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如廁?寶寶入園前,家長可以提前培養這4點

涵爸育兒經 發佈 2019-12-16T15:12:28+00:00

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其中包括大小便習慣的培養,寶寶在入園前最好能夠自主如廁。這樣等孩子真正進入幼兒園,才可以避免頻繁尿褲子、憋屎憋尿等情況發生。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如廁?

隨著寶寶的成長,他們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其中包括大小便習慣的培養,寶寶在入園前最好能夠自主如廁。這樣等孩子真正進入幼兒園,才可以避免頻繁尿褲子、憋屎憋尿等情況發生。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如廁?在《某幼兒園生活活動——自主如廁篇》教案中,對小班的孩子「自主如廁習慣養成」提出了4點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1.有便意會自己去廁所

很多家長很會觀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行為,他們很了解自己的孩子,總是能在孩子有如廁需求的時候,適時地詢問孩子是否想尿尿或者拉粑粑。

但是,2-3歲的時候,我們不能再這樣時刻提醒孩子上廁所了,家長要開始訓練孩子有便意會自己去廁所,最起碼要會主動告知父母,而不是靠父母提醒。

這樣等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後,他們才可以在有如廁需求的時候,及時告訴老師或者自己主動去廁所。

2.可以自己脫、提褲子

寶寶很小的時候可能是穿的開襠褲,但是到了一歲半以後,家長就需要給孩子改穿滿襠褲了。寶寶穿滿襠褲上廁所,肯定需要脫、提褲子,剛開始需要家長協助,然後慢慢鍛鍊、引導孩子自己脫、提褲子。

3.學習使用手紙

寶寶如廁以後需要擦屁股,入園前可以讓孩子學著使用手紙,尤其是女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擦小便還好,但是大便擦乾淨還是有難度的。

所以,一般幼兒園會在中班或者大班的時候,才會要求孩子大小便後會用廁紙擦乾淨。如果你家孩子能夠自己擦乾淨大便,那就更棒了!

4.如廁後願意沖廁所,並洗手

告訴孩子如廁後需要把馬桶沖乾淨,並且洗手,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寶寶不能隨地大小便,在家如廁也最好定點

一般培養孩子自主如廁,家長都會給孩子買兒童專用坐便器。現在的兒童馬桶款式花樣繁多,甚至有的加入了很多娛樂功能,其實沒必要。比如,有兒童坐便器還帶輪子,孩子可以騎著玩,一會在這裡尿了,一會跑到那邊拉了,根本沒有廁所的概念。

兒童坐便器我認為只需要兩種:

一種是很小的那種小便盆,就是一個單純的便盆,沒有什麼花里胡哨的功能,適合2歲之前的寶寶。把小坐便器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寶寶需要上廁所的時候,自己可以坐在上面如廁。

另外一種就是「階梯式兒童坐便梯」,可以放在家裡大馬桶上面,讓孩子也能使用大馬桶如廁。建議2歲以後給孩子選擇這種兒童坐便器,好處就是可以在廁所定點如廁,上完廁所引導孩子自己沖廁所,然後洗手。

寶寶使用這種「階梯坐便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家長不需要再給寶寶倒粑粑、洗便盆了。但是,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家長最好在旁監護,直到孩子可以自己熟練使用為止!

育兒貼士:提前培養孩子的自主如廁能力和習慣,可以在寶寶入園後,免去很多麻煩和尷尬,也可以讓孩子更自信,讓老師更省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