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樂高活動中心蹊蹺「閉店」樂高公司究竟有無責任?已有560名家長被坑

時間財經 發佈 2019-12-19T09:52:16+00:00

為何教育培訓機構屢屢「跑路」?根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上海三家樂高活動中心突然關店,許多交了數千元乃至上萬元課時費的學生和家長被關在門外,既不能上課,也無人為他們辦理退款。這三家樂高活動中心的運營方都是上海智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為何教育培訓機構屢屢「跑路」?

根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上海三家樂高活動中心突然關店,許多交了數千元乃至上萬元課時費的學生和家長被關在門外,既不能上課,也無人為他們辦理退款。

這三家樂高活動中心的運營方都是上海智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事發後,多位家長和媒體嘗試電話聯繫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均無人接聽。12月18日,疑似相關負責人在該公司運營的「樂高活動中心ShangHai」微信公眾號中回應稱「目前只是暫停營業」,沒有接聽電話不是「失聯」,而是因為來電數量太多。

來自:「樂高活動中心ShangHai」公眾號

根據樂高教育的官網,三家樂高活動中心的品牌授權來自樂高教育的經銷商西覓亞。西覓亞加盟管理總部負責人告訴時間財經,西覓亞從2012年開始和樂高教育合作開發「樂高活動中心」,目前已有137家加盟店和15家直營店。她表示上述三家上海樂高中心暫停營業前,並未通知他們。

不上課、不退款

「雖然孩子們在整個事件中可能是損失最小的,但我還是想說,樂高作為一個國際品牌,如果他想在中國,或者說在上海,還想開發樂高課程教育的話,不妥善解決現在的問題,對他而言再好的廣告商沒用,消費者是最好的廣告」,上海的陳青(化名)告訴時間財經。

陳青在上海一家外企擔任財務總監,她告訴時間財經,去年11月花了7680元續費了一年48課時的樂高課,至今還有將近20節沒有上完。

陳青稱,她的小孩所在樂高班裡有6名學生,其中4名從2017年11月開始就在一起上了將近2年的課,還有2名最近剛剛轉入。「我們的上課地點是在上海外灘活動中心,上課時間固定是每周四晚上7:15-8:15。」

「我們當初報名的時候,是在樂高教育公眾號上查到海外灘活動中心,是他們直屬授權的活動中心。」陳青告訴時間財經:「之前他們的官網從來沒有顯示過每家門店的授權日期,今年10月突然發布一個公告,說取消這些店的授權。」

「我們無法找到樂高,但當時我們和門店負責人溝通過,給到我們的答覆是課程和教具可以繼續繼續使用,他們也會另外尋求其他的課程來作為後期的替代,所以當時我們三個續一年的孩子都選擇繼續上課,另外一位孩子第二年的課程8折退款,其餘課時上完為止。12月15日我們還有孩子在樂高中心上課,12月16日一早就收到了閉館通知,而退款的家長直至今日還沒有拿到退款。」

來自:時間財經

陳青取得授權後向時間財經展示了同班的另一位家長的退款單,上面顯示這位家長在2018年7月1日以14000元的價格購買了96個課時的樂高課,截止2019年10月17日還有62課時沒有上完,因為「活動中心授權問題」申請退掉其中的48節,扣除各種費用後實退金額為4984元。

門店的原因卻讓消費者「折價退課「,申請的退款沒有收到,剩下的課時也沒了著落,陳青希望各方能給個說法:「人家小朋友的媽媽剛生了二胎,還在家裡坐月子也不得太平。」

560名家長被「坑」

像陳青她們一樣遭遇的家長不在少數,12月17日有家長在微信上發起了一封聯名請願書,希望有關部門可以聯合各方召開聽證會,研究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截止到12月19日早上10點,已有564名家長署名,時間財經粗略統計了一下,涉及的總金額超過300萬元。

實際上,上海這三家門店只是樂高活動中心這場授權危機的冰山一角,西覓亞相關負責人告訴時間財經,西覓亞從2012年9月開始,擁有「樂高校外活動中心」運營和第三方轉授權的權利,目前為止有15家直營店和137家加盟店,根據2年前提交給樂高的數據,他們旗下總共覆蓋了8萬名會員,從收入估計目前的會員總數將近10萬人。

據公開資料,西覓亞科教集團成立於2000年,自成立至今,西覓亞始終致力於引進全球的優秀STEM教育產品,如:SVR、SCRATCH、MATRIX、LEGO Education等。目前,其產品已經在中國覆蓋2000多所幼兒園,6000多所中小學,70多所大學,600多個校外活動場所。

這位負責人稱:「2019年2月以來西覓亞一直在跟樂高溝通校外業務續約事宜,但樂高教育給出的嚴苛的合作條款西覓亞這邊無法接受,最終在今年8月確定不再續約,所有我們授權的中心也在合約截止之後沒有辦法繼續使用這個品牌。為此我們和樂高一起討論了過渡方案,並在今年8月21日通過面談、打電話的方式發給了每一名加盟商。」

她表示根據當時發給加盟商的「過渡函」,所有加盟商銷售課程的期限不能超過2019年12月31日,官方課程的使用期限則到2020年7月31日。

這位負責人表示西覓亞只是協調者,家長想要解決問題還是得和簽約的加盟商溝通:「我們這邊所有加盟商簽訂的都是品牌授權合同,從法律上來說每一個被授權方都是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公司法人,我們也在協議中明確說明每一個公司運營的中心都是自負盈虧。所以從法律上來說,應該由他們承擔相關的責任。當然事情已經發生,我們也會積極去和加盟商聯繫,讓他們妥善處理家長的訴求。」

