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魅力和人生!

海南傳世海洋 發佈 2020-04-17T08:44:54+00:00

鍛鍊身體,享受健康生活;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生命在於運動,快樂來自天然;每天堅持鍛鍊,精神好,天天有微笑。

鍛鍊身體,享受健康生活;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生命在於運動,快樂來自天然;每天堅持鍛鍊,精神好,天天有微笑。

昔日的擂台英雄、天涯棋客江鑄久九段曾於14年在第23屆鑄久杯青少兒圍棋公開賽的閉幕式上發表了題為「中的精神——圍棋的魅力和人生」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感謝各位來賓的熱忱與支持。我今天講座的題目是:

中的精神——圍棋的魅力和人生

如同好的學習習慣,品位是要從小培養的,培養好玩兒的精神品位,要從青少年做起,青少年時期的品位對人一生都有深刻影響。孩子們你們想過嗎?不僅僅是你們需要好玩兒的東東,你們的家長也是需要好玩兒的東東的,包括家長的家長,我們的祖先。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喜歡輕鬆、好玩、舒服,對嗎?可是,世界上好玩的東東這麼多,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碰到很多,有什麼是可以讓我們從小玩到大都不膩的呢?

從最有權力的皇帝到浪漫情懷的詩人,從天文學家到軍事家,無論是地位上的差異,還是職業上的差異,他們都喜歡圍棋。為什麼?世界上有多達六千多種智力遊戲,為什麼是圍棋?每年西方的科學家及最好的網上遊戲專家們都要進行開會討論,每一項新的智力遊戲發現之後,普通情況下,科學家們通常只要30分鐘到1個小時,就可以編程擊敗最強的遊戲高手。圍棋,只有圍棋,依靠著簡單的規則,公平的競技,反而是有那麼多豐富的變化與內涵,是唯一電腦不能擊敗的。

現在,我們來討論圍棋中的精神。什麼是中?就是不偏不倚。圍棋的中,首先就是——超越民族和國界,尊重圍棋本身。

我想向大家介紹圍棋界耳熟能詳的吳清源與他的師父瀨越老師的故事。

左吳清源,右瀨越憲作

1928年秋,14歲的吳清源老師東渡日本。在當時的北平,從12歲起吳老師已經殺遍京城無敵手。不過,對於已經有300年職業系統,從德川家康時代就進入了職業圍棋的日本來說,對吳清源的關心,還僅僅是停留在異國的少年圍棋也下得不錯,僅僅是一種好奇心。只有當時的棋壇青年領袖瀨越憲作老師慧眼識才,從傳回日本的吳清源對局棋譜中發現,這位孩子是神童。他立刻撰文在圍棋雜誌上,高度評價這位有古代秀策之才的孩子。同時積極地為迎接吳清源而遊說各方實力人物。

在向當時的政治家犬養說到要支持迎接吳清源時,犬養問道:既然這是位神童,他來以後如果把你們全打敗了,得了「名人」(棋界最高榮譽)你們怎麼辦?瀨越老師沒有絲毫猶豫,應聲答道:這正是我要請他來的目的。

事實正如瀨越老師期望的那樣,吳清源不負眾望,以王者的姿態,將圍棋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瀨越老師不計較吳清源是外國人,真心想看到人類智慧的延續與發展,這就是超越民族和國界的棋道,就是中的精神。

同樣的故事相隔80多年之後,發生在了韓國。曹薰鉉老師說服韓國棋界接納我們。

圍棋中的精神,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對手,從而達到棋藝的最高境界和人生的最高境界。當年奪得89年應氏杯的曹薰鉉老師,開始全力培養內弟子李昌鎬,隨著李昌鎬在韓國國內的崛起,從師父曹薰鉉老師手中一城一地地奪取著冠軍。甚至於曹夫人都有點接受不了徒弟依然住在師父家中學藝的現實。而曹老師則對前來採訪的記者們從容地說:「儘管失去國內的冠軍,心裡也很痛,但是從徒弟身上也學到了很多的技藝,開闊了視野,通過與徒弟在棋盤上的爭鬥,提高了自己的格局,我覺得自己的棋藝在進步。」那一段時間,曹老師一方面在韓國進入了無冠的痛苦階段,另一方面,在國際大賽上,收穫了更多的冠軍。那個時期,曹李師徒共鑄了韓國圍棋在世界上的輝煌。

這種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手的精神,就是圍棋中的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曹薰鉉老師體現了人生的大格局。

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手,不僅僅是棋道,也是實實在在的棋理。我們教孩子學圍棋,首先就要有學習禮儀的過程,實際上是讓孩子們學習體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對手。尊重自己,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心力所得。兩位水平相當的對手相爭,勝負的差距是不大的,圍棋頂尖高手在合理的棋理相爭中,通常考慮的是51%的效率,而不是追求更多,因為過度的追求往往會不合理,遭到對手的反擊。而尊重對手,就是一個邏輯思維與理性思考的過程,因為圍棋的正確答案必須建立在為對方思考的基礎之上,不能單單是思考自己的計劃,還要同時為對方作出合理的最好防守方案,建立在雙方正確的解答方案上的才是正解。正是這種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手的棋道棋理,使圍棋的棋盤爭鬥體現出和諧之美。

第三,圍棋的中,還體現在大局觀與戰術的完美結合。圍棋培養人生的大局觀。我們的孩子們從最初級的水平都要從布局講起,因為從圍棋第一手開始就需要有良好的大局觀,當你開始實行取地的布局時,就不要自相矛盾地去下外勢;而當你準備大模樣的布局時,就不要「財迷」於一時的實地誘惑。

就是在這種訓練中,孩子們會逐漸體會到:每一手棋都是戰略與戰術的結合,並在學習和生活中變得更從容、學會目標要與腳踏實地的努力相結合。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段位選手,升級賽的勝負就是總結教訓與經驗不足的機會。如果你的目標是5段,那麼一時的段位賽失利就不會變成致命的打擊。看淡並不是無所謂,而是更好地總結經驗與教訓。在我們的教學中,許多輸棋的孩子都會想哭。甚至有些更小的孩子會尿褲子。我會告訴孩子們,這些都很正常,就是老師輸了棋也會想哭的。不過,要想贏就要努力,輸了最好的辦法是吸取教訓與總結經驗。輸棋不可怕,輸了沒有收穫才是可怕的事。人生也是如此,總結暫時的失利,才會走得踏實,沒有恐懼地往前走。只有努力下好每一手棋,才會對得起自己的心力。才會輸了都坦然。

經過這樣領悟的孩子,自然不會輕言放棄。孩子們,這正是我想要傳遞給你們的圍棋智慧與能量。

講兩個心存大志與腳踏實地的小故事。趙治勳老師作為日本棋界的王者,1988年首屆應氏杯輸棋後,在宴會上痛哭失聲。回房間後與吳清源老師電話上探討復盤,之後多次探討自己失利的原因。另一個故事是,小林光一為了追上趙治勳,每天早起1小時,上學前先打5盤棋譜。為了追上趙治勳,小林光一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兩人共築了日本棋界的輝煌。

作為中國的國粹,圍棋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正是中國人以柔韌克剛強、與萬物共生的精神。

鍛鍊身體,享受健康生活;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生命在於運動,快樂來自天然;每天堅持鍛鍊,精神好,天天有微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