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娛樂圈偶像應援,簡直一針見血,肖戰轉發評論

圈外扒姐 發佈 2020-05-14T03:48:11+00:00

5月13日晚,人民日報在「畫里有話」話題之下,評論了娛樂圈偶像應援現象,其一針見血地指出: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盪起粉絲群體的正能量。

5月13日晚,人民日報在「畫里有話」話題之下,評論了娛樂圈偶像應援現象,其一針見血地指出: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盪起粉絲群體的正能量。

作為當事人的肖戰轉發並評論了這條微博: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

那麼,人民日報評論娛樂圈偶像應援的背景是什麼呢?

5月10日,網上突然曝光了一條江蘇宿遷沭陽一位小學老師組織全班小學生為偶像肖戰應援的視頻,娛樂圈一片譁然。

隨後,多家官媒相繼發聲評論,肖戰也進行了回應。

了解了這個背景之後,扒姐詳細地為大家深度解析一下:娛樂圈偶像應援是怎麼出現的?

有趣的是,人民日報早幾年曾評論過小鮮肉,放在此處也非常合適:從深圳富婆到韓國整容,再到影視流量。

1978年,中國一位偉大的老人用朱筆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個圈正是深圳特區。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在得到極大發展的同時,娛樂產業發展迅猛。

彼時,門戶大開的中國跟鄰居日韓兩國交往最為密切,日韓發達的娛樂業對中國影響巨大,我們常說的「日熱」、「韓流」肆虐,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深圳的經濟騰飛了,深圳的女人們有錢了,就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精神享受」。這時,乾淨陽光、帥氣清爽、能唱能跳的日韓明星,就順勢成為了深圳富婆們的偶像。

可是,當時出國很困難,深圳富婆們怎麼為偶像們應援呢?

肥水不流外人田!與其應援國外的偶像,不如打造我們自己的偶像。

這時,前面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提到的「韓國整容」就出現了。

這裡的韓國整容包括不限於割雙眼皮、削骨之類的動刀,還特指以日韓明星的髮型、穿著、打扮、妝容,來要求國內的藝人偶像。

可當時的國內年輕偶像們窮啊,經濟實力不允許呀,咋辦呢?

應援這時就出現了!

一部分立場不堅定的偶像,直接被應援成「吃軟飯」的,車、房、衣服、化妝品、生活費等等開支都被富婆們包了;還有一部分和粉絲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粉絲們則通過電台付費點歌、購買唱片、雜誌等偶像周邊商品等方式支持。

這看上去很殘酷,可現實就是如此。不然,我們為何總是說欠周星馳電影票呢?——周星馳不需要應援!

客觀地說,這一時期的應援偶像只是處於萌芽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全國人民富起來之後,應援成為了一個突破地域限制的普遍現象。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粉絲下載手機彩鈴和湖南衛視舉辦的《超級女聲》手機投票,兩者都是付費形式。

這兩種應援方式,完全可以說是飯圈文化中的經典案例:前者為了給自己喜歡的歌手沖榜,把親朋好友的手機都下載了自己偶像的歌曲;後者為了給自己喜歡的偶像支持,把親朋好友的手機都拿來投票。

經此之後,粉絲應援偶像成為娛樂圈中的常態。

2014年,某門戶網站發起「中國十大小鮮肉」的活動。鹿晗、吳亦凡、張翰、蔣勁夫、陳學冬、馬天宇、陳曉、張睿、張子文十位年輕藝人入圍。

2015年,台媒主辦了一場「兩岸男神榜之小鮮肉」評選活動,易烊千璽獲得冠軍,王源、連晨翔分獲二、三名。

這時,應援成為了兩岸三地「獨具特色」的飯圈文化。

於是,資本們嗅到了巨大的商機,開始紛紛下場了。

粉絲團、後援會、站姐、超話......這樣一個個跟偶像息息相關的組織成立了;有些明星藝人公司開始按照日韓那一套,「培養」屬於我們自己的飯圈文化。比如通過EXO出道的鹿晗、吳亦凡、TFBOYS出道的王源、王俊凱等等,這些新生代偶像,哪位沒有被粉絲應援經歷?

學以致用,學習的多了。日韓那一套應援體系,我們早已玩的爐火純青。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小鮮肉們的「夢工廠」樂華,湖南衛視等等,他們旗下明星藝人們的應援方式五花八門,不勝枚舉。

大家自行去聯想一下肖戰、王一博、蔡徐坤等人的應援經歷即可。

一開始,粉絲們應援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的偶像獲得大的曝光和演出機會,說到底是為影視服務的。偶像通過應援獲得流量——得到演出機會——超高人氣提升節目的收視率、曝光率——反過來繼續支持應援。

這本來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關係,但一旦突破底線,帶來的損害不容小覷。

比如小鮮肉們演技與人氣並不匹配,導致了《小時代》、《流浪地球》等影視資源的浪費;比如,偶像們一個又一個的熱搜,導致了公共資源的浪費;比如,粉絲們為了應援在花費大量金錢的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工作時間等等。

肖戰教師粉為其應援,不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嗎?

同時,粉絲應援的本質應該是讓自家的偶像能夠有所提升,能帶來更好的作品。

可有些小鮮肉的做法卻是怎樣的呢?拍戲自己不來,派一堆替身,不記台詞,一二三四五六七。

這樣一來,粉絲應援反而又導致了行業不公,「影視災難」。

更重要的是,有些偶像還說不得,一說他的粉絲就跟你急。

李雪健、王勁松、汪海林、宋方金、劉德華等大咖曾抨擊這一現象,粉絲們控評、舉報、辱罵,扒姐曾寫過多篇評論性文章被舉報......

類似的例子還少嗎?

其實扒姐要說的,遠遠沒有人民日報評論那麼一針見血。

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

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盪起粉絲群體的正能量。

關注偶像的最大意義,在於關注作品本身。

期待偶像們少一些「鼓角爭鳴」,多創作一些優秀的作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