動,這樣原地打方向盤對於輪胎可能會有一定的損傷,如果能夠採用離合式方向盤在遊戲時斷開與車輪的連接,就更完美了。另外,國產版車型新增了一個《茶杯頭》遊戲。

排放測試模式是一個超級有娛樂精神的軟體,開啟後能夠通過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或轉動方向盤來播放「屁聲」,除了能選擇不同種類的「屁」外還能選擇播放喇叭的位置。試想一下,和朋友們一起出遊時,利用該功能來製造某人放屁的假象,氣氛瞬間就活(尷)躍(尬)了起來。

國產版車型的後排座椅的傾斜角度更大,個人感覺坐墊也要更加柔軟,整體的乘坐感和包裹感要優於進口版車型。

國產標準續航版搭載永磁同步單電機,取代了原來進口版車型的交流異步單電機,最大功率由原來的175kW(238Ps)提升至202kW(275Ps),最大扭矩不變仍然是375Nm,0-100km/h加速依舊為5.6秒。電機對於油門的響應極為迅速,而且扭矩輸出的大小與油門深度的對應關係也非常線性,大約1/5油門深度,已經有足夠的扭矩推動車身輕快的加速,日常駕駛輕鬆簡便提速超車都很輕鬆。而當踩下地板油時,即使在標準模式下,強大的扭矩使車輛彈射出去的瞬間推背感足以讓人產生眩暈感甚至是耳鳴感,那種極快的瞬時加速和安靜質感是汽油車無法比擬的。

國產版和進口版一樣,提供舒適、標準、運動共三種轉向模式調節,我們之前試駕進口車型感覺在舒適模式下轉向阻力依舊很大,日常使用可能有些不夠便利。而國產車型的舒適模式方向盤會明顯變輕,而且有一定的虛位,日常駕駛不至於讓人太過緊張。而在標準和運動模式下,方向盤依然顯得沉重而靈敏,適合快速駕駛和連續過彎。在運動模式下,你會很希望行駛在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相當有分量的手感帶來精細的轉向角度控制,超大的轉向比設定使得方向盤的扭動範圍很小,連續左右劈彎轉動角度控制得也很小,真的讓人愛不釋手,感覺就像是在駕駛一台卡丁車,車身對於方向盤的轉向指令響應迅速而精準,轉向過程就如砍瓜切菜般暢快,而電池帶來的低重心與緊緻的懸掛也讓車身過彎更加利索。還記得有人說駕駛電動車是沒有靈魂的,我們猜測他很有可能沒有駕駛過Model 3。

進口版車型硬朗的懸掛曾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保證了激烈操控時車身的剛性與靈敏度,但於日常使用而言多少還是有些不夠舒適。國產車型除了讓座椅變得更柔軟,懸掛的調校開始有些硬中帶韌的感覺,尤其是通過減速帶時懸掛顯得更有彈性,能夠吸收不少震動,但在過彎和變線時又能保證足夠的穩定,不會出現前後左右的晃動。再有就是在整車的NVH表現上,我們感覺中高速行駛時的路噪有所降低,雖然我們這台試駕車換裝了高配車型的19寸輪轂,胎壁更薄,但實際感覺胎噪比進口車要小,行駛舒適度有所提升。

我們都知道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是特斯拉的精髓,通過8個攝像頭把車身周圍的畫面拍攝下來並利用算法投射到螢幕上,電腦會自動輔助實施轉向、加速和制動。國產版車型在應用最新的軟體後,可視化駕駛能夠顯示車輛周圍的多種不同物體和車道線。通過推動或捏合可視化駕駛畫面,可臨時調整視角及縮放比例。停止操作一段時間後,可視畫面將恢復至默認狀態。另外,特斯拉是最早實現車輛主動變道輔助的,變道的過程有三種模式可選,還可以選擇是否需要人工確認,以及變道提醒模式。在V10版本上,可視化自動輔助變道現可突出顯示車輛即將進入的相鄰車道,啟用自動變道後,相鄰車道會變成藍色,車輛駛向的目的地將以白色呈現。另外,在國產版車型上增加了單踏板模式,通過收放油門踏板來控制車速,帶來全新的控制方式。

從去年開始,特斯拉最新的軟體增加了智能召喚功能,通過APP開啟該功能後,車輛可自動駕駛至車主所在處或是指定位置,長上圖中可以看到,停車位距離和召喚距離都是調整的,側邊的距離也有兩種模式,這樣就保證了車輛在自動進出車位時的安全性。特斯拉在未來或將推出「反向」智能召喚,車主在停車場電梯口位置下車,車輛就可以自己去找車位泊車,哪怕在停車位緊張的商場,車輛也可以自動游弋找位,節省了車主的時間。

國產版在電池方面有所改變,不再使用松下的三元鋰電池,而是採用了LG提供的三元鋰電池,電池的容量也縮減至52kWh。續航方面,國產標準續航後驅版的NEDC綜合續航里程為445km,比起進口版的480km減少了35km。雖然445km續航里程在目前國內新上的電動車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但從大多城市用車的使用環境看,卻是非常合適的。大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普通白領的每日通勤里程最長的是北京,平均為13.2公里,我們就算每日往返行駛30公里。對於445km的續航,保證有30%的剩餘電量,有效行駛里程為300公里,可以保證10天使用,就算加上周末郊遊出行,一周充一次電也基本可以勝任。即使出行比較頻繁,現在市區內的充電設施也非常齊全,隨時都可以補電,也沒有問題。而且,即便是省內出行,單趟300-400公里的旅程,因為高速可以充電,一般地級市充電也很方便,都是完全可以勝任的。所以,我們覺得只要不是經常跑長途的用戶,標準續航版的行駛里程是非常合適的,價格也要便宜得多。

侃弟點評:

此次試駕,國產版Model 3標準續航版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就是「真香」,不僅是價格越來越親民,產品的整體表現保留進口版的味道,只是在諸多細節上開始有了本土化的感覺,我們認為這些細節的升級使得國產車型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顯示出對於中國用戶的尊重。整體而言,這是一台既實用又充滿娛樂精神的產品,對於當下的年輕用戶有著難以抵抗的誘惑力,是最適合「後浪們」的電動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