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光明大唐盛世篇:劉雍金銅佛像藏品系列大賞

樂藝會 發佈 2019-12-15T14:19:28+00:00

圖8菩薩跣足站立。高髻束冠,冠上有化佛。面頰豐腴,雙目微閉,靜謐安詳。左手持凈水瓶,右手結施無畏印,細腰軟腹,體態優美,舉止優雅。身披天衣,帔帛於身前下垂至膝下部,上身袒露,透出柔嫩的肌膚,胸前飾三層瓔珞,下身著長裙,垂至腳踝,衣紋流暢華美,如曲水流觴。

圖8




菩薩跣足站立。高髻束冠,冠上有化佛。面頰豐腴,雙目微閉,靜謐安詳。左手持凈水瓶,右手結施無畏印,細腰軟腹,體態優美,舉止優雅。

身披天衣,帔帛於身前下垂至膝下部,上身袒露,透出柔嫩的肌膚,胸前飾三層瓔珞,下身著長裙,垂至腳踝,衣紋流暢華美,如曲水流觴。此尊造像線條自然簡潔,造型雍容端莊,堪稱唐代觀音的傑作。菩薩,梵語譯為Bodhisattva,「Bodhi」解作「覺悟」,「Sattva」代表「有情」,故菩薩是能入佛之境、有見聞知覺,又對眾生有情;而觀音菩薩,亦稱為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字義為「觀察世間民聲」,是四大菩薩之一。

圖9



此尊唐代銅鎏金天王像,通體鎏金,金水黃亮完整。頭戴瓔珞寶冠,圓臉,高鼻,深眼窩,眉緊蹙,雙眼圓睜,表情威嚴莊重。八字鬍須,嘴唇寬厚。為典型的胡人形像。上身著光明甲,胸前左右各一渦紋圓護,取漢鏡上常有的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之意。腹部有護甲,腰中系帶,垂至腳下,如形雲流水般飄逸。腰下垂膝裙,下著戰裙,裙飾火焰紋。左手舉持物,右臂彎曲叉腰。

身體呈S形,頎長而圓潤,透過衣服似乎能見其發達的肌肉和強健的骨骼,更顯其姿態威武。腳下蹬短靴,立於臥牛之上。同時期的石雕造像可參閱龍門石窟奉先寺左壁金剛力士和托塔天王像。

進入唐代,佛教無論是宗義與雕塑形態皆逐漸發展完備,各類經義廣為流傳,無論石窟、壁畫、雕塑皆將山水林木、人物搭配表現得當,佛的莊嚴、阿難的虔誠、菩薩的端麗、天王力士威武,皆刻劃的更加細緻入微,是當時社會審美心理的完美體現。

同類風格可參考:

1、金維諾著《中國古代佛雕:佛造象樣式與風格》2002年圖版五四唐菩薩立像。

2、喜龍仁著《中國雕塑:五到八世紀》圖版539唐菩薩立像。

3、陶俑參考Thomas Nelson&Son 《Chinese pottery and stoneware》1953年所出版P123-124,A.W.R.Thiel 私人收藏。

圖10



此像臉呈方圓,高肉髻,直鼻,雙耳垂肩。眉目慈祥,面容華貴,表情莊重祥和。身圓肩寬,著露胸通肩式袈裟,衣袍刻劃洗鍊,衣紋呈U字形排列,流暢自然。左手觸膝,右手結施無畏印。結跏趺坐,衣袍遮住雙腿。

恬淡、寧靜的面部刻畫與流動順滑的蟬衣袈裟構成作品思想內容與外在形式的完美統一,從而傳遞出古人專注虔誠的心機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功力。整尊佛像通體鎏金,形體豐腴,比例協調,工藝精湛,堪稱精典,流露出一派大唐盛世的氣象,在中國古代傳統佛教造像藝術史也是登峰造極之作。

唐代國力的強盛,中外文化的交流頻繁,特別是玄奘法師印度求法歸來,將當時在印度流行的笈多藝術帶回大唐,為當時的佛造像藝術注入了新的靈感,將唐朝本土藝術與印度笈多藝術不斷吸收融合,一種沉靜內斂、雍容華麗、豐滿溫和,端莊大氣符合唐朝特有審美的全新的造像藝術形式應運而生。唐代雕塑藝術的成就,反映了當時真實生活及現實人間的美好形象,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

參閱:

《海外及港台藏曆代佛像 - 珍品紀年圖鑑》山西出版集團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490頁。美國舊金山亞州藝術館藏。

圖11



七星佛應是表現佛經中釋迦成佛前有六佛已經先於他成佛,合為七佛。起源於古印度鍵陀羅藝術,為小乘佛教崇奉的一組造像,於公元五世紀初傳入中國的北涼境內,得到中國大乘佛教崇奉。

其藝術形象在我國早期石窟寺和金石造像中較多見。目前中國最早的七佛造像見於北涼諸石塔,與彌勒佛造於一起,分別出土於武威、酒泉、敦煌、吐魯番等地區的14座遺址。

七佛並排座於一朵盛開的蓮花枝蔓上,七佛一行,象徵大方廣平等覺。七佛皆頭飾螺發,有圓形背光,身著袈裟。七佛中間的主尊上方,還有一尊應身佛,應身佛兩側各有一尊菩薩侍佛。應身佛和待佛都居於寶塔中。蓮花的根蒂下有四方台座,佛像與台座分開澆鑄。台座紋飾如蓮花池形,大蓮花正好開於蓮池中央。整體造型新穎別致,鎏金完好,題材獨特,只是雕工略顯簡單,體現了中唐造像的明顯特點。

參考:《海外及港台藏曆代佛像- 珍品紀年圖鑑》山西出版集團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499頁。

圖12



該像臉圓形,面相豐潤,彎眉細目,體態倩美健壯,神情端穆和悅。頭戴花蔓冠,冠上飾瓔珞,寶繒於兩側垂肩而過,頸飾項圈,瓔珞交叉於腹前。披帛繞過肩臂後自然下垂。像身著長裙,輕紗透體,下擺覆座垂於足上,衣紋流暢如行雲流水,莊重典雅。

水中觀音以磐石為座,呈遊戲坐姿,左足垂蹬於蓮花,右足上曲支地,神態安詳寧靜,猶如正觀賞水中月影一般。該像雕刻細膩,形象生動,具有時代風格,是唐代水月觀音造像之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水月觀音為三十三觀音之一,在密教中即現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之水吉祥菩薩。水月觀音像在我國的一些寺院中多有供奉。唐代著名畫家周昉曾讚美水月觀音「頗極丰姿,全法衣冠還近閭里。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這對晚唐五代時期的造像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參閱:《海外及港台藏曆代佛像 - 珍品紀年圖鑑》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512頁。美國西雅圖藝術館藏。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