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歐盟是否名存實亡

東方財經雜誌 發佈 2020-04-16T08:33:06+00:00

遭遇致命疫情後,義大利聯合了西班牙和法國等6個歐盟成員國,請求歐盟特設「歐元公債」,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文:常暉​

3月底,歐盟否決了義大利總理孔特的「歐元公債」(Eurobonds)提案。

遭遇致命疫情後,義大利聯合了西班牙和法國等6個歐盟成員國,請求歐盟特設「歐元公債」,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新冠病毒在歐洲的肆虐,導致義大利等國政府不堪重負,從財政到醫護到社會,一地雞毛。據世衛組織4月12日數據,義大利因新冠而亡的人數達19468位,西班牙達16606位,法國達13851位。

但德國、奧地利和荷蘭等國毫不猶豫,對「歐元公債」的提法持否定態度。

面對新冠病毒,歐盟諸國紛紛啟動應急機制,封鎖邊境,關閉商鋪,停止文體活動,限制出行,居家辦公等。應急機制是無奈之舉,對經濟有著不可估量的重創。據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分析報告,德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要萎縮4.2%以上,這還是基於僅歇業5周的計算。倘若疫情不好轉,則經濟蕭條不可避免。疫情蔓延月余,德國失業率已高達5.9%,240萬人被迫轉為打短工模式。奧地利也差不多,總共八百萬人口的小國,兩周內申報失業的人數已逾60萬,大多數公司都轉型僱傭短工,奧地利航空公司瀕臨倒閉,開口希望國有化。荷蘭的中央規劃局專家預測,按最糟情況看,荷蘭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7.7%,失業率將達6.1%,明年攀至9.4%。


病毒無國界,這幾個國家感同身受,明白難兄難弟的處境。但緊要關頭,他們選擇了「明哲保身」,不願無償地伸出援手。德國的理由很傳統,按中國老話講,可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能白給,白給是無底洞,也有悖於歐盟共同體的初衷。奧地利的理由很直接,說泥牛入海,自顧不暇,實在無錢可掏。荷蘭的理由很無情,說義大利這些年來不好好搞經濟,現在不能因為疫情,就讓別人替之買單。

無論何種理由,德國、奧地利和荷蘭等國,都在關鍵時刻擺出了富人架子,居高臨下對待窮親戚。若把歐盟成員國比作同林鳥,那麼眼下的局面,頗有些「大難來時各自飛」的意味。其實,富國打的算盤基本一樣,即相信只要「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旦疫情過去,經濟就有望很快反彈——因為底子厚,經濟基礎紮實。

而焦頭爛額的義大利,除了洪水猛獸般的疫情及其次生災難,還要對付從北非等地湧來的難民潮,而自己這幾年的經濟本就一筆糊塗帳。如此窘境,鄰居們卻見死不救,缺乏悲憫情懷,義大利人感到很絕望。眼下,義大利人對歐盟的支持率低至30%。義大利是歐盟創始成員國之一,若其離心離德,再拉上同處水深火熱的法國和西班牙,以及匈牙利和波蘭等早就貌合神離的東歐成員國,歐盟大家庭的日子屈指可數了。

4月8日至9日,歐元區各國財長召開視頻會議,商討紓困方案。會上,法國和德國一致主張啟用歐元救援計劃(ESM)資金,外加歐洲投資銀行(EIB)和歐盟委員會的撥款,共同拿出逾5千億歐元的救急金,以渡難關。ESM出資2.4千億歐元,無條件支援醫護第一線;EIB拿出2千億歐元,以信貸方式資助各國企業。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之前便表示,將撥款1千億歐元,支持各國的短工模式。此外,歐洲中央銀行願意大量購買各國國債,以助力歐盟各國走出困境。

法德兩國的提議,得到了大部分財長的首肯。然而,荷蘭財長態度強硬,對義大利財長不依不饒。荷蘭財長說,ESM的資助是有條件的,義大利必須進行經濟結構改革。而義大利財長所持的底線,是其總理孔特再三強調的:「談歐元救援計劃,沒門兒!必須是歐元公債!」


2010年,希臘因債務危機,與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協議,以3年內額外削減預算3百億歐元換取緊急救援。歐盟提供希臘8百億歐元的救援,條件是希臘必須調整其整體經濟走向,縮減家庭開支和社會福利,提高稅收等。希臘危機持續到2018年才算結束。8年以來,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希臘提供了總計約2890億歐元貸款,而希臘的還款之路,是以犧牲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為代價的。對於義大利總理,這個前車之鑑,不可重蹈。

財長們經過16小時的磋商,未能達成共識,輿論界譁然。此義大利之殤,也是歐盟之殤。如是,歐盟是否能挺住,是否真要分崩離析?然而山迴路轉,9日晚,經過又一輪商討,好消息傳來了:財長們各自讓步,最終通過了5千億歐元的救急金!荷蘭財長不再要求資助前提(經濟改革),義大利財長也不再堅持「公債」提議。ESM救濟金將在兩周後,無條件地提供給義大利和西班牙的醫護第一線。

德國財長舒爾茨激動地說:「這是個歐洲團結的重大日子。」法國財長勒梅爾在推特上將之稱為「出色的協作」。面對病毒天敵,歐盟顯示出求同存異的智慧,並沒有淪為名存實亡,而是展現了精誠團結的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