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沒有之一,它的出現比恐龍還早1.5億年

宇宙小百科 發佈 2020-01-23T14:36:03+00:00

在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地球上一片繁榮,熱鬧非凡,到處長滿了桫欏、蘇鐵、銀杏、水杉…桫欏的出現距今約3億多年,比恐龍的出現還早1.5億年。

在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地球上一片繁榮,熱鬧非凡,到處長滿了桫欏、蘇鐵、銀杏、水杉……在這些遮天蔽日的大樹下,恐龍、獨角象爭食著富含澱粉的桫欏;沼澤地里惡蜥張著血盆大口,虎視著樹上的始祖鳥……古老的動植物互相爭鬥,弱肉強食,共同演繹著地球上一段漫長而複雜的歲月。

歲月滄桑,地球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由於受星際影響,地球發生了造山運動,珠穆朗瑪峰從海底升起,接著又是第四紀冰川暴發等。這一個接一個的災難,使地球上的動植物慘遭滅頂之災。但極個別地區,由於地理和其他特殊原因,部分古老的動植物得以倖存下來。人們稱這些倖存下來的植物為孑遺植物。

桫欏就是孑遺植物中蕨類植物的代表,它又名樹蕨、蕨樹、水桫欏、刺桫欏、大貫眾、龍骨風、七葉樹。桫欏的出現距今約3億多年,比恐龍的出現還早1.5億年。桫欏繁盛於距今1.6億年到1.3億年前的地質歷史時期,是當時草食性恐龍等大型動物的重要食物。植物學家認為,桫欏這一植物家族曾經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輝煌的恐龍時代。恐龍早在70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然而桫欏家族的一些成員至今仍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局部地區。

桫欏(Alsophda Spmulosa)為桫欏科(Cyatheaceae)桫欏屬(Alsophlla R.Br.)大型蕨類植物,本科共有9屬,約650種,中國有3屬,20種,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海拔400~900米的區域。雲南3屬均產,現知9種,主要生長在西雙版納、德宏、文山、紅河等地區的熱帶、亞熱帶密林中。

桫欏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常生長在林下或河邊、溪谷兩旁的陰濕之地。在綠色植物王國里,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較為低級的一個類群,亦被稱為羊齒植物。在遠古時,蕨類植物原本大都是些高大的樹木,後來由於發生種種災難,大多數被深埋於地下變成了煤炭。現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多是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極少數木本種類幸免於難,生存至今。桫欏便是如此。

桫欏為樹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直立,呈喬木狀,一般高可達3罐米,1~3米長的巨大葉子,從樹幹伸展開來,四散飄逸,優雅別致。在南太平洋島嶼的森林中,有的樹蕨最高可達2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蕨類植物。桫欏的樹幹外皮堅硬、花紋美觀,可作筆筒和其他藝術品。髓部則較軟,含有豐富的澱粉,可提取出來食用或釀酒,也可把新鮮樹幹削去表皮後食用。髓心還可入藥,有驅風濕,強筋骨,清熱止咳等功效,在中藥里被稱為龍骨風。

不過,桫欏最大的用途還在於它的科學價值。3億多年的生長歷史,使得桫欏堪為「地球上最為古老的樹」。因其極為稀有珍貴,已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把這價值連城的「活化石」保護下來,使其不致滅絕,進一步研究它,這中間的科學價值難以估量。在我國,桫欏已被國家列為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嚴禁砍伐。

​恐龍滅絕,桫欏獨存。桫欏不開花,不結果,沒有種子,那它是怎樣繁殖的呢?木本植物通常是靠種子或插條來繁殖,而桫欏則是靠孢子繁殖的。桫欏的葉背上有球形的孢子囊,孢子就在囊中。當孢子成熟後就會破囊而出,繼而藉助風力在林中飄飛或被流水帶走。一旦找到適合的土壤,孢子內的雌雄孢子就會結合,生根發芽,長成一棵獨立的新樹。一棵棵新樹就這樣生而滅,滅而生,從距今3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一直走到了今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