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 他們把溫情給大家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發佈 2020-05-16T16:03:15+00:00

在武漢,曾茄在兩個重症病區、兩個普通發熱病區奮戰了53個日日夜夜,共收治病人近400人,其中一半是重症患者。

他們的心聲

●退休村醫趙登祥:

「我雖然退休了,但黨員的使命永遠不會退休!」

●社區幹部羅琳:

●副主任醫師蔣麗琳:

「我去不了武漢,你要替我完成救治病人的心愿。」

5月15日,全國婦聯在雲端揭曉了660戶全國抗疫「最美家庭」,我省有25戶家庭上榜。

這些家庭中,有祖孫三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眉山趙登祥家庭,有參與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南充羅琳家庭,還有參與前方後方診療的廣元曾茄家庭……他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是廣大家庭學習的優秀榜樣。

祖孫三代·心懷杏林

新年前夕走上一線

有這樣一家特別的祖孫三代,在新年前夕毅然告別家人,此後始終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我雖然退休了,但黨員的使命永遠不會退休!」75歲的趙登祥是眉山市洪雅縣槽漁灘鎮一名退休村醫,在疫情防控中,他衝鋒在一線。除了對新發現返鄉人士、發熱病人進行摸排,他還負責村裡16位居家隔離觀察者每日早晚的體溫和健康監測。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他就離開了家;直到晚上萬家燈火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趙登祥的兒媳趙秀瓊是槽漁灘鎮中心衛生院的全科醫生,疫情中擔任院裡的醫療救治組組長,不僅負責疫情排查的總調控,還負責疑似病例的轉運、發熱門診病人的診斷和普通門診的診療工作。

去年才到醫院實習的趙晨白慧,是趙登祥的孫女。她雖然畢業不到一年,卻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連續堅守工作崗位40餘天,協助接診理療門診病人174例、住院病人44例。當談到面對疫情是否害怕時,這位「90後」姑娘感慨:「17年前,爺爺領著年輕的母親奮戰在非典一線,為我們遮風擋雨。而如今,能為抗擊新冠病毒出一份力,我深感自豪。」

社區幹部·夫妻防控

相鄰社區也難見面

在南充市順慶區,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羅琳是華鳳街道瀠華路社區居委會主任,丈夫蒲魁是華鳳街道白土壩社區黨委書記,同為社區幹部,夫妻二人為居民的安全健康執著堅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能做好自己分內工作,為大家出一點小力,我感到由衷欣慰。」從大年三十開始,羅琳放棄了休假,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投身到防疫一線工作中,第一時間對轄區7400戶2萬餘人開展地毯式全覆蓋摸排登記,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疫情初期,防護物資嚴重缺乏,一個口罩就是羅琳的所有防護,也是所有社區工作者的全部防護。大家基本是一個口罩反覆帶幾天,但她仍然東拼西湊想辦法為外地返鄉人員送體溫表、消毒液,為解除隔離人員送去口罩等,得到了返鄉人員一致好評。

蒲魁則一直以辦公室為家,每天堅守一線,忙著宣傳、入戶摸排、跟蹤回訪返鄉人員、管控轄區卡點……二人工作的社區相鄰,離家不到2公里,但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除了每天清晨或者夜晚「匯報」式的電話外,他們最長時,有10多天連面都見不上。

醫生夫婦·全家動員

前方後方奉獻大愛

丈夫曾茄是廣元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妻子蔣麗琳是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兒子曾科銘是一名初一學生。疫情發生後,曾茄帶領24名醫療隊員馳援武漢,妻子在後方堅守崗位,兒子錄製朗誦作品傳遞愛與力量。他們犧牲小家奉獻大家,唱響了抗疫一線的大愛之歌。

「雖然前線危險,只要抗疫需要,我們就會義無反顧。」1月25日,得知醫院組織醫護人員支援武漢的消息後,曾茄主動請纓支援湖北。而主動請戰武漢未能成行的蔣麗琳不僅支持丈夫的決定,並向他提出特別要求:「我去不了武漢,你要替我完成救治病人的心愿。」

在武漢,曾茄在兩個重症病區、兩個普通發熱病區奮戰了53個日日夜夜,共收治病人近400人,其中一半是重症患者。他精心治癒和照顧著每一位重症患者,高質量完成了援助任務,而短時間內,他自己的頭髮卻白了一大片。

在廣元,蔣麗琳則撲在診療一線,接診、分流、檢查,經常加班到深夜。每天工作忙完後,她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督促孩子上網課、批改作業,照顧雙方年邁的父母……(記者 李丹)

關鍵字: