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燒出黑生煎包,孩子卻搶著吃:家長越不怕出醜親子關係越親密

親子教育 發佈 2020-04-22T00:09:52+00:00

為了滿足孩子們,嘗試煎生煎包卻煎得全都黑乎乎的,連鄧超自己都說「這個包不能吃了啊」。看到為了自己努力嘗試卻大失所望的爸爸,孩子們不想讓爸爸難過,搶著吃煎黑了的生煎包,面對這種場面連鄧超都在線求救「怎麼辦?」。

前幾天,鄧超的微博引來無數人圍觀和熱議。


為了滿足孩子們,嘗試煎生煎包卻煎得全都黑乎乎的,連鄧超自己都說「這個包不能吃了啊」。


看到為了自己努力嘗試卻大失所望的爸爸,孩子們不想讓爸爸難過,搶著吃煎黑了的生煎包,面對這種場面連鄧超都在線求救「怎麼辦?」。


雖然煎生煎包失敗了,但暖到了無數人。


這不是鄧超第一次在孩子面前「出醜」。


之前想約孩子睡覺卻一個都約不到,心灰地「想逃離這個家」,後來卻又遇上了兩娃搶老爸的場景,讓鄧超忍不住發博炫耀。


偶爾調侃,偶爾親密,鄧超一家的相處從來沒有距離感。


孩子們對鄧超,明面上是「踩」,實質上卻很會顧慮爸爸的感受。


能跟孩子形成如此親密的親子關係,一切都歸功於鄧超夫婦在孩子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


朋友一般的相處,平等的交流方式,不強求做「從不出錯」的父母,才能讓父母與孩子間形成「無分階級」的關係。


暖心的孩子背後,都有不怕在孩子面前出醜的「弱勢」父母。


家長不怕出醜,親子間越平等


《爸爸去哪兒》中,沙溢充分地顯示出了自己「兒管嚴」的本質。


從一開始上交手機,沙溢一臉捨不得,反而是安吉在一旁命令沙溢「拿出來!必須拿!」。


日常生活中,是安吉自己穿衣、刷牙、吃飯,同時還得催促老爸「要快點!」。


面對父子間的反轉,沙溢卻樂呵著說:「都已經這樣了還能咋整?兒子最大,他說啥都對!」


可以說,對著安吉,沙溢是一點屬於爸爸的「威嚴」都看不出來。


節目中有一次遊戲需要跳草垛來贏取早餐,跳的難度越高,早餐就越豐盛。


只是沙溢在跳第二個的時候「咔」地卡在了草垛上面,引得全場鬨笑。


沙溢正打算放棄,安吉在一旁霸氣地喊道:「你跳!」


「好,我再試一次。」沙溢再一次嘗試,跳過了第二個草垛。


面對第三個草垛,他向兒子求饒道:「兒子,不能再跳了。這個上都上不去啊。」安吉依然堅持:「再跳!」

沙溢聽到後一聲長嘆,奮力一跳,卻用力地撞上了草垛,痛苦地大喊:「不能再來了!」


看到老爸如此「撞板」,安吉都沒辦法忍住笑,雖然希望老爸可以堅持跳下去,但是當沙溢蹲下來跟他解釋失敗的原因之後,安吉平和地接受了結果並主動關心老爸的傷。


因為沙溢願意尊重,而非「以我為尊」地控制兒子,所以父子間能夠像朋友一般親密地相處。


安吉可以吐槽他,可以直呼其名,而沙溢依然樂呵地做兒子的「大跟班」。


當爸爸不怕在兒子面前出醜,接受兒子的「命令」與調侃時,仿佛丟失了當爸爸的威嚴,實質上卻贏得了兒子的心。


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說:「如果你丟掉父母的權利,放棄成人的優越感,那麼你獲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


父母不怕在孩子面前「出醜」,把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在孩子眼中父母的形象就更立體,可以是父母、玩伴和朋友。


讓孩子放下心防,得到孩子的心,父母才能與孩子建立平等親密的親子關係,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長大的親密夥伴。


家長越會「示弱」,孩子越能共情


安安的兒子8歲,是公認的小暖男,很大部分歸功於他家特殊的儀式。


每天晚上父子間都會進行10分鐘 「男人的對話」。


在這10分鐘,爸爸有時候會跟兒子聊聊興趣,有時候會把心情分享給兒子:「我今天遇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客戶,說話太氣人了。


