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時尋理」| 黑色素瘤專場亮點與回顧(第五期)

醫脈通腫瘤科 發佈 2020-04-15T04:44:53+00:00

他從臨床表現、皮膚鏡表現、組織學改變、免疫組化和分子生物學5個方面分別進行講解,並提到以下皮膚黑色素瘤的診斷難點包括特殊部位痣vs 黑素瘤、原位黑素瘤、甲黑素瘤、Spitz痣 vs Spitz樣黑素瘤、痣 vs 痣樣黑素瘤等。

「疫時尋理」病理網絡教育系列課程第五期黑色素瘤專場已於4月12日在醫脈通網絡會議直播平台順利進行。五位大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文才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連軍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陳浩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王雷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揚教授在線直播,吸引了3千餘名觀眾在線觀看,直播時長近4小時,為廣大病理科醫生帶來了一場黑色素瘤病理學習與交流的學術盛宴。

直播回顧

首先,李文才教授開場,對本場的四位分享教授及本期相關講題進行了簡單介紹。他強調,黑色素瘤在臨床上較為罕見,且患者群體比較分散,因此,基層醫院做好診斷尤為重要。本期討論的主題為黑色素瘤,四位專家將分別進行深入講解,與各位病理同仁一同探討其病理診斷。本次直播設計注重「practical」,採用病例帶講+知識點串講的形式,更加強調診斷的實操性,希望可以幫助病理醫生尤其是基層醫院醫生提高病理診斷水平。

陳連軍教授:良性黑素細胞增生性疾病的診斷

陳連軍教授從黑素細胞來源、HE以及IHC特徵開始,為我們講解了良性黑素細胞增生性疾病。臨床上,常見的良性黑素細胞增生性病變包括黑子、先天性痣、獲得性痣(發育不良痣、Spitz痣)、藍痣及其他真皮內黑素細胞病變。陳教授通過展示豐富的病理圖片,為我們闡述了以上每一種良性增生性疾病的特點。

在講到先天性黑色素痣時,陳教授引用了西京醫院皮膚科高天文教授的研究結果,提到中國的黑色素瘤有13%來源於先天性色素痣,一些良性增生性病變有較高的惡性可能,因此,及時、精準的病理診斷顯得尤為重要。另外,陳教授強調,病理表現必須與發病部位、疾病外觀等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進行良惡性疾病的鑑別診斷,避免誤診。

亮點:良性黑素細胞增生性疾病診斷要點小結

➤ 熟悉診斷標準,準確判斷鏡下所見

➤ 正確看待異型性(結構/細胞學)和核分裂相

➤ 注意非典型性病變和先天性痣的惡性潛能

➤ 病理與臨床結合,注意隨訪

➤ 對報疑的病理,需連續切片,同行專家間會診

陳浩教授:良惡性黑素細胞腫瘤的鑑別診斷

陳浩教授以一例65歲男性的左下肢多發轉移性黑色素瘤為例,指出,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在早期便已出現轉移,因此,針對良惡性黑素細胞腫瘤進行鑑別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他從臨床表現、皮膚鏡表現、組織學改變、免疫組化和分子生物學5個方面分別進行講解,並提到以下皮膚黑色素瘤的診斷難點包括特殊部位痣 vs 黑素瘤、原位黑素瘤、甲黑素瘤、Spitz痣 vs Spitz樣黑素瘤、痣 vs 痣樣黑素瘤等。

亮點1. 良性黑素細胞中3種不同類型的組織學表現

亮點2. 親汗腺分布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親汗腺分布特點常見於亞洲人群,可在肢端痣及肢端黑色素瘤中看到,也可見於汗腺導管及分泌部等。

圖為不同標準下的不同測量結果

黑色素瘤累及汗腺時,其不同標準下的測量結果容易影響疾病的分期。若按AJCC第8版所示,患者不需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但是,若按照汗腺深度進行測量,則患者應當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AJCC指南提到,應在病理報告中體現累及汗腺的深度,這一點需要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特別注意。

