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詩人李清照和花比美,古代人的賞花趣事你了解多少?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發佈 2020-04-18T07:08:19+00:00

與此同時,它也給我們描寫了當時詞人所處時代的生活情景,讓我們不禁思考,詞人在街上找擔花人買花,是作者的想像還是生活中的剪影呢?

喜歡李清照的一定記得她的《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是李清照在蜜月期寫的。當時,李清照和夫君趙明成新婚燕爾,兩個人一起上街遊玩,路上遇到了賣花郎。正值繁花盛開的時節,李清照買下了最滿意的一朵。

手中的鮮花披著彤紅的朝霞,還帶著幾滴晶瑩的露水,讓她看著看著,不禁感嘆萬千。然而她又開始擔心:我買了這麼好看的鮮花,不知道夫君看到了,會不會就只看花不看我了?

於是,轉念她又心想「不是比誰美嗎?好!我就把花戴在頭上,回家讓夫君看看比一比咱們誰美?」短短几句寫出了新娘子的幾分心有不甘,又俏皮又可愛。

這首詞寫李清照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女子天真愛美,爭強好勝的性情,極具生活氣息。與此同時,它也給我們描寫了當時詞人所處時代的生活情景,讓我們不禁思考,詞人在街上找擔花人買花,是作者的想像還是生活中的剪影呢?

其實早在唐朝,就有很多文人喜歡在初春花開之際,出門踏青賞花。詩人楊巨源有詩云:待到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到了宋朝,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民眾賞花已經成為了當時一種十分流行的習俗了。在每年的花開時節,人們都會爭相出門四處賞花。而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北宋理學家邵雍也有詩為證: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

在當時,洛陽有一個大官員,名叫錢惟演,他也十分喜歡賞牡丹。賞著賞著,他發現眼下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著迷於他的這個興趣,就突發奇想創辦了一個以觀賞牡丹為主題萬花會,吸引各地愛花者前來觀賞。

洛陽萬花會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六日開始,一直舉辦到二十六日,因為這個時節正是牡丹盛開之際。據當時《墨莊漫錄》記載,「西京(洛陽)牡丹聞名於天下花盛時,太守做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做屏帳,至於梁棟柱拱,悉以竹筒貯水。」也就是說,萬花會裡會場和屏風都是以花做成的,而且樑上柱子上都用竹筒裝著水,然後把花插上去。

這是歷史有記載的第一次官辦賞牡丹花會。有趣的是,宋人賞牡丹還很有儀式感,那就是頭上要戴著花。而且還得喝著酒。不管白天晚上,無論男女老少,個個簪花遊玩、香氣瀰漫。可以說是只見牡丹攢動,而未見其人。

司馬光有詩云:洛陽風俗重繁華,荷擔樵夫亦戴花!可想而知,當時牡丹時節,花海涌動,花燈人潮,親朋相約,萬人空巷,一幅欣欣向榮之氣,當時人們對牡丹有多痴迷。

而在花會裡,自然就有賣花的集市。比如宋朝的邵伯溫,就在《聞見前錄》記載:游花市,以筠籠賣花,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可見,當時鮮花也是裝入一種竹籃子來賣的,而且價格不便宜,就算不是很富裕也還是想戴著花飲著酒。

我們看《清明上河圖》,畫上也有許多的賣花鋪和賣花的散戶在街上吆喝賣花。更有南宋陸遊詩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說來,賣花戴花,在當時也算是十分流行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