這個說法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律師的認同,北京京安律師事務所張越律師告訴時間財經:「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可以向品牌方索賠,但若非商品缺陷原因,根據合同相對性的原則,家長僅能向簽訂服務合同的加盟商索賠。」

西覓亞負責人表示,今年8月確定不再續約之後,他們一直嘗試與樂高教育進行溝通:「8月份以來,我們不斷把加盟商、會員的訴求反饋給樂高,儘量去爭取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比如溝通是否能把我們的會員轉移給樂高新開的活動中心。」但她表示,除了上述「過渡方案」之外,他們始終沒有從樂高教育處得到一個更加妥善的解決方案。

上海三家門店暫停營業引發輿論危機之後,樂高教育官方發布了一份聲明,強調涉及的三家「樂高校外活動中心」門店與「樂高教育」品牌及課程使用均由西覓亞授權經營,樂高教育從未與報導中提及的門店有過業務關係。

這一說法顯然難以讓西覓亞、加盟商和家長們信服。西覓亞隨後在公眾號發了一篇名為《做教育,要以社會責任為前提》的文章回應這份聲明,文中表示,過去7年西覓亞授權的客戶均需樂高教育審核、認可方能簽約,樂高教育向所有「樂高教育校外活動中心」發授權書並在官網公示,收取版權費,並要求被授權方每年採購不低於10萬元的樂高教育器材。

來自:西覓亞公眾號

該文還提到,涉事門店也曾出現在「樂高教育」發布的「樂高教育校外活動中心」官方宣傳冊中,也作為優秀示範進行接待和展示,雙方合作頻密,並非沒有「業務關係」。

此外,上述三家門店的運營方也在收到樂高教育公告後發文回懟,不認可雙方沒有「業務關係」的說法,並舉出實例:包括樂高教育曾將瑞虹店的裝修風格「借鑑」推廣至體系內的其他門店,以及邀請其門店的會員、教師為樂高教育品牌拍攝宣傳片等。

「在這件事上,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任何一方都有責任,也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場,但是這樣的結局卻讓最無辜的孩子來承擔,作法太不厚道。」吵來吵去並不能解決問題,陳青希望大人的過錯不要讓孩子來承擔後果。

「孩子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每周去樂高和自己夥伴一起玩和老師一起上課,這樣突如其來的局面如何讓未涉世的孩子理解?樂高是文化也是教育?讓孩子在懵懂的年紀就上這樣一堂現實課,合適嗎?」陳青問道。

教培行業怎麼了

今年以來,教育行業頻頻「暴雷」,據經濟觀察報統計,僅10月以來,北京、上海等城市就有10多家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其中不乏韋博英語這樣的老牌機構。

國內首家教育科技專門基金——藍象資本合伙人周爽告訴時間財經,今年確實有不少機構暴雷,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個機構暴雷;另一種是機構本身沒問題,但地方的加盟商負責人暴雷:「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也很鬱悶,因為它影響的是整個教培行業的聲譽。」

周爽認為,今年教育機構頻繁暴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行業中部分機構對預付款的依賴過大,第二就是政策的影響。

周爽解釋:「第一個問題在教培行業一直存在。教培行業是一個基於大眾需求,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土生土長出來的行業,最早的形式就是一些老師在課餘時間開補課班。因此,很多教培行業出身的創始人,可能是很好的校長或者名師,但普遍缺少專業化運營和財務管理的經驗。教培行業的一個特點是可以提前收取預付款,現金流要超前於盈利,貨幣化能力比較強,可以掩蓋經營的問題很長時間。帳上有預收款這個特徵,對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

轉折點在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規範了教培機構的收費管理,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周爽表示:「政策發布後有一段的緩衝時間,今年以來慢慢落地,對很多依靠『寅吃卯糧』的培訓機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政策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周爽介紹,今年以來政策對教培提出了很多規範要求:比如限制上課的時間,禁止學校老師出來代課,對教培機構的辦學資質也提出了要求,比如教師證、面積、消防證等,這些都提高了校外培訓的門檻。

提升門檻對大機構更加有利,但這裡的「大」不是規模的大,而是指管理上的規範。周爽告訴時間財經:「新政策對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企業有利,但其他有一些看起來規模很大、有很多用戶的機構,他們的管理未必達到專業的水平。」

「之前爆雷的幾家企業中,也有已經經營了十幾年的教育機構,令人十分可惜。他們創始人對教課、培訓、學生家長有經驗,但對於資金管理、資本運作,現金流管理未必有專業能力。」

周爽不認為今年教培產業的「陣痛」是受經濟大環境或者出生率下降的影響:「有人說教育是逆周期,但我一直認為教育實際上是抗周期。教育是剛需,經濟上行的時候有一定的影響但沒有那麼大;同樣經濟下行對產業的傷害也沒那麼大,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需要上培訓班。」

「出生率下降可能長期來可能會影響幼教市場,但中國教育產業始終存在供給缺口,這不是一個飽和市場,是一個缺少優質教育資源的市場,比如北京就能感覺到各個階層都對優質教育產品有稀缺,有錢也買不到。」

「我可以理解教育部為什麼要大力規範教育培訓產業。長期而言,提高教培機構的要求對學生和家長而言是好事;但是短期而言,由於中國是一個優質教育資源持續稀缺的市場,而且這種稀缺是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調整過程中產生的剛需,不能通過行政手段強制消除。因此,目前的政策調整會造成教育資源供給能力下降,短期內教育資源缺口會進一步擴大。」周爽總結道。(北京時間財經 歐陽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