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奶瓶餵奶的6個技巧,讓餵奶變得更愉快,家長必get技能

母嬰和育兒 發佈 2020-02-12T04:10:11+00:00

不懂得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也不懂得用奶瓶餵奶的正確姿勢,導致有時候餵奶不太順利,寶寶時不時地哭鬧「反抗」,餵奶時間不斷延長,經常是奶瓶剛放下,寶寶哭了又繼續喂,反反覆復,特別鬧心。

很多新手爸媽在照顧小baby的時候,最煩惱的是如何用奶瓶餵奶。不懂得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也不懂得用奶瓶餵奶的正確姿勢,導致有時候餵奶不太順利,寶寶時不時地哭鬧「反抗」,餵奶時間不斷延長,經常是奶瓶剛放下,寶寶哭了又繼續喂,反反覆復,特別鬧心。

怎麼辦?一個字,學!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掃掃盲,跟大家分享用奶瓶餵奶的技巧,讓寶寶吃進去儘可能多的奶和儘可能少的空氣,讓餵奶變得更愉快,讓親密育兒更進一步!


1.奶瓶也需要「溫度」

給寶寶餵的奶,需要恆溫,根據奶粉種類的不同略有差異,一般在37℃-42℃之間,也就是溫溫的水。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奶瓶也是需要溫度的。餵奶之前先把奶瓶放在溫水裡泡上幾分鐘,有溫度的奶瓶不容易讓奶的溫度流失,寶寶會更喜歡。

2.奶瓶需要傾斜倒置

避免寶寶吸奶時吸進更多空氣的最好做法,是讓空氣跑到奶瓶的底部。怎麼做呢?餵奶時將奶瓶傾斜倒置,當整個奶嘴都充滿配方奶的時候,空氣就會自然上升到奶瓶的底部。需注意的是,是整個奶嘴都充滿配方奶,一半的奶嘴有配方奶是沒有用的。



3.選擇合適的奶嘴

市面上的奶嘴有很多種,那種寬底座,向上逐漸變小,和乳頭和乳暈形狀最相似的奶嘴,是最適合寶寶的,寶寶吸起來的時候就像在吮吸母乳一樣。此外,家長在選擇的時候要選擇與寶寶月齡相符的奶嘴,千萬別為了讓寶寶多吃一點、吃快一點而選擇流速更快的奶嘴,否則很容易造成寶寶嗆奶。

4.奶粉一定不能過稠

沖泡奶粉的時候,根據奶粉外包裝的說明,用奶粉專門配的專用匙按照比例進行沖泡。一定一定不要超過說明書上表示的濃度,因為奶過稠對寶寶危害實在太大了。寶寶未成熟的腸胃和腎臟,無法長時間承受濃度過高的奶,不僅會造成脫水,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腸壞死、腎切除。如果寶媽對濃度的拿捏總是不太準確,可以選擇比較高端的奶粉,一般飽和度是固定的,只要水奶配比不對,就有一部分奶粉無法溶解。

5.懂得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可以參照奶粉的餵哺表和寶寶日常的食量,但更多是要靠每一次的觀察。一般來說,寶寶在喝飽時會主動甩開奶嘴,同時會有輕微的睡意,會時不時地淺嘗一下奶嘴,享受吮吸的感覺,小嬰兒都是有吮吸的需求的。如果寶寶已經吃飽,哪怕奶瓶里還有剩奶,也不要強迫寶寶吃完,該浪費就浪費了。奶瓶的剩奶建議倒掉,因為細菌可能隨著寶寶的唾液已經進入奶瓶,再吃可能傷害寶寶的健康。


6.餵飽後打嗝排氣

餵飽後,如果餵的量很少,且寶寶看起來很滿意,那麼就不用打嗝了,否則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需要打嗝排氣的。打嗝的正確姿勢,很多家長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背部輕拍,還應讓寶寶身體豎直,在寶寶的小肚子上施壓(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肚子),也可以讓寶寶趴在肩膀上,再穩穩地輕怕或者摩挲寶寶的背。記住動作一定要輕,否則寶寶的臟器都還未發育成熟,容易弄傷寶寶。

如上是小編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覺得小編的分享有用,就麻煩動動手指給小編點個讚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