王雷教授:甲黑素細胞腫瘤的臨床和病理診斷

王雷教授指出,指甲病理診斷的難點包括不好取材、解剖不清、不好製片等。他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了甲(Nail unit)的正常解剖結構。臨床上,甲黑素細胞疾病可分為甲黑素斑/甲黑子(Nail melanotic macule,良性)、甲色素痣(Subungual nevus,良性)、甲黑素瘤(Subungual melanoma,惡性)3類。

亮點1:甲黑素細胞疾病不同分類的臨床和病理特點

分類

臨床特徵

病理表現

甲色素斑/甲黑子

單發/多發,常發生於有色人種;

顏色淡,條帶均一,界限清楚。

黑素細胞功能活躍,數量大致正常

甲色素痣

多見於兒童,也可見於青年人

表現為均一顏色的黑色或褐色條帶

兩側邊界相對清楚

少數為先天性皮疹顏色不均一

交界痣居多,也可形成混合痔;

多數位於甲母,也可位於其他部位;

增生的黑素細胞聚集成巢或有成巢趨勢;

多位於基底層,無Paget樣分布

甲黑素瘤

多發生於成年人,兒童及其罕見

多位於手足第一指,其他指也可發生

多為單發皮疹

早期表現為甲黑線,色不均,邊界不清

晚期累及周圍皮膚

少數無色素,容易誤診為炎症

早期病理為散在單個黑素細胞增生,細胞深染,早期可出現Paget樣分布;

晚期病理同肢端黑素瘤

王雷教授還提到,在免疫組化中,SOX10(核著色)和Melan-A(胞漿著色)染色有助於辨認黑素細胞,S100、HMB45不適合用於指甲染色,而Ki-67在疾病早期對於疾病診斷意義不大。最後,王教授詳細地講述了甲病理檢查的幾項要點,包括選擇合適的患者、得到足夠大的標本、儘量避免環鑽和擠壓、正確的包埋方向以及指甲軟化等。

李揚教授:皮膚黑色素瘤的規範化病理診斷

李揚教授首先帶領大家學習了常用的組織學診斷術語,如雀斑樣增生、派傑樣播散、水平生長期、垂直生長期、Breslow 厚度、Clark水平分級、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腫瘤消退、微衛星轉移、外科切緣、前哨淋巴結等,分別介紹了其概念及臨床意義。

隨後,李教授講述了大體標本的處理,包括臨床大體信息、標本類型、標本固定、標本檢查和取材、前哨淋巴結檢查、區域淋巴結檢查等,並強調了取材的注意事項。

亮點1:病變部位的分類與特點

➤ MM按照發生部位分為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損傷部位型和非慢性日光損傷型。

➤ 不同類型與其特定的基因變異有關。BRAF V600E突變常見於軀幹和四肢的非慢性日光損傷部位的腫瘤;而KIT基因異常在肢端和黏膜部位黑素瘤中最常見

提供明確的病變部位,有助於根據不同的分子學異常為個體化靶向治療提供幫助。

隨後,李教授介紹了皮膚黑色素瘤常見的4種病理組織學分型,以及其對應的黑色素瘤的主要亞型;影響其分期的重要指標,如潰瘍形成、核分裂活性等,並詳細介紹了AJCC指南更新的黑色素瘤TNM分期。

亮點2:黑色素瘤的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

免疫組化抗原:

  • 分化抗原:Melan-A、S100、HMB45、MITF

  • 進展/增生抗原(協助良惡性判斷):Ki-67、cyclin D1、P16

  • Melan-A、S100、MITF(+)輔助判斷細胞起源;HMB45(+)、Ki67>25%、P16(-)輔助判斷良惡性;需綜合不同指標進行判斷。

基因檢測:

  • 診斷相關:RREB1/MYB/CCND1/CEP6(FISH)

  • 靶點治療相關:BRAF V600E突變(靶點藥物:維莫非尼);C-KIT突變(靶點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

最後,李教授強調了規範與準確的皮膚病理診斷報告的意義及重要性,並指導大家如何使之完整與規範化。

直播最後,五位專家對直播中大家存在疑惑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幫助大家更好地識別黑色素瘤。

病理診斷是一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過程,要求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只為尋求「真相」,希望本期直播能為大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提供幫助。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本期回放時間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