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問答|第一章:佛陀和佛教的創立(17-21)

益西子 發佈 2020-04-20T17:38:32+00:00

A:「輪」,是印度古代戰爭中用的一種武器,它的形狀像個輪子。印度古代有一種傳說,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轉輪王,他出生的時候,空中自然出現此輪,預示他的前途無敵。這裡以輪來比喻佛所說的法。佛的法輪出現於世,一切不正確的見解、不善的法都破碎無餘,所以把說法叫做轉法輪。佛初轉法輪處是鹿野苑



===序 言===

《節選》:

我曾看到一本毛主席的勤務員李銀橋寫的書。有一天,毛主席對李銀橋說:「我們去看看佛教寺廟,好不好?」李銀橋說:「那有什麼看頭?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說:「片面片面,那是文化。」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周建人先生寫信給我說:「文革」初期范文瀾先生向他說,自己正在補課,讀佛書。范老說,佛教在中國將近兩千年,對中國文化有那麼深厚的關係,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國文化史。

1987年,我到四川一個佛教名勝地方看到被人貼迷信標語的事實,回來寫了一份報告,錢學森博士看見了,寫信給我說:「宗教是文化。」

這三個人,一是偉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一是當代的大科學家,所見相同,都承認佛教是文化。

---趙朴初

17

Q:「轉法輪」是什麼意思?

A:「輪」(Cakka),是印度古代戰爭中用的一種武器 ,它的形狀像個輪子。印度古代有一種傳說,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轉輪王,他出生的時候,空中自然出現此輪,預示他的前途無敵。這裡以輪來比喻佛所說的法。佛的法輪出現於世,一切不正確的見解、不善的法都破碎無餘,所以把說法叫做轉法輪。佛初轉法輪處是鹿野苑(Sarnath),在今天波羅奈城(Benares)。經過近代的發掘,鹿野苑發現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有阿育王的石柱,有西元四世紀石刻的佛初轉法輪像等等,並且發掘到古代塔寺的遺址。鹿野苑現有佛寺、博物館和圖書館,都是近幾十年來陸續興建起來的。佛初轉法輪處的鹿野苑,和佛誕生處的藍毗尼園、佛成道處的菩提伽耶、佛逝世處的拘屍那伽(S.Kusinagara, P.Kusinara),是佛教四大聖跡。值得指出的是:近代學者們對這些聖跡以及其他一些古蹟的發掘和修復,主要都是根據我國古代高僧法顯、玄奘等的記載。

18

Q:佛初次說法的地方為什麼要比其他說法的地方看得重要呢?

A: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大事。從那時起,開始建立了佛教;從那時起,開始具足了三寶。

19

Q:「三寶」是什麼?

A:佛陀是佛寶。佛所說的法是法寶。佛的出家弟子的團體—僧伽(sangha)是僧寶。稱之為寶,是因為它能夠令大眾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是極可尊貴的意思。佛初轉法輪,憍陳如等五人都歸依佛,出家為弟子,於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說,從那時起開始具足了三寶。

20

Q:什麼叫做歸依?

A:歸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靠它。歸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歸依」也可以寫成「皈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21

Q:佛在世的時候,歸依的人多嗎?

A:是的,佛初轉法輪後從鹿野苑到摩揭陀國(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歸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羅門姓迦葉的三兄弟,都改變了原來的信仰,率領他們的弟子一千多人歸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Rajagaha)後,歸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Sariputta)、摩訶目犍連(Mahamoggallana)、摩訶迦葉(Mahakassapa)等人。後來佛回到故鄉去,他的異母弟難陀(Nanda)、堂兄弟阿難陀(Ananda)、提婆達多(Devadatta)和他兒子羅怙羅等都隨他出了家。還有宮廷中一個剃髮工奴優波離 (Upali)也出家加入了僧團,後來成為有名的佛教戒律學大師。佛的姨母波闍波提也歸依了佛,是第一個出家女弟子。至於不出家而歸依三寶的弟子則為數更多。佛的出家弟子,男的叫比丘(bhikkhu),女的叫做比丘尼(bhikkhuni);在家弟子,男的叫做鄔波索迦(upasaka),女的叫做鄔波斯迦(upasika),合稱為四眾弟子。

文字來源丨趙朴初佛教常識問答

圖片丨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