聽到了難聽的話我真的很不開心,你能安慰我嗎?」兒子每次聽到爸爸工作的辛苦,都會抱抱爸爸耐心地哄。


安安的老公願意在兒子面前如此示弱,不怕在兒子面前「丟臉」,不僅拉近了父子間的距離,取得了兒子對爸爸工作的了解。


當兒子理解了爸爸工作的辛苦和努力,在日常就更加懂得主動關心父母。


當父母敢於在孩子面前露出真實的自己,坦露自己也會有弱點和缺點時,孩子反而更能夠接受父母的感受,從而學會了體恤父母、照顧父母。


霍思燕曾經說過,在兒子面前適當示弱,這樣會激發起兒子的保護欲,久而久之兒子就會把照顧媽媽當成自己的責任。


因此,在《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當霍思燕與嗯哼一起玩高台滑梯時,霍思燕會對嗯哼說:「我有點兒緊張。」


嗯哼就主動抱著媽媽說:「我保護你!」,並且坐到了媽媽前面,帶著媽媽一起滑下去。


當霍思燕腳扭到了的時候,她坐在沙發上跟嗯哼說:「媽媽的腳扭到了,很疼。」嗯哼就立馬抱著媽媽的腳吹氣。


擔心媽媽害怕,會主動衝到前面做「勇者」。


心疼媽媽受傷,會用力所能及的方法去減輕媽媽的疼痛。


家長的示弱,反而讓孩子強大起來,成為小小的保護者。而這背後,是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而主動做出的行動。


孩子需要機會去學習感知情緒,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的喜怒哀樂,理解對方的情感,變得更有同情心。


父母會示弱,則是製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如何包容和理解別人。


向孩子適當示弱,是聰明父母的一種養育方式。


當父母弱了,才會培養出孩子更強的共情能力。


能面對「弱勢家長」的孩子更有擔當


「豬豬媽媽」鄧莎曾經直言:「自己做母親最大的缺點就是『懶』,我迷糊,他就記性好。」


「他」指的是兒子大麟子。


在《媽媽是超人》第三季里,鄧莎把自己的豬豬本質表露無遺,無論是大小事,都很愛讓大麟子為自己安排。


有一次她需要外出拍攝,她張口就問兒子:「我要準備什麼東西?你幫我拿一下唄。」


大麟子稍稍想了一下,就給媽媽裝好了書包,還把奧特曼放進去「讓奧特曼保護媽媽」,還讓媽媽開著自己的玩具摩托車去「上學」。


當鄧莎騎著「摩托車」出發時,站在路邊依依不捨的大麟子,一臉不放心地重複囑咐了四遍「注意安全」。


在大麟子面前,鄧莎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媽媽,反而是不完美的、需要自己去幫助的媽媽。


而鄧莎不怕在兒子面前「什麼都不會」,反而很愛把自己的「懶」貫徹到底:

媽媽睡懶覺,反而是兒子去叫醒媽媽;


被依賴慣的大麟子,很享受媽媽需要自己的感覺,照顧起媽媽來毫不含糊。


有一次鄧莎發燒了,大麟子的一連串操作堪稱是典範。


他進去房間第一時間慰問媽媽:「媽媽是不是不舒服呀?發燒了沒有?」


在媽媽說自己發燒了,有點嚴重之後,大麟子立刻去客廳裝了一些糕點和米粥餵鄧莎吃,餵完了還給媽媽沖藥,當媽媽嫌藥太苦了,他還會拿出巧克力來哄媽媽。


「媽媽是懶蛋」這件在世人眼中不及格的事情,卻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變得更有擔當。


強勢的父母往往養育出懦弱自卑的孩子。


因為這樣的父母常常小看孩子,習慣包辦教育,孩子從小就沒有伸展能力的空間,漸漸地就認為自己「無用」,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去承擔長大後應有的責任。


相反地,「弱勢」的父母更能培育出勇於承擔的孩子。


當他們理解到父母並不是全能之後,孩子們蘊含的強大潛力就會爆發出來,他們也能夠成為體恤父母辛苦、安慰父母的「小棉襖」,擁有照顧父母的力量。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當孩子面對無所不能的父母時,他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追求完美,要麼自甘墮落。


大部分父母都習慣了在孩子面前「強撐」著面子,不料父母的威嚴,卻在漸漸地拉開親子的距離,削弱孩子的情感和堅強。


當父母放下面子、放下形象,勇敢地在孩子面前示弱,不怕讓孩子看到自己「丑」的一面時,


反而能讓孩子感覺到親近,願意走前一步主動與父母接觸,把父母當成朋友。


當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並不那麼完美時,孩子們反而能夠與父母更親密,變得更寬容,變得更堅強,能夠肩負起遮風擋雨的責任。


學做「柔弱」的父母,讓孩子內心的小巨人成長起來吧。


*作者:玖琉,興趣廣泛,熱愛寫作,但願自己的文字可以溫暖人心。 來源:教育致力於為1~12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台,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